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任指导员的我,带领全连27辆“大依发”运送木料经历,难忘

浩哥评武器 2024-11-13 15:06:34

1981年的春天,作为连队指导员的我,带领全连27辆"大依发"运输车奔赴黑龙江大兴安岭运输木料。我叫钱铮刚,当时在一支汽车运输部队任职。那时候的"大依发",就是从东德引进的IFA重型卡车,是我们部队的主力运输车。

"钱指导员,上级命令咱们连队执行这次运输任务。"团长把任务交给我时说,"这批木料可是国家重点工程用的,容不得半点闪失。"

"保证完成任务!"我立正敬礼。心里却有点打鼓,27辆车,几百公里的山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回到连队,我立马召集了所有的车长开会。"同志们,这次任务艰巨,路途遥远。咱们要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站在台上说。

"指导员,你就放心吧!咱们'大依发'连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老王是我们连队年纪最大的车长,说这话时拍着胸脯保证。

李师傅接着说:"就是,这'大依发'虽然开起来费劲,但结实啊!当年我开着它走过大沙漠,爬过雪山,啥苦没吃过?"

看着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我心里踏实了不少。可新兵小刘却满脸愁容:"指导员,我刚分到连队没多久,就怕给大家拖后腿。"

"没事,我让老王带着你。"我拍拍小刘的肩膀,"咱们是一个整体,谁也不许掉队。"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27辆"大依发"整齐地排成长龙,每台车都擦得锃亮,在晨曦中泛着光。我坐在第一辆车上,用对讲机喊道:"同志们,出发!"

"轰轰轰"的发动机声此起彼伏,车队缓缓启动。那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像是一首激昂的进行曲。

刚开始的路况还算好,可到了山区,情况就不妙了。山路崎岖,弯道很多,有些地方还没有柏油路面。"大依发"虽然皮实,但方向盘特别沉,驾驶员开一会儿就得歇会儿。

"指导员,3号车方向机有点不对劲。"对讲机里传来老王急促的声音。

我赶紧让车队停下,跑去检查。只见老王满头大汗,正趴在车底摆弄着。"没大事,就是方向机油管有点松,我拧紧就行。"他爬出来,抹了把汗说。

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用了整整三天才到达目的地。可没想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装载木料时,我发现有些原木又粗又长,足足有十几米。这可难坏了我们,要知道"大依发"的车厢才六米多长啊!

"指导员,这咋整?"大伙都围着我,等我拿主意。

我想了想说:"咱们把最长的原木放中间的车上,前后都悬出来一截。两边跟车的同志要特别注意,保持距离。"

老李皱着眉头说:"这一路上弯道那么多,这么长的木头,转弯可就麻烦了。"

"那就慢点走,宁可多花点时间,也要确保安全。"我坚定地说。

装好木料后,我让所有人检查了三遍绑扎,这才放心上路。回程的路更难走,因为载着重物,"大依发"的方向就更沉了。

就在我们经过一个特别陡的山坡时,意外发生了。走在最后的19号车突然传来急促的呼叫:"指导员,不好了!刹车有问题!"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可是在山路上,要是刹车失灵,后果不堪设想。我立即通过对讲机命令:"前面的车辆靠右停车,给19号车让出路来!"

老李开的19号车载着三根大木料,眼看就要失控。关键时刻,老李没有慌,他一边猛打方向,一边大喊:"快用木楔子顶住车轮!"

跟车的战士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飞快地往车轮底下塞木楔子。"砰"的一声,车总算停住了,就在距离山崖不到两米的地方。

"呼——"大伙都松了一口气。我跑过去检查情况,原来是刹车油管裂了。老李脸色发白,浑身都是冷汗:"差点出大事啊!"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我拍着老李的肩膀,心有余悸。这时候,小刘突然说:"指导员,我带了备用的刹车油管!"

原来这小伙子虽然是新兵,但出发前特意准备了不少备件。我高兴地说:"好样的!这就是未雨绸缪啊!"

修好刹车后,我们继续上路。可老天爷好像在跟我们开玩笑,突然下起了大雨。山路本来就难走,这下更是泥泞不堪。"大依发"的轮胎打滑,有几辆车都陷在了泥里。

"同志们,不能等了!"我冒着大雨喊道,"把防滑链都装上,能走的车先往前开。"

大伙儿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有的铺路,有的推车,有的用绞盘拉车。那场面,真是令人难忘:27辆大货车,50多个战士,在山路上摸爬滚打,硬是一辆车都没有放弃。

老王一边往轮胎下垫树枝,一边笑着说:"想当年,我开着'大依发'去过比这更难走的路。这算什么?"他这么一说,大伙儿的干劲更足了。

终于,在第五天的傍晚,我们看到了营区的大门。27辆"大依发",一辆不少,整整齐齐地开了回来。车上的木料也完好无损,连个擦伤都没有。

团长亲自来迎接我们,看着满身泥巴的战士们,感动地说:"好样的!不愧是咱们'大依发'连!"

事后,我们连队还因为这次任务立了功。但对我来说,最难忘的不是这个功劳,而是那些日子里战士们展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精神。

每当我看到停在营区的那些"大依发",就会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深夜里此起彼伏的发动机声,雨中相互帮衬的战友情,还有那股子永不服输的劲头。

那时的"大依发",方向盘确实很重,驾驶室也很简陋,可它就像我们的战友一样,永远可靠。正如老王常说的:"这车啊,跟咱们老兵一样,看着不起眼,可关键时刻顶用!"

如今,"大依发"早已退出了现役,可那些年的故事,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种战友情谊,永远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每次战友聚会,大家最爱聊的,还是那次运送木料的经历。

"记得那次下大雨,咱们在山上整整堵了一宿。"

"可不是嘛,要不是指导员指挥得当,哪能平安回来?"

"诶,那会儿的'大依发'真够劲,现在的新车,都赶不上它结实!"

听着战友们的话,我总是忍不住感慨: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些并肩战斗的日子,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1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