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大厂HR聊了聊阿里 :35岁没升上去的,被淘汰不意外;高P多是红利产物,裁掉无影响;新人能替代资深员工,人力过剩才是问题。
本来就是人生最好的阶段却被人贴上了标签,就是说35岁招谁惹谁了,凭啥到了35岁就被优化就被嫌弃,明明35岁正是有干劲的年纪啊。
最近听朋友说他和阿里hr聊天,hr告诉他35岁如果你没升上去,那被淘汰是应该的,因为很多人都是占着时代的红利拿着高薪,实际上没啥本事。
但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公司用年轻没有经验的人代替资深老员工,这才是问题,本质还是人太多了。
公司规模小时候,多数都是人才。野蛮扩张之后,多数都是垃圾,个别人才也把精力放在内耗斗争上了。做大了还不倒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公司框架好,谁走了都不会让公司倒下。
不奇怪,中国最不缺的就是“高情商”封建余孽,“至于做的这么绝吗?”所以今年双十一这么惨淡,互联网劣币驱逐良币,现在全靠嘴巴和PPT。
因为这些所谓的大厂,做的都是增删查改这些业务层面的东西,当然不需要什么资深的技术积累了。
这环境导致根本没人能静下来认真搞研究,都想着赚快钱,因为职业生涯只有35。
感觉这些大厂hr才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传统公司的hr不仅要招人,还有时不时组织培训和给员工做团建和动员,这些大厂hr会干啥?
以自己那可怜的所谓经验来评价员工?现在大厂为啥越来越垃圾不就是这些hr以自己的价值观招的人所导致的。
那为啥大厂的人愿意用新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吃了人口多的红利,永远有更年轻更便宜更能熬的牛马。
事实上国外很多公司中流砥柱还是些35+的大牛。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走manager track,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年龄歧视这么明显。
说白了就是刻舟求剑呗,公司永远找年轻的用,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会一天天变老,最终那个HR也会老去。
这几年的【职场年龄歧视】主要就是因为领导层年轻化(90后95后)。因为面试官自己没有管理大龄人才的经验和能力。
更加惧怕比自己能力强的中年人进来取代自己。所以,这些人制造各种“中年人不行”的伪论据来抹黑中年打工人,好让自己的年龄歧视显得合理。
一家公司领导越年轻,这家公司的人才天花板就越低! 还有很多人反应面试被白嫖,本质就是面试官能力不如求职者。
领导层年轻化又缺乏经验沉淀,劣币淘汰良币。如果这已经是普遍现象,那就是我们的这一代职场出了大问题!影响会很严重!
我觉得为什么公司要干掉35的——对于高节奏工作,有时候的确难以胜任,这个就跑偏了,干掉 35 的高 p 是因为市场的收缩,而不是因为 35 岁的人精力体力就不够用了。
有的老板就很旺盛,这就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所以为什么这会变成通用的裁员条件?
35 岁高 p 是带方向的人,市场收缩,增长方向收窄,公司降本增效,所以就不需要那么多带方向的人了。
所以高 p 既然是找方向的人,就应该有能力找到新的增长方向,哪怕被裁了,对市场的判断力仍在,根本不会因为体力和精力而被制约。
我觉得大多数互联网所谓的管理层,都不知什么是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讲的效率提升,people management讲的career development,这些怎么可能是30岁就能搞清的。
我一直觉得做管理是个路走窄的、越走越没有竞争力的路,如果在一个稳定的企业一条路走到黑,管理是合适的。
其他场合要想不被淘汰、要想越走越高,必须是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必须是持续提升专业能力的。
其实想清楚:人生大部分的钱都在四十岁前赚了就好,过了三十五没必要一直卷在互联网。
利用互联网给简历带来的溢价,跳到别的wlb公司,虽然工资降了,但依靠前期积累的资产带来的复利,总收入其实没怎么降,而生活幸福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