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共同获得这一崇高荣誉。
图片来源:新华社
85岁的李德仁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面对卫星遥感核心器件被禁运的严重制约,他带头研究扭转局面,为中国从遥感大国到遥感强国做出了杰出贡献。
薛其坤院士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他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李德仁、薛其坤两位院士的开创性研究,都已经实现了从理论到工程技术,再到应用技术的全链条突破,产业成果已经落地,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企知道平台显示,薛其坤院士的高温超导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超导电力及磁体材料制造产业。该产业典型产品包括高温超导材料、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磁悬浮列车等,在电力传输与存储、能源利用、医疗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李德仁院士在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领域的贡献,极大促进了中国卫星遥感等产业的发展。
如今,中国已从遥感大国成为遥感强国,企知道平台数据显示,中国卫星遥感业务产业相关企业44813家,遥感业务专利在全球的占比,2021年达99.36%,显示出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
企知道平台显示,这些年,中国卫星遥感业务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2023年企业数量增速出现负增长。存量企业与新增企业的变动幅度表明市场正在经历一定的调整。
在卫星遥感业务产业中,优质企业占比不高,但分布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中。
从企业成立年限来看,卫星遥感业务产业中的企业多为年轻企业,成立年限在5年以内的企业占比超过一半,显示出该行业的活力和创新性。
企知道平台显示,这些年,卫星遥感业务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然而,2023年扶持政策的增速出现下降,为-20.61%,表明政策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政策扶持方向上,以研发创新投入为主,占比高达39.98%,显示出政府对卫星遥感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其次是商贸发展投入和企业荣誉奖励,分别占21.83%和16.21%。
地域集中度方面,广东省、山东省、安徽省等地的扶持政策数量较多,其中广东省占比最大,为7.53%。
企知道平台显示,近年来,全球及中国卫星遥感业务产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21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增速为53.92%,中国为56.0%;全球专利授权量增速为14.08%,中国为17.39%。
在专利授权占比方面,全球和中国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2021年全球专利授权占比为51.59%,中国为51.92%。
中国卫星遥感业务产业专利在全球的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达到了99.36%,显示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
从专利类型分布来看,中国卫星遥感业务产业的发明专利占比最高,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占比相对较低。
在专利申请上,全球院校申请人排行前十名都是中国院校,其中李德仁院士任教的武汉大学在专利申请量上更是一枝独秀,显示出在这一领域的学科优势地位。
在李德仁院士团队的努力下,比西方国家晚了近30年的中国遥感卫星研究,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在2023年夏季河北省防汛救灾中,“珞珈二号”卫星成功观测到一处堤防决口,发布预警当天帮助6000余人安全转移。
目前,蓬勃发展的中国卫星遥感业务产业,正利用全球领先的遥感技术,服务于农业、林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
相信在李德仁、薛其坤院士的鼓舞下,会有更多中国年轻人以“科技报国”为志,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助力我国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更卓越的竞争力。
(本文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图网、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