为什么越研究历史,心情就越沉重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9-20 04:12:56

“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这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是说封建社会的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而礼教则是吃人的工具。

这也正应了清人戴震曾说过的一句话:“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这不就是古代统治阶级下的周期性循环现象吗?看看这些历史,谁的心情能轻松得了。

▲鲁迅

虽然,历史上不乏“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样的精忠报国之士,也不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洒脱之士;更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颤蠢饮匈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样的慷慨豪迈之士……

但是,满眼更多的却是“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的唯利小人;

要不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一个个野心家;

要不就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一片片尸山血海;

要不就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一桩桩遗憾感叹;

要不就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此事古难全”、“天生我材必有所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我宽慰;

要不就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周期性往复循环;

要不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英雄”传奇,至于“国士互待”都只不过是君臣之间的美好幻想罢了;

要不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历史研究

要不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悲歌;

要不就是“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要不就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要不就是“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天妒英才霍去病,生不逢时辛弃疾”的英才早夭;

要不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天不遂人愿,那有什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情画意;

要不就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父子相害、兄弟相残、亲人相争;

▲圣经

要不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凉乱世,甚至就连有田有舍的诸葛亮都曾发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感叹,就更不要说那一再突破人性底线的五胡乱华,竟然将人当成了“两脚羊”,至于“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那样的惬意生活,似乎只有在“世外桃园”里才能见到;

要不就是“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要不就是“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的生离死别,至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样的美好追求,都只会出现在“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的憧憬故事里;

要不就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红尘避世;

要不就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悲凄人生……

最终,这一切都化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岁月痕迹,以及那令人感慨万千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四季轮回。

从以上来看,历史确实沉重,即使“以史为鉴”,这个世界却依旧如同两千多年前《圣经》中所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 2024-09-21 11:14

    历史看的越透,对儒家越反感

    人之初心本善 回复:
    你懂儒家吗?也许你在儒家眼里只不过是一季的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