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扩张,灭宋最难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4-27 16:10:36

文 / 子玉

灭掉金国成为北朝的蒙古进一步灭宋将江南并入蒙古的版图是历史的大势,但江南却并不利于蒙古骑兵的发挥,存在技术性难度。元朝能够最终拿下南宋,本质上也是一个战略战术、技术不断升级的过程。

自从成吉思汗按下征服世界的启动键之后,蒙古骑兵几乎就是以秋风扫落叶般的姿态轻松征服他们在地图上标注的国家、部落,数年间就将蒙古帝国的疆域倍数级放大。

但南宋却是一个例外,虽然其是一个偏安江南的政权,也是一个文官政府,但江南纵横的水网却根本不利于蒙古骑兵优势的发挥,而且宋军还特别善于守城,让蒙古骑兵在向南征服的过程中屡屡碰壁。

公元1234年,金国灭亡,次年,蒙古就兵分三路开启了灭宋战争:一路攻徐州;一路攻襄阳;一路攻川蜀。

可见,蒙古也是想复制历史上北朝南征的传统做法,从巴蜀、荆襄、江淮三个方向攻宋。虽然蒙军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度攻陷成都并占领了襄阳,但由于在东部战场受挫,最终还是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襄阳最后也被宋军所收复。

战后,南宋以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东川山城防御体系。同时以孟珙为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加强对襄阳城的经略,经过十年的经营,孟珙将襄阳城打造成一座城坚、兵多、粮足的战略重镇。

只要守住东川,经营好襄樊,蒙古骑兵就无法掌控长江防线,只要长江防线在南宋手中,蒙古骑兵就会永远止步于北方,南北对峙的格局就还可以继续维持。

可见,南宋是通过在战略要地打造军事重镇以掌控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方式,从而保护下游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同时,宋军水师的优质资源也集中于东部的长江下游,保护着南宋的政治中心。

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又派弟弟忽必烈远征大理,通过灭亡大理占领云南从而从后方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1256年,蒙哥在亲征四川的同时派忽必烈进攻鄂州。蒙哥的战略是,以忽必烈为偏师牵制宋军,自己作为主力猛攻东川防线,然后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灭亡南宋。

但蒙军不仅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大汗蒙哥还于1259年牺牲在了前线。忽必烈因为要和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撤了鄂州之围。在蒙古帝国政权更迭之际,南宋也获得了喘息之机。

蒙哥战死于东川战场 图源/剧照

总之,两次用兵江南,蒙古均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还牺牲了一位大汗,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可以看作是蒙古灭亡南宋的前期探索阶段。

而且,忽必烈此时还承受着相当大的财政压力,因为,蒙古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只有拿下南宋获取财富的暴增才能暂时缓解财政压力。而前期的失败又进一步加剧了蒙古的财政负担。

如果拿不下南宋,忽必烈就无法以军功强化个人威望,也就无法控驭元朝和大蒙古国。所以,忽必烈必须攻灭南宋,这是政治和财政的双向需求。而前两次的失败也验证了一个事实,灭宋必须得进行战略战术的调整,找到元军最适合发挥的点。

最终,随着南宋四川泸州守将刘整的投降,蒙古才最终确定了攻灭南宋的方案。刘整给忽必烈的建议是:

以襄樊为突破口,然后顺流东下,灭亡南宋。

四川多山易守难攻,江淮多水有利于宋军水师的发挥,而且宋军的战船大都集结于镇江、建康一带,蒙军很难得手,只有走中路才有突破的可能。当蒙军掌控了襄樊,江淮也就唾手可得,失去江淮,南宋也就只剩灭亡。

中心意思就一点,避开南宋的长处,集中优势兵力,从最容易的地方下手。与其说这是汉人降将刘整给忽必烈的建议,倒不如说,这也是蒙军通过数次实践得出的最优方案。

1268年,蒙古将军阿术统兵围困樊城,正式打响了襄樊攻防战。

此次,蒙军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围城打援的方式慢慢消耗南宋的军事力量。这是他们当年在攻打金中都的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围困坚城,扫清外围,最终达到迫降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刘整还建议忽必烈积极打造蒙古的水军,因为,蒙古要想灭亡南宋,建立水军就是必选项。于是,蒙军一边围困襄阳,一边大力建设水军,初期打造了五十艘战船,并配备了七万水军。

当时,汉江、襄阳就是元军水师的练兵场,在实战环境中,蒙古水师的水平肯定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

战争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瓦解对方意志力的过程。随着元军围城日久,且其水军力量不断成熟,宋军也在长期的守城过程中心理逐渐崩溃。

1273年正月,元军开始对樊城发起猛攻,十一日,樊城沦陷。二月份,又开始围攻襄阳,二十四日,襄阳投降。

从1268年十一月至1273年二月,襄阳攻防战进行了长达四年又四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元军首先是战略选择得当,采取了围城打援的策略,同时又在技术上及时更新,不仅建成了水师,同时还发明了威力巨大的“回回砲”,在瓦解襄阳守军斗志的同时,又以技术优势进一步使宋军陷入绝望,最终投降。

可以说,蒙古对外扩张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其军事技术的过程,到灭亡南宋之后,他们已经掌握了冷兵器时代所有的军事科技,这一点,他们对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宋朝绝对是后来居上。

到了这一步,蒙军的胜利就已经注定,下一步,他们只需沿着汉水将战船开进长江,然后顺流东下,灭亡南宋。

此时,忽必烈又打了一张非常精明的牌,重用南宋的降将以进一步吃透江南的详细情况,同时吸引更多的南宋军人投降元朝。当时,忽必烈给襄阳守将吕文焕的职位是: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襄汉大都督。

什么是千金买马骨,这就是。当年,曹操在打下荆州之后,一口气封了十五个侯,直接就造成江东内部一片投降的声音。如今,忽必烈只是对曹操做法的复制粘贴。

忽必烈属于千金买马骨 图源/剧照

打下襄阳之后,蒙古继续扩大水军的建设,在兴元府、金州、洋州和汴梁等处造船两千艘,同时扩编水军六万人。次年,又签兵十万,造船八百。

1274年九月初一,元朝在襄阳集结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准备一举灭宋:中路由伯颜率领,从襄阳出发,延汉水而下;东路由唆都率领,战于江淮;西路由翟招讨率领,战于荆南。

十二月十八,鄂州守将崔立开在绝望中投降。至此,南宋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天然屏障,进入了灭亡倒计时。

攻克鄂州之后,元军继续重用南宋降将,以程鹏飞为荆湖制置使,王该知鄂州事,以期形成宋军积极来降的局面。

果然,在战略重镇相继丢失以及蒙古重用宋军降将的示范作用下,南宋出现了大量地方官踊跃投降元军的多米诺骨效应:

知德安府来兴国主动献城;黄州守将陈奕投降;蕲州守将管景模率众投降;江州守将钱真孙送来降表;安庆的范文虎请伯颜速来;南康军请降;池州请降...

大势已去,大家都争着向新朝献媚,在其最有价值的时候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虽然他们所要效忠的新朝是异族人。

接着,经过丁家洲一战,南宋彻底失去希望,太平洲(今安徽当涂)、建康、宁国(今安徽)、平江(今苏州)、常州等都望风而降,临安的大门已然向元军敞开。

1276年二月初五,宋恭帝率领文武百官正式投降,南宋灭亡。

虽然南宋灭亡是大势所趋,但蒙古战略选择的正确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也是其能够顺利灭宋的主要因素。

蒙军扩张是一个战略战术、技术不断更新进化的过程。

但南宋也绝对不是如传说中那般柔弱,能够和蒙古周旋那么多年,可以了。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3 阅读:224
评论列表
  • 2024-09-02 21:20

    要讲科学,中国历史上400毫米降雨带将中国分成南农耕、北游牧,但都是中国。而炎黄里的黄帝,恰恰处于中国历史上400毫米降雨带北部的游牧区一带。而且科学的讲,历史上这条400毫米降雨带是动态移动的,附近的农耕、游牧部落随着气候变化也是互相转换的,根本不是固定不变。中国5000年历史,而划分汉族才2000年,汉族形成之前的3000多年里,中国胡人和中国汉人的祖先早就是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原住民,互相有融合,原住民之间战争属于中国古代内战,和像小日本这样的中华民族以外的外敌完全不同,小日本从来不是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原住民,中华民族里从来没有小日本大和族,小日本是妄图灭亡中华民族,这跟中国古代原住民之间的改朝换代完全不同,分不清楚中华民族内战和中华民族以外的外敌的人,容易当配合美国日本分裂中华民族的蠢汉奸。分子人类学证明,中国56个民族基因上绝大多数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才是科学!科学换位思考,刘邦也有可能是游牧人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