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战,士兵为什么情愿上去送死?他们只是为了钱?非也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2-13 10:14:32

文|老达子

本文共1784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古代攻城战中的士兵很多被会派往最危险的前线,面对敌人的箭矢、投石、弓弩、甚至是火球,下一秒可能就是埋骨他乡,那这些士兵是否真的愿意还是被迫被安排到的呢?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一起聊一下这个话题~

真实的攻城并不是全靠人肉的

我们现在在影视作品里看到很多攻城的场面都是通过云梯搭在城楼上,然后靠人海战术强攻,但其实真实的攻城是有很多门道的。

在古代,攻城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首先要围住城墙,准备好攻城器械,仔细观察城墙的薄弱环节,待时而动,才能一举成功。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曹操注:“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孙子兵法》

“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辒、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 ——《墨子·备城门》

首先,临,也就是侦察。通常,攻城方会在城外筑起与城墙差不多高的土山,作为瞭望平台。指挥官带领随行的参谋,平日里常常在那里唱歌跳舞,大吃大喝的同时,也顺便观察敌城的动静,了解城内的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探知敌军的防守部署,还能察觉城内的民生百态,甚至可能发现哪里有漂亮小媳妇。曹操就曾在《孙子兵法》中强调过侦察的重要性,再加上他15房姨太太十三房人妻,看来是深有所得。

好了,观察也差不多了,接下来得动手准备攻城的装备了。总不能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拿着梯子就冲上去,等着当活靶子吧。但是在准备道具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问题,守军会设置各种路障、护城河等等阻碍攻方的防御工事。

所以首先就得见招拆招,有路障就清掉路障,有护城河或者壕沟就给他填平等等。清理完这些障碍,攻城器械终于可以进场了。什么壕桥、撞车、钩撞车、木幔、火车、搭天车、行天桥、炮车等等。

通常配合地上的攻势,地下也会挖地道,这样双管齐下可能会有奇效。

好了,准备工作和道具基本到位了,主角也该登场了,那就是登城士兵,是什么能让他们冒如此大的危险呢?

出于他们的人生前途问题

在古代,社会的上升途径极为狭窄。科举制度虽然在唐朝才开始逐渐完善,但它本身并不是很普及。再加上,科举考试的门槛极高,首先要求有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而大多数普通百姓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除非是自耕农,或小地主,才能腾出时间来专心备考。

因此,考取功名的,通常都不是贫困的底层百姓。

其次,古代农业技术落后,缺乏现代化的农机和化肥,靠天吃饭,保证稳定的农田产出以及一定的积蓄至关重要。再者,科举考试还需要一定的费用,包括路费、住宿费和饮食费用,赤贫的家庭几乎不可能负担得起这笔开销,除了极少数天才,底层的百姓几乎无缘步入科举大门。

对大多数贫苦的农民来说,一生都在为生计而奔波,拼尽全力只是为了能够活下去。如果他们有机会改变命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会在所不惜的。而恰好对于那些登城的士兵赏赐是非常丰厚的,奖励不仅是金银,更可能是升官发财的机会。

例如,李如松攻破平壤时,先登的士兵每人奖励5000两白银,而即便牺牲的士兵,家属也能获得数十两抚恤金。

“秦朝: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韩非子·内储说上》

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

汉代:周勃“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史记》后成为宰相

三国:东吴丁奉“奉为先登,屯於黎浆,力战有功,拜左将军。”——《三国志》

对于贫困的家庭而言,这笔财富意味着什么?不仅能够摆脱贫困,甚至有机会从普通农民转变为小地主。拥有一定的财富后,便能有机会考取功名,或是作为资本来改善生活,哪怕不考功名,也能安稳度日。对于那些士兵来说,这无疑是改变命运、逃离贫困的最佳机会。

而对于那些愿意为国家出征、前往战场的士兵来说,得到的也不仅仅是金钱。古代的官职许多是世袭的,如果立功受封了,士兵的家族可以继承这些荣誉和地位,子孙后代也能从中受益。

这样的世袭身份带来的稳定收入和社会地位,使得那些曾经贫困、为生计挣扎的家庭,可以一跃而变成有经济保障的家庭,告别了曾经连饭都吃不饱的困境。对于这些士兵而言,参与战争,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也值得,因为他们通过这样的机会,能让自己和家人拥有一条更为光明的生活道路。

老达子说

说白了,过去的士兵攻城就像我们现在的社会,什么996、007,真的只要是奖励给的到位,总会有人愿意去做的~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