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庙号明明是太祖,为什么后人叫他汉高祖?是谁开的这个先河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1-17 17:49:05

文|老达子

本文共1595字,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前言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汉书·高帝纪》

从上面史料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被称为汉高祖主要是因为《史记》和《汉书》这两本权威史书对他的正式称谓。在后来的历史记载和研究中,后人也都普遍称他为汉高祖,这样既体现了他的身份,又便于交流与引用。这种称呼不仅突出了他作为汉朝开国皇帝的重要性,也便于人们对他的历史地位的认同。

那为什么《史记》和《汉书》都会叫刘邦高祖呢?今天老达子替大家探究了一下~

汉高祖的来源猜测一:只是为了省事

刘邦被称为太祖毫无疑问,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太祖是合乎常理的。然而,古代的君主通常拥有两个称号:庙号和谥号。例如,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是孝武,而庙号则是世宗,因此他的完整称号应为汉世宗孝武皇帝。

刘邦的情况也类似,他的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汉高帝,因其功绩卓著,故被赐予高皇帝的谥号。因此,刘邦的全名应是汉太祖高皇帝。但史书如《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可能出于简便,合并了他的谥号和庙号,形成了“汉高祖”的称谓。

可以说,秦汉时期的称谓并不十分规范,这一切都是在逐渐发展之中,中国历史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人的称呼不应随意用来评判古人的命名方式。就像现在我们称呼明清时期的皇帝为万历、嘉靖、康熙或乾隆,但这些其实是他们的年号,而非庙号或谥号。这与古代的称谓习惯有着显著的不同。

毕竟,汉武帝刘彻有近十一个年号,我们当然不能用这些年号来称呼他。

汉高祖的来源猜测二:其实是个尊称

“高祖”这个称谓,也可能是汉代君臣为刘邦特别设定的尊称,与庙号和谥号无直接关系。实际上,除了伦理和庙号之外,“高祖”一词还可以指代远祖或始祖,尤其是那些功勋卓著的始祖。刘邦作为汉朝的创始人,功绩显赫,因此,汉代的君臣用“高祖”来尊称他,完全符合礼法。

在《史记》中,司马迁在叙述时总是使用尊称来称呼人物。例如,他称呼陈胜为陈涉、项羽为霸王、项缠为项伯、刘邦为高祖、吕雉为吕太后、萧何为萧相国、陈平为陈丞相。

值得注意的是,陈涉和陈丞相并不是他们的爵位称号。换句话说,他们在《史记》中的称呼是如此独特,单凭爵位不足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

例如,陈涉和项羽的称呼使用的是字,司马迁用他们的字来表示敬意。而“高祖”和“吕太后”则是特定的称谓,用以彰显刘邦与孝惠、孝文、孝景的不同,以及吕雉的独立人格和卓越成就。相国和丞相是官职的称呼,代表着萧何和陈平在治国方面的杰出贡献。如果用酂侯或曲逆侯来称呼他们,便会使他们的地位平庸化。

汉高祖的来源猜测三:众说纷纭

除了上面2个猜测之外,还有其他的观点:

比如:有观点认为,刘邦被称为高祖是因为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古人常以君父相称,汉武帝是司马迁的君,因而被视为他的“父”。

按照这种伦理关系推导,汉武帝的父亲就成为了司马迁的祖父,汉武帝的祖父则是司马迁的太祖,最终,汉武帝的太祖正是汉太祖刘邦,因此司马迁称刘邦为高祖。

然而,这种解释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难道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德云社的粉丝吗?想必是某次听相声时灵感突现,联想到了“我是你爸爸”的梗,便玩起了伦理的花样。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刘邦最初的庙号确实是“高祖”,这个庙号是由汉孝惠帝刘盈所定,后来被刘盈的弟弟汉孝文帝刘恒改为“太祖”。司马迁选择沿用孝惠的庙号,可能是在暗示孝文帝的登基并不正当。

老达子说

虽然关于司马迁称刘邦为“高祖”,有多种解释,但至今没有一种能够获得普遍认可。但是从蛛丝马迹中,我们大致能发现:司马迁称刘邦为高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高祖”一词更能体现他对刘邦的崇敬之情。

他可能觉得称呼刘邦为“高皇帝”显得不够恭敬,因此选择了这个略显混乱的称谓。他又将这篇文章命名为《高祖本纪》,“汉高祖”这一称谓更为深入人心。因此,东汉的班固在《汉书》中也延续了这一说法,最终“汉高祖”的称谓便这样沿袭至今。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