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四卷 周纪四
【原文】
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译文】
赵章败退的时候,逃到赵主父那里,赵主父开门接纳了他。公子赵成、李兑于是带兵包围了赵主父的行宫。杀死赵章后,公子赵成、李兑商议道:“我们为追杀赵章,竟包围了主父的行宫,如此大罪,要是撤兵回去,会被满门抄斩的!”于是又下令围住赵主父行宫,宣布:“宫中人晚出来的杀!”宫中的人听见命令全部逃出,赵主父想出来却不被准许,又得不到食物,只好捕捉幼鸟吃,三个多月后,他终于饿死在沙丘行宫中。直到赵主父确死无疑,赵国才向各国报告丧事。
【材料解析】
职场上,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受到伤害?善良、单纯、又心软的人。因为这些人,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生怕得罪了谁,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讨好他人,一味的忍让,最后反而委屈了自己。
老话说的好:心软不是病,不治会送命。
对坏人心软,害的是无辜之人;对小人心软,伤的永远是自己。
做人,不能太心软。
人太心软,容易被忽视,人心太软,换不来珍惜,人心太软,容易被伤害。
生活中,不乏有些人,他们就是狼心狗肺,你若对他们太过心软,他们反而认为你懦弱好欺负,然后对你得寸进尺,相反,如果你对他们心狠,不服就干,他们反而对你恭敬客气。
人心,总是现实的,你过分讨好,结果一定得不到他人的珍惜。当你没有价值时,别人第一个抛弃的就是你。
总之,心给对了人 ,才有价值,给错了人,必然会遍体鳞伤,伤痕累累。
要想不被他人伤害,就要确定自己的底线和边界,一旦有人触碰到你的底线,无论是谁,都要及时予以反击,绝对不能心慈手软。然而,有的人就是心软,妇人之仁,对别人心存怜悯之心,结果却被自己活生生害死了。
赵武灵王,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14岁继承王位,24岁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这在中原诸国中首创作为独立兵种的骑兵部队,推动了作战方式的变化。
公元前299年,为了专注于军事斗争,以实现“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志向,赵武灵王主动将王位让给次子赵何,由其主持国政。但他传位的行为,却引发长子赵章一党与赵何一派的矛盾。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在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满心欢喜等待老爹传位,结果老爹不按照套路出牌,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想要避免长子对次子不利,赵武灵王可以不断削弱长子的实力,让其没有能力威胁王位继承人。事实上,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又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当赵武灵王把中山国攻打下来后,他果断将东安阳这块战略要地封给长子赵章,让其做代郡安阳君,派田不礼辅佐他。
田不礼是什么人?
一个为人残暴,又嗜好杀人的凶残暴徒。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人给赵章作伴,就算赵章为人单纯,时间长了, 他迟早会被田不礼带到沟里去。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朝见群臣,让赵何听朝,而自己在旁边观察窥探群臣和宗室贵族的礼仪。他看见大儿子赵章,萎靡不振,反在北面称臣,受弟弟的指使,内心怜悯,打算把赵国代郡分给赵章,让他也称王。
将本该属于大儿子的资源全给了小儿子,忽略了大儿子的感受,对于大儿子来说,这样做确实有点残忍。但作为父亲,赵武灵王于心不忍,为了弥补对大儿子的亏欠,于是给大儿子输送资源。可是,他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不仅是一位父亲,还是一位国家君主。国君的所作所为,那是代表这个国家组织的意志。有些事情,一旦做出了选择,并执行了下去,那一定会得利于一方,失利于另外一方。失利方,眼看到手的鸭子,就这样飞了 ,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何况他把王位传给小儿子的行为,本就不符合当时主流思想,结果还给失利方提供筹码,这无形中是在为双方矛盾的爆发添加枪支弹药。
赵章等失利派有了赵武灵王的加持,于是开始对新国君赵何图谋不轨,结果被得利派系提前预知。当他们进宫围困赵何时,李兑与赵成很快从邯郸率军赶到沙丘平叛,由于寡不敌众,赵章、田不礼战败,赵章败退到主父宫,赵武灵王心软收留了他,这一行为也为自己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李兑、赵成等人带兵围困主父宫,并冲进去诛杀了赵章及其党羽。随后,赵成、李兑商议道:“因为赵章的缘故包围了主父,如果解除了包围,我们就要被主父灭族了。”
于是,他们继续围困主父宫,并向宫人下令“后出来的灭族”,宫中的人全都出来,只留下赵雍一人。赵雍被围内宫,欲出不得,存粮很快耗尽,被迫掏鸟窝找幼雀来充饥。就这样过了三个多月之后,赵雍被活活饿死在主父宫中。
当初,赵武灵王如果不开门放赵章进来避难,其实他还是有能力救助赵章的。比如,他可以尝试以自己在国内的威望,召集赵国的重要大臣和贵族,包括公子成和李兑,试图说服他们放过赵章。又或者以他的影响力借助外部力量来制衡国内这些势力,以求他们放过赵章。但是,他在很多关键时刻,总是表现出妇人之仁,以至于错失了很多机会。外加在后期的政治安排上不够谨慎,没有平衡好各方利益,使得矛盾激化,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对于赵章和李兑来说,为什么他们没有心软放过赵武灵王本人呢?毕竟赵武灵王已经退位,对赵何采取行刺计划的是赵章等人,又不是赵武灵王的意志,再说冤有头债有主。
这就是善良、单纯人的普遍思想,他们认为谁明面伤害我,我就报复谁,而没有当面伤害我的人,那不是我的敌人,我就不能伤害他。
事实上,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想象那么简单。真正的高手,他们往往不会亲自动手伤害他人,而是请别人动手。而那些亲自动手干脏活的行为,恰恰是最低级的打击手段。
赵成等人知道,带兵围困赵主父行宫这种行为等于谋反,而且又当面杀死了他的儿子。虽然现在赵武灵王处于弱势,没有军队可以调遣,但是一旦他们解除对赵武灵王的围困,放虎归山,当他恢复权力或者局势稳定后,他们就会很被动。赵武灵王要不要对他们秋后算账,那不是赵成等得利派所能掌控的。
所以说,与其把这种潜在的威胁交给别人决定,交给未来的命运安排,不如乘自己还处于优势的时候,彻底铲除威胁,解除后顾之忧。有的时候,对敌人的仁慈心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赵武灵王被围困的三个月内,我想他肯定对赵成等人各种许诺,各种发誓,目的就是想让他们放过自己。但是,赵成等人知道心软的后果,他们不想冒这种风险,所以立场坚定,铁了心要把赵武灵王耗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国法,触犯了赵武灵王的底线,一旦放过他,那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作为普通人,当别人触犯我们的底线时,不管什么人,该出手就要及时出手,一旦错过了机会,放虎归山,最后往往倒霉的就是自己。有的人就是因为抹不开脸面,看见别人跟自己讲感情,然后就心软,当初坚持的原则抛到脑后,最后等别人反过来伤害自己时,又追悔莫及。
普通人想要成就大事,不被拿捏欺负,就要讲原则,讲底线,该出手的时候,绝不能心慈手软。普通人尚且如此,想在政治或者利益上获得胜利的人,更应该如此。
然而,历史上很多人就是因为犯了心软的病,导致被对手反杀。比如越国勾践和吴国夫差,他们第一次决斗时,勾践被打败,找夫差求情,夫差心软放过了他。当他们第二次决斗时,夫差失败,开始向勾践求情时,勾践却没有表现出妇人之仁,饶过对手,而是下狠手彻底解决了夫差。
当刘邦先入咸阳,然后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时,这一行为实际上触犯了项羽的底线。项羽本想在鸿门宴上,找刘邦兴师问罪,结果他没有听从军事范增的意见,念及他与刘邦多年的感情,放走了对方。结果当项羽被刘邦逼到乌江走投无路时,刘邦没有念及对方的恩情,而是铁了心要对项羽赶尽杀绝。
几十年前,我大伯在国有企业当领导,一个同乡好友张三,由于犯错被公司开除,转铺盖之前,他特意找我大伯聊感情,希望能帮他与厂长沟通沟通。见是同乡,出于好心,大伯便答应了下来,然后他厚着脸皮主动找厂长求情。厂长和我大伯是铁哥们,由于不好意思拒绝老哥的请求,于是卖他面子,退而求其次,没有开除张三,而是让他从领导岗位降到一线工人。
几年过去,张三又慢慢从基层工人爬起来,然后开始跟我大伯竞争厂长这个位置。
恰好那时候,大伯犯点小错误,按道理只要走关系不声张,没什么问题的。结果张三这个哥们,乘机向上级领导告密,公司领导怕有不好的社会影响,于是经过研究,最后直接把我大伯给下放了。
大伯被踢出圈后,张三后来在公司当了大领导。有一次 大伯上门想求对方办事,可人家鸟都不鸟他。再后来,大伯直接回家做起了老农民,而那个张三在仕途上,却一路高歌猛进。
总之,人生在世,千万不要太善良,一旦人太善良,就容易被别人伤害;而当自己被人伤害,想要有人拉自己一把时,总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们不要去害别人,但是也不希望被别人伤害,想要不被狗咬,就要学会适当冷漠,在该绝情的时候,要绝情。
公众号【鉴史悟道】,通过历史故事的分解,学习古人的智慧。在人生道路上,不迷茫,不气馁,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优势,了解社会潜规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分享学校不教、书里不写的知识学问!
懂点人情世故,分享不为人知的人际关系!
关注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赠送《如何成为领导心腹》《绝密人性天书》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