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央视纪录片《必由之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繁荣昌盛。国家的富强给老百姓带来了福祉。我认真地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发现真是变化很大!我想和您谈谈我的感受。百姓生活,衣食住行,在本篇文章,我谈的是—出行篇。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经历了我人生中第一次长途旅行。我全家要从昆明到山西老家去探亲。昆明到山西老家约两千多公里,我们准备乘火车去。这次坐火车非常辛苦!当时,正值那个“非常时期”,人们上班很不正常,表现在铁路运输系统也是一样。能有人开火车就谢天谢地了,其它服务谈不上。车次误点晚点是家常便饭。红卫兵串联运动蓬勃兴起,火车站到处是他们的身影。在车次少,乘车人多的情况下,能挤上火车是一件不容易事。当时,我们家在上火车前就订出了“挤上车计划”。这就是,车厢门一开,10岁的我就要凭着自己灵活的身体,从车门侧面快速挤入车内,然后迅速跑到窗子前,叫人把车窗开大,然后把我4岁的妹妹从车窗接到车内,我们俩占了座位,其他人挤上车,才有个立足的地方。我们按此法实施,终于一家五口挤上了回山西老家的车。
坐在行驶的列车上也不轻松,因为实在太挤,车厢里到处都是人,把过道都堵得严严实实,想喝口水和上厕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到了晚上,疲惫的人们在列车上东倒西歪,列车上到处是打盹的人。
当时的列车还是蒸汽机机车,烧煤的。火车头喷着浓浓的黑烟,在丛山峻岭里穿梭。坐了几天火车,到下车时,我发现耳朵和鼻孔里都是黑的,全是煤灰。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列车印象,挤、乱、脏,真受累!在那个年代,公共交通就是一个公交车,且数量少范围小。那时还没有自行车。我们每个人的交通工具叫做“11”号,大家猜猜这“11”号是啥,哈哈!“11”号就是我们的两条腿。遇到不通公交的地方,就走着去。如我们小学生参加滇池“围海造田”,来回走26公里,到了目的地,还要抬土运土,劳动几小时。现在想想,那时我们才十多岁,真能吃苦耐劳。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经历了一次汽车长途旅行。这其实不是一次旅行,这是我当兵以后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我们是去老挝参加援老抗美筑路医疗保障任务。昆明到勐腊约800多公里,我们却走了六天。原因是当时的路很难走,一小时只能走二十多公里,全是蜿蜒的盘山沙土路,一路上坑坑洼洼,经常会遇到塌方和泥石流。弯转得又多又急,一路上,许多战友晕车呕吐。这让我体验了那个时期云南的公路情况。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又来了一次坐火车长途旅行,这次我是旅行结婚。八十年代,我国的铁路运输发展很快,增加了许多线路和列车。但是,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出门做生意的人多了,火车还是很挤。当时买卧铺票很困难,我们一路上,不是买座位票,就是买站票,经常坐个行李在过道上。
在到广西漓江旅游的列车上,旅行社已经在列车上做起了生意,只要在火车上参加了旅行社的旅游项目,一下火车,就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定点旅馆,第二天就带我们出去旅游。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跟团旅游,感到格外的方便。从这可以看出,广西的旅游业开始的比较早且发展迅速。
到上海的旅游就没有这么方便。刚下火车就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当时的上海,引领全国时尚消费潮流,那时的女人们都以有一件上海的羊毛衫为荣,上海成了全国最大的服装商品集散地。在出上海站时,就有人给我们发单子,叫我们到一个地方去集结,说这个地方是国家办的,专门给外地游客安排旅馆。我们拖着行李在大上海转悠,中午才赶到指定地点。一看,又傻眼了,排着很长的队!没办法,当时在上海要住旅馆,只有这一条路。只好排队。排了几个小时,才排到了。赶快掏出身份证件办手续。工作人员看我们一男一女,非要看我们的结婚证。最后把我们分到一个较远的旅馆,我们两人分开住。那年月,普通旅馆很少有两人间,最小都是四人间。赶到天黑,才赶到这个宾馆。从上海旅游回来,我们到了乐山,还顺便到了我爱人的老家乐山沙湾踏水镇。乐山沙湾踏水镇离乐山约70公里左右。我们一早就出发了,经历了坐轮渡、坐长途汽车、坐小渔船、坐挖煤的小火车等等,好不容易才到了踏水镇附近,据说,这里离老家还有十几公里,没有车,只有步行了。就这样,我们又顶着酷热,走了十几公里山路。就这样,70公里的路程我们费尽周折地走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到。
现在想起来八十年代的旅途,就是一个累!这个时期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转眼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一时期,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到北京出差,交通工具有了很大改进,改乘飞机和坐火车卧铺了。昆明到北京,飞机只要三个小时,当时的火车要五十多个小时,还好卧铺票好买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旅途比过去舒服多了。
在北京出差期间,去体验了一下北京的地铁,5毛钱的地铁票,坐着可到北京的好多地方旅游。还看了北京的网狀立体的道路。立交桥到处都是。从北京回到昆明后,总觉得昆明是这样的小,昆明的道路是这样的窄。到了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我家买了一辆面包车,一到春节,用这辆车从昆明开到乐山。昆明到乐山约八百多公里。我们第一次回去的时候,整整开了两天才到家。因为这段旅途在当时有几段特别难走。如会泽一段,全是石头铺的路,路还很窄,路上常可看到出事故的车掉到路边的沟里,看得人胆战心惊。
还有一段路是盐津一段,一边是悬崖峭壁,山上有小瀑布流到路边,可以在路边洗车。一边是急流险滩。路较窄,在会车时必须小心谨慎。
这一时期,火车机车也在发生变化。2005年,随着我国最后一台蒸汽机机车谢幕,我国的火车机车朝着内燃机、电力机车、动车的道路上迅跑。
昆明的城市道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一环的金碧路和武成路被改建,城中老路旧貌换新颜。小西门人民西路一带的道路改造很艰难,一会儿要扩宽,一会儿要盖立交桥,一会儿要埋线,一会儿又拆立交桥,路是一会儿开,一会儿埋,市民们戏称应该为此路装个拉链。
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全国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发展迅猛,人们开始享受由此带来的福利。一条条高铁的开通,人们坐在风驰电掣、干干净净的车厢里,几千里旅途一日还。
昆明城里的道路发生很大变化,变成了立体交通。
城里二环高架桥环绕盘延,二环快速极大地缓解了城里的拥堵。
2014年4月30日,昆明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首期工程全线贯通,昆明人终于坐上了地铁。当我坐在地铁上时,心情非常愉悦,在这里,没有地面上的嘈杂堵车,没有太阳晒,没有寒风吹,从昆明南到北,只需要半个小时,车费只需几块钱。
自从有了二环快速和地铁,我为昆明感到自豪!我们昆明有了大城市才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公路!
云南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旅游地和摄影基地,每年迎来大批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高速公路的建设很给力,许多景点实现了全程高速。
我在文中提到的昆明到乐山之行实现了全程高速,现在只需八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了。我在文中提到的在乐山回踏水老家之行现在变成了只需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轻松到达了。我发现,在不经意间,汽车已经进入了中国老百姓的千家万户。自驾旅游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内容,这种说走就走随心所欲的旅行,让人们很享受。
我只是一介草民,我不知道,如果我们不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我经历了过去,现在再回头看,确实亲身体会到,经历了四十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出行方面,幸福指数大大提高,有着满满的获得感,这方面,相信很多过来人都有共鸣!(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向提供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