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一季度GDP,只差山西、黑龙江尚未公布。
不等它们了,来看另外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吧。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
第一,29个公布数据的地区,吉林、重庆、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北京、山东、甘肃、内蒙古、宁夏、福建、新疆、河北、贵州、辽宁跑赢了全国5.3%的平均增速,天津持平,其余12个跑输。
第二,江苏增量依旧第一,貌似在缩小与广东的差距。但去年的情况告诉我们,江苏与广东貌似并不大的差距,在后面三个季度广东会再次稳定住。
第三,河南、江西数据最诡异。
河南的诡异在于GDP增量为负。
2024年一季度,河南省GDP为14765.34亿元,这一数据,对比2023年一季度14968.97亿元,减少了203.63亿元。
也即,河南省一季度GDP增量为负,其名义增速为-1.36%。但河南一季度的实际增速却有4.7%。
河南GDP增量为何是负数?很大一个原因,是遭逢经济普查大年之下的主动挤水分。
这一点,本号在前两天专门分析河南的文章《GDP增量为负!人口第一大省,水逆了》中有详细分析,在这不再过多解释,本篇文章主要看看诡异的江西。
江西的数据诡异之处在于两点:
1、增量诡异。
江西一季度GDP为7351.3亿元,较去年同期,仅增加30.6亿元。
这一增量并不算最低,最低的是河南的-203.63亿,青海、西藏的增量也比江西低。
但青海、西藏的基数非常低,一季度GDP只有几百亿,而江西一季度的GDP有7300多亿,这样的体量,不该只有这样的增量。
2、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的大背离。
30.6亿的增量,按照名义增速,江西一季度仅增加了0.42%,但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实际增速却有4.0%。
02 | 江西的数据为何特殊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一直以来都是背离的。
名义增速是现价计算,简单理解就是增量与去年基数之比。而实际增速则是扣除通胀或通缩因素的不变价格计算,这个计算方式我们普通人无法得知,只能依靠官方公布直接数据。
所以,每次后台有粉丝对我的数据提出疑问,是不是我计算错了,在此再强调一下,
在过去通胀的年代里,名义增速普遍高于实际增速。然而到如今,一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名义增速普遍低于实际增速。
公布数据的29个地区,只有广东、山东、浙江、上海、北京、新疆、海南的名义增速高于实际增速,也即维持通胀。
其余22个地区的名义增速都低于实际增速,也即,没有也即了。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以及根据官方数据计算而得
其中河南名义增速为负,实际增速却为正。
江西实际增速也居然是名义增速的10倍,合理解释只有一个,没有通胀,或者说负通胀。
接着解释增量的诡异。
按照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我省地区生产总值735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8.6亿元。
官方公布的增量是198.6亿元。但是,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2023一季度GDP,为7320.7亿元,增量的确只有30.6亿元。
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都是官方公布的数据,为何对不上号?
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官方下调了去年的数据。这一点,在前几天分析河南的文章中,也说过。
2022年的时候,河南就高调宣布,自己的GDP突破了6万亿大关。直到现在,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统计公报中,依然写着当年的GDP为61345.05亿元。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而2023年河南省GDP为59132.39亿元,相较于2022年减少了2212.7亿元。但公开资料却显示,河南去年的GDP增量912.26亿元。
原因同样在于其下调了2022年数据。
据时代财经披露,河南省经过最终核算,其2022年GDP总量为58220.13亿元,减少了3124.92亿元,相当于挤出 了一个中等以上地级市的GDP。
由于基数降低的原因,也带动河南省2023年经济数据随之调整。
下调上一年的GDP数据,是各省市自治区乃至全国惯用的做法,其目的在于:
第一,在新一年数据公布之前,调低去年的基数,实现增速提升。
第二,过去GDP水分太多,主动挤水分。
在经济普查之际,更多的原因侧重在第二点。每逢经济普查皆如此。
君不见,上一次也即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之际,山东省下调了2018年的GDP核实结果,一年下调了9821亿元,当年其省会济南的GDP还不到8000亿,相当于挤掉了1.25个济南的GDP。
03 | 水逆的江西抛开数据诡异不管,江西的增速与增量,也并不乐观。
增速位居倒数第四,增量位居倒数第四。其省会南昌虽然没有公布2023年的数据,但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数据,2.2%,在公布数据的主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与首府城市)中,暂居倒数第一。
江西去年以来,都处在水逆之中。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陕西、江西、山西、广西,都水逆了!》(点击可查看)的文章,强调了去年四个带“西”的地区,都陷入了水逆,我给他们取了个名称叫“西省联盟”。
江西2022年还是增速冠军,但从20223年一季度开始,江西GDP增速骤然下降,同比增速1.2%,排在31个省份末尾;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4%,排名不变;而去年三季度,3.4%的经济增速,比全国平均线低1.8个百分点,位居倒数第三。
2023全年,江西增速4.1%,与河南、广西并列倒数第二,只比黑龙江略好一些。
低迷的增速,导致南昌、九江,至今没有公布2023年的GDP数据。
去年以来江西增量与增速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工业与出口失速。
工业方面,去年一季度,江西第二产业增加值3177.0亿元,下降2.4%。上半年增速也只有1.5%。
去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速上升至2.7%,但仍偏低。而且规模以上工业中,38个大类行业中只有1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也即还有20个大类工业仍在下跌。
十大重点行业看,增加值增速从去年一季度的“五增五降”恢复至去年上半年的“七增三减”,去年三季度又变成了“六增四减”。
出口方面,去年前三季度,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420.0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3168.2亿元,下降16.0%;进口1251.8亿元,增长11.0%。
今年一季度,由于下调了去年的数据,所以,整体数据看起来还算可以,看不出有啥疲软迹象,第二产业增速达到了5.9%,很不错。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7.3%,更加不错。38个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超过了一半。
04 | 江西的气运正在回归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江西的交通地位,再次回到了王者段位。
回顾清末至今上百年的时间里,其实是江西气运陆沉的上百年。期间有战乱因素,更有交通因素。
古代中国,江西是当之无愧的水陆交通枢纽。唐朝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开凿大庾岭,使得中国又获得了一条南北大通道,从广州出发,经珠江水系翻越大庾岭进入赣江,再顺江而下进入长江,最后对接京杭大运河。
王千马所著《城市战争》一书中,这样写到,“江西自此成为两广对接北方的水路和陆路要津,此后一千多年,江西成为南中国最为繁荣的地带,与此同时,南昌、景德镇等城市开始扬名立万。”
经济繁荣,文化鼎盛是古代江西的标签。
唐宋时期全国有名的书院江西就有两家, 鹅湖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位是江西籍。据统计,明朝时期,江西一共诞生2700多位进士,占明朝进士总量的一成多,而状元的数量也高达17人,素有“朝士半江西”的说法。所以说,当时的江西文化程度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宋代江西繁荣兴盛,不仅粮食输出有“天下最”之誉,茶叶、采矿、冶金、陶瓷、纺织、造纸、商贸以及城市等无不兴旺发达。
以瓷器著称的景德镇便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声名鹊起,成为中国瓷的金字招牌。
然而,这份气运,随着海运时代和铁路时代到来一落千丈。
清朝末年,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沿海城市开埠,从此两广与北方的货物贸易,再也不用途经江西的内河漕运,而直接经海运互通。
更为重要的是,在争夺粤汉铁路时,江西输给了湖南,从此两广的货物北上也无须经江西,而直接走湖南、湖北。
在海运、铁路挤压之下,江西一下从水路交通枢纽沦为了被干线包围的“内陆腹地”。
高铁时代到来的最初年代里,江西更是获得了“环高铁圈”的称号。
2013年,厦深铁路通车时,一张江西被周边省份高铁网包围的图片引来诸多关注,“环江西高铁圈”的说法不胫而走。
直到2014年沪昆高铁杭长段通车,江西拥有了第一条高铁,改变了江西无高铁的历史,也击穿了“环江西高铁圈”的头衔。
不过,江西的高铁虽然起步晚,但后来居上。
江西的第一条高铁沪昆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而且,这一条线路就将南昌、萍乡、新余、鹰潭、宜春、抚州、上饶7市拉入350公里时速的高铁“朋友圈”。
2019年昌赣高铁、2021年赣深高铁相继开通,赣州、吉安先后拥有了350公里时速高铁。同年,安九高铁开通运营,九江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只剩景德镇一市还在等待入局。
去年12月27日,昌景黄高铁通车,景德镇入圈。
江西也以此成为全国首个“市市通350公里时速高铁”的地区。
让江西的交通优势再次凸显,江西也逐渐回归到繁荣千年的流量中心地带。
当今世界,承载流量的三大利器,一个是海港与内河港,一个是航空港,一个是陆路枢纽。全球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都是通过以上三大利器实现流转。
流量的时代中,谁能成为流量引擎,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或者说如虎添翼。
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未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则要形成内循环,加大对内的依赖。
这种背景下,拥有沿海港口的沿海城市,仍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当红明星。
除此之外,这些拥有内陆高铁、内河港口以及航空枢纽的城市和地区,也迎来改变命运的契机。
江西获得了这个契机,中规中矩的江西,气运或许正在回归,给他点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