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洋徒弟大山:四上春晚娶重庆媳妇,因冯巩一句话果断离开中国

司徒昼 2024-10-15 02:43:09

文|西九

编辑|司徒夜

徒弟大山,长相一般,眼睛带色儿,头发带圈。

说中国话,把大褂穿,学演相声,笑话连篇。

这是姜昆对大山的评价。

作为第一个登上中国春晚的外国相声演员,中国已成了大山的第二故乡。

如此热爱中国的大山,却在成家之后将妻女送到国外生活。

难不成他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几年不曾露面的大山,真的永远离开中国了吗?

01洋笑星

出生于加拿大的大山,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

他对中文的兴趣,还要溯源到爷爷那一代。

他的爷爷早在抗战期间,就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在今商丘市“归德圣保罗医院”任职,治病救人,被称为“饶大夫”。

爷爷在中国生活了三年,后因为战乱被迫离开,回到家乡。

爷爷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心血,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所以在大山小时候,爷爷会经常给他讲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耳濡目染之下,大山从小就对中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1984年,他考入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根据自己英文名 谐音,他有了第一个中文名——路世伟。

为了有机会学习中文,他选修“现代汉语”。

接触到汉语之后,他对爷爷曾经讲过的故事有了新的理解。

这让他既兴奋又悸动。

所以第二年他直接把“现代汉语”变成了主修课程。

仅仅两年的学习,他就成了东亚系里的高材生。

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他获得了去北大当交换生的机会。

这一次,他终于获得了实地感受中国文化的机会。

本来是冲着学语言去的,没想到在中国他竟意外成了中国观众心中的“香饽饽”。

在北大期间,他偶然间接触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相声。

相声的幽默让大山不自觉沉迷其中。

他意识到这门艺术是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所以就开始跟着视频练习。

在北大期间,大山的表现依旧突出。

老师就邀请他参加电视台的文艺晚会。

能够上台展现学习成果,大山心中一万个愿意。

1989年的春晚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卷头发、深眼窝的外国演员。

但他却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表演着小品《夜归》。

“玉兰,开门呀,我是大山。”

大山正是他在小品中的角色名。

春晚舞台上鲜少出现外国人,尤其是口音如此纯正的外国人。

所以观众一下就记住了大山这个名字。

他也顺势将名字改成了“大山”。

这次晚会除了让他收获名气之外,还遇到了一个贵人——

相声大师姜昆!

大山想拜姜昆为师,但在当时的相声界,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相声界拜师收徒一直是件非常严肃的事。

要经过正式的拜师仪式,还非常讲究门派。

在大山之前,相声界没人收过洋徒弟。

所以当姜昆说要收大山为徒时,很多人都站出来反对。

甚至连侯宝林都说:

“收徒弟不是闹着玩,不是炒新闻。”

面对众人的疑问,姜昆还是收下了大山。

大山正式成为中国相声界的一员,成了名副其实的“洋笑星”。

02洋女婿

在拥有一位好师父之后,很快,大山也遇到了一位好女孩。

1990年秋天,大山和一个美国乡村乐队一起去辽宁演出。

在这,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甘霖。

甘霖当时正在学习商贸英语,负责乐队的组织协调工作。

大山对甘霖一见倾心,不过当时没好意思说出来。

只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

演出结束回到北京之后,甘霖的笑容还是时常浮现在大山的脑海里。

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他开始给对方发消息,约她出来吃饭。

虽然两人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但聊天却异常投机。

这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让双方心中都产生了别样的情愫。

在爱情的滋润下,大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1991年在《编辑部的故事》里,出现了大山的身影。

因为这部戏中有侯耀华。

按照相声的辈分来讲,大山要叫他一声“师爷”。

因此,给师爷配戏这个重任就落到大山身上了。

1996年,大山与师父姜昆,还有马季、赵炎等人一起表演相声《送春联》。

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再次登上春晚舞台。

与潘长江、黑妹合作小品《一张邮票》。

与莫大伟等人表演相声《同喜同乐》。

事业稳步上升,他与甘霖也在1993年走入婚姻的殿堂,成了中国的“洋女婿”。

婚后甘霖生下一子一女,幸福的四口之家羡煞旁人。

结婚之后,大山在中国的事业愈加红火。

2008年,还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的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奖。

在大山之前,中国戏剧的三大奖项,还没有外国获奖者。

由此可见,大山的表演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个道理连大山这个外国人也适用。

他的一个举动,让名声受到了重创。

03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大山结婚生子之后,有网友发现:

一直将“热爱中国”挂在嘴上的大山,却将妻子和一双儿女送到了加拿大生活。

加上大山在中国的表演活动越来越少。

对此,很多人颇有微词。

认为他打着热爱中国的旗号,在这赚够了钱,现在和家人一起去国外享受生活了。

难道大山真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

他为何将妻女送去加拿大,自己为何又在中国“销声匿迹”了呢?

面对质疑,他曾经回应过,之所以将妻子孩子送到加拿大。

是因为不想让她们受到舆论的关注。

这一点,在国内肯定做不到。

孩子在加拿大上学使用的是法语,周围邻居说的是英语。

平常在家,家里人都用汉语交流。

所以他依然是热爱中国的。

至于他为什么减少了在中国的活动,其实与冯巩的一句话有关。

事业红火的时候,他听了冯巩一句劝:

“要想长久进步,就不能原地踏步。”

作为外国人穿着大褂站在相声舞台上,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未来会有新的外国人站上相声舞台。

到时候他再想寻找出路,估计就为时已晚。

倒不如现在还有选择权的时候,早日转型。

但一个“洋笑星”可以转型成什么呢?

04洋笑星变成文化使者

在事业转折的关键点,大山想起了自己当时来中国学语言的初衷——

促进中加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语言是桥梁。

走入相声界,某种程度上纯属意外。

自己乘着相声这股东风,完成了名气的增长。

现在,是时候该回归文化交流这个正轨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大山尝试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节目。

从语言教学到节目主持,从商业宣传再到外交场合的司仪。

大山试图从无数次的尝试中,找到中加文化最合适的方式。

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他点明了最合适的方式。

2006年,加拿大奥委会邀请大山担任“北京奥运会加拿大国家队特使”。

主要负责让加拿大运动员尽早适应北京,消除文化隔阂。

接到任务的大山明白,自己在“文化使者”这条路上有了新的前进方向。

2010年,加拿大文化部让他担任“上海世博会总代表”的职位。

官方的两次邀请坐实了他文化使者的地位。

但他更想做的,始终是民间文化的交流。

所以,他选择了脱口秀这种方式。

中国传统的相声创作,对他这个外国人来说难度太大。

但本土生长的脱口秀,他可是熟悉得很。

2013年,脱口秀在中国兴起之后,大山往返两国,去上海等城市观看俱乐部演出。

回到加拿大之后,开办了脱口秀栏目《大山侃大山》。

致力于将中西文化融合在脱口秀中。

既给人们带来欢乐,也促进文化的交融。

近些年,他也探索了很多文化交流的方式。

现在他在抖音账号经常分享自己朗读古诗词的视频。

中国人朗读古诗词没什么,关键他是外国人。

《赤壁赋》《蜀道难》《琵琶行》等等。

这些连中国人读起来都有些拗口的古文,在他的口中,都变成了一句句标准有感情的诗词。

而且,他并不只是单纯的朗读。

每段朗读的背景,他都会配上非常符合诗词意境的景色。

让人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

听到他如此标准地朗读,不少网友都打趣:

“坏了,普通话发音比我还要标准。”

“有一瞬间,我觉得我才是那个学中文的外国人。”

还有听他的朗读听破防的。

“我才是中国人啊!你们看清楚我才是中国人啊!!!”

此外,他将著名的外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成中文版话剧。

让中国观众不用字幕就能看电影。

结语

文化交流这一点,大山多年来一直身体力行。

先是相声,再是脱口秀,再到抖音视频。

在不同阶段,大山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促进中加的交流。

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化使者”!

你觉得呢?

部分参考资料:

凤凰网|十年敢想·大山 不拘泥喜剧的洋笑星2015-8-11

网易|相声演员大山:姜昆是他师父,马季是他师爷,当红时比郭德纲还火2023-08-09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