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本教材过日子,是平庸语文教师的标志。近年来高考命题强化教材的作用,但也极少用教材的东西直接命题。如果要考查语文素养,就非常忌讳从教材取材命题。
有人说,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古代几个私塾先生却能培养出文学大师?是因为古代读的书很好,现在孩子读的教材差劲。
现在教材的问题很多,不仅名篇不够,名著不进课堂——《红楼梦》仍极少进课堂,而且太薄。教师的问题是,视薄弱的教材为神圣,又讲得太多。平心而论,学生专注地读了几篇课文,又留下什么印象,受到什么影响?
我常对孩子讲,你们才是第一教材,书本不过是第二教材,而最佳文本教材是文学经典。我坚持晚自习研读经典,写作阅读评论。
学生是第一教材,我长期践行这一理念,大概是高考成绩显著的原因。
一切语言实践都是对自我经验世界的开发和重构。
听说读写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对自我的探索和重塑。读的不仅是文本,更是自我,是以文字为幽径,对自我经验的发现,从而产生共鸣,激活想象。阅读评论不仅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更是建构自我的情感和思想,畅享创新生命的快乐。
写的只能是自我,才拥有表达热情,培养表达智慧。说的只能是自我,才自觉用热情和思想影响听众,畅享影响他人的豪情。听的只能是自我,才听出热情,创新思想。
因此,什么经典最能唤醒爱,培养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就成为孩子最好的教材,比如《红楼梦》《大卫·科波菲尔》《简·爱》等。
同时,作文建构寻找、发现和重塑自我的教材。
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忽视学生经验体系,不得不编写作文教材。长期以来,我都按寻找、发现和重塑自我的逻辑序列,以主题形式,系统开发学生的经验世界,培养认识和重塑自我的文化智慧。
近年来,高考作文与发达国家的高考接轨,非常注重考查学生认识自我的文化素养。我的作文教学正逢其时。文化智慧聚焦于发现和解决自我问题。
作文是写自我,培养发现和解决自我问题的创新能力,是我作文教学的使命。大致两种情况写自我,一是反映客观世界,培养发现和解决他人问题的创新能力,发展自我的情感和思想;二是系统地开发自我经验教材,培养发现和解决自我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
总之,语文就是以语言为载体,培养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怎么能拘泥于一本教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