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关羽之死负责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4-14 22:28:40

文 / 子玉

一切人事都是为战略服务,那么一切结果就都和战略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关羽之死就是刘备战略战术的失误所导致的结果。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在益州牧刘璋的邀请下进入蜀地,协同刘璋征讨汉中的张鲁。但结果却是,刘备使用诈术反攻成都的刘璋并将蜀地据为己有。

此举使刘备经营多年的“仁义”人设一朝崩塌,也使他花费大力气立起来的“匡辅汉室”的大旗在舆论的攻击下已经摇摇欲坠,政治形象严重受损。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他毕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土地,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带。刘备此举最严重的后果是,其促使孙权开始重新审视和刘备之间的联盟关系,使孙刘关系出现严重的裂痕,爆发了信任危机。

因为,攻取益州也是东吴战略的一部分,这是鲁肃、周瑜、甘宁给孙权设计的帝业规划中的必选项,赤壁之战后,孙权就有攻取益州的想法,只是被刘备以和刘璋同宗之名不忍加兵给糊弄了过去。为了阻止孙权用兵益州,刘备甚至连落草山林的话都说了出来。

此时的孙权对刘备还是信任的,为了灭曹大业甚至不惜将南郡让给了刘备,约定:刘备从荆州方向攻曹;孙权从徐州方向攻曹。

甚至刘备打着帮助刘璋征讨汉中张鲁的旗号,孙权也派吕岱率兵入蜀去协助刘备。对于孙权来说,能够拿下汉中,那么联军从秦川方向用兵曹操也就成为了现实。

可以说,孙刘联盟初期,孙权是严格落实东吴方面的义务,让南郡给刘备、协助刘备用兵汉中,一切都为了灭曹大业。

在孙权的认知中,短期的让利都是为了最终的目标服务,就算自己将南郡让给了刘备,刘备一样难以突围,因为:刘备的东边是扬州、南边是交州、西边是益州、北边是曹军,很难有所作为,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孙强刘弱的格局。

但令孙权意外的是,刘备入蜀后转身就拿下了益州,将长江上游和中游连接了起来,给下游的扬州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得知刘备占据蜀地的消息后,孙权气得大骂:“猾虏乃敢挟诈!”

孙权的反应很正常,因为刘备先是哄着孙权将南郡让给了他,如今又单方面吞并了益州,孙权肯定觉得自己被刘备给耍了。

这个时候,孙权就得认真考虑联盟的意义,本来是为了抗曹、灭曹,但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不仅风卷云残占领了江南四郡,自己又将南郡让给了刘备,如今刘备又得了益州,是吃着联盟的红利不断坐大的节奏,而江东方面是出力多,承担了来自曹军的主要压力,但却获利极少。

如今,刘备以益州为大本营,将曹军的压力都转移到了自己这边,孙权想想都觉得亏大发了。

孙刘合作的前提是,双方共同获利、灭曹,但如今的刘备却是在结盟的掩盖下大肆扩张,这不得不让孙权重新考虑联盟对于江东的意义。

孙权联盟主角的身份受到挑战 图源/剧照

于是就有了孙权派吕蒙率军两万武力占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事。刘备也引兵五万紧急从益州回军公安,准备夺回三郡。

孙刘联盟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

最后是在曹操引兵征讨汉中的危局面前,刘备才不得不做了适当的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定了势力范围:长沙、江夏和桂阳三郡归东吴;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归刘备。

而刘备这一折腾,不仅在事实上给东吴做了让步,还失去了夺取汉中的最佳机会,属于白忙活一场又坐失良机。

后来,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下了汉中,但刘备得到的也不过是一块财富和人口都被曹操吃掉的空地,而且,曹操在拿下汉中之后,蜀地在生存危机面前也是一度非常混乱,一日三惊。

当时,刘备刚拿下益州,还没消化,很难想象曹操如果趁势攻益州的话会是什么结果,到时候,曹军攻于外,益州豪强反于内,刘备很可能连益州都会失去。

幸运的是,曹操在拿下汉中之后并无意益州,而孙权也极其讲义气还用兵淮南主动缓解刘备方面的压力。

其实刘备夺取汉中的最佳机会是刘璋邀他入蜀的时候,如果那时刘备攻汉中,不仅是名正言顺,而且还能得到刘璋和孙权在兵力和后勤上的支持,到时候,刘备再进一步拿下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将汉中和荆州连接起来。

到了那时,刘璋则完全被锁死在了益州的方寸之地,刘备随时都可以将其吃掉,而孙权也无法跨过荆州单方面进攻益州。

更重要的是,刘备的政治形象还不会受损,也不会给孙权留下故意破坏结盟的借口。

可以说,在汉中问题上,刘备是连续两次选择错误。

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刘备经过一番苦战,拿下了汉中,七月,刘备在汉中设立坛场称汉中王,拜大司马,将自己塑造为刘邦和刘秀事业的接班人。

此举再一次将孙权晾在了一边,因为此时的孙权连个侯爵都没有。刘备不仅在地位上将孙权压了下去,更是将自己冲刺帝业的野心暴露了出来。

称汉中王是刘备冲刺帝业的重要一步 图源/剧照

这个时候,孙刘联盟虽然依然生效,但刘备显然已经以主角的身份自居,而且要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汉家帝业,孙权怎能不慌?

看着刘备接着用兵东三郡又派关羽北伐的行为孙权在感觉刘备不受控的同时更为江东的前途担忧,那是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随时被上游的刘备势力威胁的重压。

就如吕蒙所说:“刘备居于长江上游的顺势,其对江东来说比曹操还危险。”要是等到江东将帅凋零,刘备肯定会对江东用兵。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此时的孙权首先考虑的肯定是生存问题,自己既要面对强大的曹军,同时还要面对刘备集团不断坐大的压力,别说建立帝业,就是连荆州都极有可能得不到,如果不能打通长江防线,那么江东的门户就永远不安全。

因此,孙权及时调整了战略规划,将建立帝业的远景目标调整为维持江东的偏霸格局。而此时鲁肃已死,东吴主兵的又是对刘备强硬的吕蒙。

在刘备拿下东三郡,关羽北伐威震华夏的情况下孙权就做了奇袭荆州的布局。

为了保证计划顺利落地,孙权和吕蒙不仅联手演戏迷惑关羽,而且主动向曹操称臣以保证奇袭荆州时没有曹军方面的压力。

最终,吕蒙顺利拿下荆州,关羽被杀。

其实倒不是说孙权使用诈术,而是荆州和北伐刘备只能二选一,当时,关羽即使在将荆州兵抽调到襄樊前线的情况下依然不能顺利拿下樊城。可见,单独进攻襄樊,关羽就已经很吃力了,何况还要防守荆州。

在荆州兵力薄弱而江东又誓要将其吞下的情况下,关羽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结果大家都知道,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军斩杀,刘备集团同时失去了荆州和东三郡:荆州被东吴攻占;东三郡被曹操收入囊中。

刘备成为这场博弈中的失败者,损将丧地,败得一塌糊涂。

复盘关羽之死,首先就在于刘备战略战术的失误,本来同时跨有荆益就比较困难,而刘备不仅不给关羽增派兵力,相反还抽调宜都太守孟达配合刘封夺取东三郡。在关羽守荆州都困难的情况下,刘备还同意了关羽用兵襄樊。

这里解释一下,关羽北伐并不是灭曹,因为《隆中对》中对北伐时机的定位是“待天下有变”,而曹操当时可是稳固的控制着北方,所以关羽北伐只是想拿下襄樊打通汉中—东三郡—襄樊之间的通道,进一步拓展刘备集团的生存空间。

战略上没有毛病,就是刘备步子跨得太大了,对自己的实力和孙权一方的动静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结果导致局势瞬间崩盘,之前的努力一朝归零。

当刘备手中只剩下蜀地和汉中的牌时,蜀汉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只能是在北方未恢复元气之前稍微延长一下生命周期而已,结果不会变。

而这一切,从刘备选择攻刘璋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

其次关羽自身也有问题。本质来说,关羽是一个将才,而非帅才,其在主政荆州期间,不仅和东吴的关系处得是一塌糊涂,就是和糜芳等人的关系处得也很差,导致吕蒙用兵荆州时,公安守将士仁和江陵守将糜芳直接开门投降。有可能,刘封和孟达不救关羽,和关羽的为人都有关系。

就是在得知东吴方面突袭荆州的确切情报之后,关羽还表现得犹犹豫豫,想拿下樊城再回军,结果白白错失良机,自己也兵败被杀。

当然,这一切也和曹操有极大的关系。当时,曹操既调离了淮南的军队以让孙权放心地用兵荆州,完了又不急着救襄阳,让关羽始终抱有短期内拿下襄樊的幻想,结果白白错失良机。

只是令曹操意外的是,他想象中的关羽和孙权大战自己火中取栗的事并没有发生,曾经的猛人关羽轻松就被吕蒙搞定了。

不然,曹操很可能才是这场变局中的最大获益者。

总之,刘备在创业之初就表选出了在战略战术层面的短板,即使后来有了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的助力,但也只是稍微缓解了生存压力,打下了益州的方寸之地。虽然能获得暂时的喘息,但发展的门也被关上了。

而关羽之死,也绝对是他战略布局的失误所导致,其次才是关羽个人的失误。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