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建筑在选择基址和规划布局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辨方正位”。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之一的风水学,尤其注重建筑方位,其含有丰富的方位系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可以说方位就是风水的核心要素之一。
我国历代的皇家建筑,都非常重视风水理论中的坐向方位,如《大清会典》中明确规定:“凡相度风水,遇大工营建,钦天监委官,相阴阳、定方位、诹吉兴工,典之重也。”九宫图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很大,如古代帝王明政教的“明堂”,周王城“九经九纬”的王城规划等。中国建筑史上,严格按照九宫方位所设计的典型建筑,首推“明堂九室”。尽管明堂九室制已被历史湮没,但按照九宫方位规划布局的思路却一直沿用下来。
例如,在紫禁城中,被道教尊为水神的元天上帝之庙“钦安殿”,之所以建在南北中轴线的北端,是因为北方象征水。明清两代的御膳房,都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东南方属木,厨房属火,寓意木生火。
后天八卦方位中,乾为天,位于西北方;坤为地,位于西南方,古代都城的规划设计中对此也有大量应用。如北魏邺城,西北方有乾门,西南方有厚载门。隋唐洛阳城,也是按照这一方位来规划的。其中,天子所居的宫城位于西北乾方,西南坤方则有厚载门。元上都城内,宫城的西北乾方,建有乾元寺。元大都城中,皇城西北乾方建有天帅府,明宣德年间又在天帅府旧址建有朝天宫。
我国古代先民在营建活动中,始终恪守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尊重自然、合于天地几乎成了人们自觉的审美意识和行为规范。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成为各类营建活动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达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汉代以前,城市营建从形制到方位都追求与天完全一致。汉代不再刻意地追求与地理位置的绝对对应,开始采用象征性的对应方式。这种由“再现方位”到“表现方位”的重大转型,突破了自然方位对营建活动的束缚,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类文化方位灵活地表现在各类城市规划设计和营建中。自此,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象征主义手法逐渐成熟,影响至今。
现代新建的建筑不少都具有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如纪念碑、城市雕塑、博物馆、音乐厅、大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大型酒店、企业总部大楼、高档写字楼等商业楼宇。各地的高铁站,除了站名的字体保持统一,建筑方面却是各具特色,充满地域文化的元素和象征。建筑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而是给人以心理上的温度和美感。
遗憾的是,住宅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一个大头,在二十年来的高歌猛进中,在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上却是进展缓慢的。可喜的是,一些开发商不再追求批量化、流水线般地生产住宅,开始由“图纸的再现”向“文化的表现”转型,住宅不再仅仅是容纳身体的物质空间,而是满足身心两方面需要的有温度的物质空间和心灵空间。房地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应该是发力的方向之一。
正维八宫起源于洛书九宫图,也具有文化方位上的象征意义。然而,一个楼盘周边正维八宫是什么样的,并不能为开发商所主导,因此只能在楼盘地块所属的中五宫做些文章。比如正大门开在哪个方向,开设几个侧门,分别开在哪个方向,楼栋该如何布局,水景设置在哪个方向等等。当然重点考虑的是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如能在文化方位方面做些适当的考虑,也是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方位系统有若干种,但并非都适用于楼盘正维八宫的分析和运用,下篇对这些方位系统进行简单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