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铠甲商代造精锐士卒披铁铠

小强自强不息 2023-01-14 13:23:03

本文作者黄强

战争催生了防御器甲胄的诞生,三代时期无铠,只有皮革为甲,所以不称“铠”而称“甲”,铠甲是后来的词语。甲骨文中没有“铠”字,说明商代尚未出现纯粹以青铜为主要材料的铠甲。

原始的铠甲是用兽皮制作的保护服,包裹身体,抵御原始冷兵器的攻击。那时的兵器主要是石块,青铜兵器、铁质兵器尚未出现。防护甲大致上有植物藤条编织的、藤皮组合、皮质甲胄、麻质类甲胄等几种形式。

夏代的甲属于用藤木和皮革制作,即藤甲和皮甲,防护的部位局限于前胸和后背。木甲使用时间较藤甲稍晚,木甲甲片以木为芯,两面贴革,然后用丝带连缀组编而成。

【图1,商代青铜胄】

商代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得到大量运用,铸造了很多鼎、盘、尊等礼器、食器、酒器,青铜用于甲胄的很少。青铜用于军事上,一是兵器,二是甲胄之中的胄,但此时青铜尚未大量使用在甲胄中。青铜的准确使用年代已经无考,但是在距今三千二百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发现了青铜器,说明这个时期已经使用青铜器了。也有学者认为河南二里河文化的时代是距今4000至3500年之间的传说中的夏代纪年,认同二里河文化包含中国早期的青铜礼器。

【图2,东周铜胄】

商代的甲胄,甲仍然以皮革为主,头盔以青铜铸造。在保护甲中,有少量的青铜部件,主要起装饰效果或局部增强保护功能,青铜胄多为将官所佩戴,士兵是没有条件穿甲戴胄的,他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却没有甲胄保护身体。殷商时有铜盔,周代有青铜盔、青铜胸甲。甲即后来的铠,胄为盔,后世称兜鍪。

【图3,西周铜甲】

殷商时代出现过一种青铜面甲,关于其功用有两种观点:其一,有学者认为是用于战争保护面部的面甲;其二,祭祀的面具。笔者倾向于后者。殷商时代是甲胄的原始时期,其制作工艺,防护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铠甲尚未普及,士兵尚不能都穿上铠甲,铠甲保护身体的部分也相对简陋,尚不及考虑面部的保护,无论是防护意识还是防护功能都达不到。青铜面具用于祭祀,而不是战争。四川三星堆文化中出土过青铜面具,也是用于祭祀,而不是战争中使用的甲胄。

【图4,战国铜镜背面武士形象】

殷商时代的青铜数量少,并不能普及使用,到了周代,甲胄仍然以皮革材质为主。《战国策》记载:“武王将素甲三千领,战一日,破纣之国。”素甲显然不是铜甲,也只能是皮甲。

商代、西周时期,皮甲以整张兽皮制成,只能保护前胸和后背,穿着这种裹身的整片皮甲,不便作战。随着战斗经验的丰富,人们开始将皮革裁剪成大小不一的甲片,根据身体状况缝合,皮甲片不再是单层,而是多层缝合,表面涂漆。由若干小片甲片组合而成的甲,不仅贴身,而且便于腰、腋、肩部的活动,也具有保护的作用。此外,还在皮质甲上缀以青铜护甲、青铜甲泡。缀满青铜泡、甲的甲衣,防护性较纯皮的甲要牢固,更抗砍击。

【图5,黄强著《黄沙百战穿金甲》,商务印书馆出版】

皮质甲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皮革的加工技术趋向成熟后,可以制作出具有相当抗砍杀进攻的甲胄。《周礼·考工记》记载:“犀甲七属,寿百年;兕(雌犀牛)甲六属,寿二百年;合甲五属,寿三百年。”合甲是指削去皮革中的里肉,合以为甲,就是采用多层皮革编织成甲,其坚韧、牢固程度也有所增强。早期的甲是单层皮革,周代的甲是多层皮革,使用寿命可以达到三百年。湖北江陵考古发掘出土过一张战国时期楚国木胎皮甲,木块与皮甲相结合,甲块正好五列,属于“五属”结构。当时的甲分为三部分,上身、下身及下腿。上身的甲可以连缀到腰间,下身直自腰部以下。考虑到穿戴方便,交战灵活,上身合甲一般是五札(即五属),通俗地说就是皮革五层。甲片与甲片之间以绳相缀而成。

西周时期皮革仍然占据上风,但是青铜甲得以运用。周代的铜札叶作正圆形,多以七片为一组。记载:青铜甲的出现,提高了甲衣的保护性,但是青铜在当时比较贵重,青铜甲的数量较少,主要供高级将领使用。士兵们只能穿藤甲、皮甲,冲在第一线搏杀。

西周时期还流行复合甲,所谓复合甲是指以皮革为主体或衬底,上面缀有青铜泡钉或青铜饰片,“制作青铜饰物时,先将青铜铸成甲片,再在甲片四角开孔,然后用绳带或皮条进行编缀,编缀时互不重叠。青铜泡呈圆形、长圆形或半月形,现发现的西周青铜甲饰多为圆泡形。”

【图6,考古出土的匈奴衣裤和皮靴】

随着冶铁技术的发达,铁被用于兵器铸造和甲胄制作之中。《史记》中就有魏国韩锐卒身披铁铠,头戴兜鍪作战的记载。铁甲的出现,不仅说明制作甲胄的材料进一步扩大,而且也说明甲胄制作技术的成熟。战国时期,虽然有铁甲的出现,但是皮甲并没消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皮甲都是甲胄的主要品种,主要原因是皮甲相对于青铜甲、铁甲分量轻,柔韧,使用寿命长,穿在战士身上,比金属甲灵活。冷兵器时期,近距离厮杀,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春秋时代的皮甲,大约由183块小牛皮编成,用丝带编织成块,构成甲身、甲裙、甲袖三部分。在皮甲表面涂上一层生漆,再用红色矿物质颜料绘上兽头,增加狰狞恐怖的效果,为的是在交战中恐吓对手,这算是心理战术。

【图7,电影《战国》剧照庞涓戎服】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硝烟弥漫,大大小小的战斗不断。强大的兵力,骁勇善战的军队,是国力强盛的表现。《左传》《战国策》《史记》都记载了很多次战斗,战争往往是步兵与骑兵、车兵的协调作战。交战的双方,都奋力厮杀,良好的盔甲,对于战士身体的保护,提高了战斗力,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最终消灭对手,取得战斗胜利的目的。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黄不息2016年、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2019年入选精选频道。

黄强,字不息。金学家、服饰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中国服饰画史》《服饰礼仪》《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近二十部。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