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曹操也想得到的谋士

末学后进乐 2024-12-09 20:44:42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这首诗是夸赞沮授的,沮授是袁绍手下的顶级谋士,谋略不亚于田丰,两人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遭遇也基本相同。

知己知彼

袁绍第一次收到刘备的求援信,准备攻打曹操时,沮授就很赞成田丰的意见。

田丰认为,不应该仗着自己的兵多,就仓促地和曹操开战,应该休养生息,搞好战备,再进行决战。而且,贸然出兵,师出无名,他提出用献捷之计来试探曹操。

袁绍没有采纳田丰的的建议,沮授深表惋惜,他认为,能打胜仗的重点不在于军队的“强盛”,而在于“士卒”的精炼,后者恰恰是曹军的优势。这是他一再坚持的观点,从后续的战事来看,沮授可以说是知己知彼。

而且,他也认为攻打曹操,师出无名,应该用献捷这种方式,来试探曹操的反应,如果曹操阻碍袁绍与汉献帝的交流,再攻打他。

谋士沮授曰:“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由人推己

聪明的人总能从貌似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上,推断出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沮授就是这样的智者。

见田丰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袁绍关进大牢,沮授就知道了自己将来的遭遇。于是,他在随军出征前,把自己的族人召集到一起,把自己的家财全部分给众人,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他预言:如果袁绍打了胜仗,他将会得到至高的奖赏,如果打了败仗,他将性命难保。

沮授见田丰下狱,乃会其宗族,尽散家财,与之诀曰:“吾随军而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众皆下泪送之。

后来,田丰在狱中也曾说过,袁绍“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可见,沮授和田丰一样,深知袁绍的为人,但他也和田丰一样,明知未遇明主,却仍旧竭尽忠诚。

料事如神

诸葛亮善于识人,刘备能把军权完全交给他,所以他才能派关羽去守华容道,从而杀杀关羽的傲气,以便将来更好的合作。

沮授也能识人,他知道“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却遭到袁绍的奚落,说我的上将,岂是你能了解的。结果颜良独领精兵十万,却死在了白马。

颜良死后,袁绍又给了文丑十万人马,命他渡过黄河,为颜良报仇。沮授提醒不可派文丑渡河,应分兵官渡,守黄河天险,否则,一旦失利,将士们难以生还。袁绍却认为他这是“迟缓军心”。结果,文丑在在延津惨败,大半人马葬身黄河。

虽然料事入神,但屡次献计都不被采纳,沮授心灰意冷,托病不出。

一心为公

然而,忠贞如沮授,终究还是一心为公。

当袁绍亲率四州七十多万人马准备发动官渡之战时,沮授意识到这将是关系袁绍集团生死存亡的一战,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依然认为,袁绍人马虽多,但不如曹军勇猛。而且指出,曹军的弱点是粮草不足。只要打持久战,等曹操军粮耗尽之时,就是袁军胜利之日。祸从口出,苦口婆心没打动袁绍,却让自己身陷囹圄。

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即便遭受如此冷遇,沮授仍旧忠心不改,曹操乌巢劫粮之夜,他在牢里夜观天象,发现将有大祸临头。连夜去见袁绍,提醒乌巢可能被劫,却被袁绍当做是胡说八道。

沮授被赶回大牢,掩面而泣。

被俘不屈

袁绍兵败逃走,沮授困在牢里,被曹军俘虏,带去见曹操。没等曹操说话,他就大声喊:“我沮授不投降!”

曹操见了沮授却很激动,他和沮授是老相识,知道他的才华,很想得到他的辅佐,由衷地说到:“我要是早得到你的辅佐,何愁天下呢?”然后把他留在军中,并给予了很高的待遇。

没想到,沮授从营中投了一匹马,想逃回冀州。曹操大怒,杀了沮授。

可沮授一死,曹操又后悔了。命人厚礼殡殓,将其安葬在黄河渡口,墓碑上刻着:“忠烈沮君之墓”。

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

(参考三国演义,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