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国际文化、科技、体育赛事中,体育估计是我国最能拿得出手的,诺奖更是百年难得几枚,得源于体育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有体育特长、而学业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业成绩优秀的家长多数不让孩子去学体育),都有机会进体校接受专业技能的教育。在体校,擅长举重的不会被逼着游泳、跑步,同样,擅长游泳的就专心提高游泳成绩,不用顾虑其他。
但是,拥有其他特长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都得接受庸俗透顶的应试教育的蹂躏!
可以想象,当代的贝多芬、莫扎特们,在学堂里甚至接触不到规范的音乐教育;当代的牛顿、爱迪生们不能从小大量接触自然科学书籍,更没有机会进实验室里学习实验探索;文学天才们放到现在的教育体制里,根本没机会专心阅读和写作……
可以说,在当代,除了体育特长生能够不受应试教育诸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外。其他特长的学生都被关在应试教育挖好的大坑里,任何学科技能都得不到学习不说,十多年的光阴只是埋没在教室里背书、做题。
可以想象,如果体育教育也是这么固执而迂腐。体育特长生们也都关在教室里先通过背书、做题、考试的大关才去学习专业技能,体育特长生也是有一门技能很差就被打在学困生、偏科生的行列里。中国的体育事业能昌盛起来吗?
固执而迂腐的“精英教育论”是阻碍国内人才成长的最大阻力!时至今日,国内的学霸们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与发展,还只能走上出国留学的道路。而现代孩子诸多沉重的教育负担,都来自于迂腐而又狭隘的“精英教育”,在国内,只是纸上谈兵、学着在文本里背书做题,自始至终,任何一门学科根本没学习到半点学科技能。
对于学科教育如此格局的认识下,在诺贝尔真刀真枪的学科技能竞争中,能出局吗?或许,等哪一届诺奖评委们也迂腐了,也学着出套各科卷子让全世界参赛者都来考试,那时候我们必定会包揽全部诺奖吧!
主要是人才环境培养周期的原因。培养一批顶尖运动员的时间大约是10年;培养一批顶级科学家、创造合适的科研环境时间是50年起步……诺奖评选还有10~20年的成果验证期,我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科研要有耐心,路走对了就别挑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