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年,间歇性讨厌伴侣”:对另一半失望,是一件好事

张德芬空间 2024-03-02 12:45:25

婚姻有时候真的很神奇,我们曾经那么喜欢伴侣的那些点,婚后某些时刻我们又会觉得无比厌恶。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映射出大多数婚姻的真实面貌。

这位妻子曾经对自己的丈夫非常满意,就像遇到了灵魂伴侣、今生挚爱。

他温柔体贴,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讲卫生又勤快,还烧得一手好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最初令她心动的特质,逐渐被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矛盾所掩盖。

她总会在某些时刻,对丈夫的某些行为和习惯感到不适。

在婚前,她和丈夫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丈夫表达出对一位明星的讨厌,又对电影做出了犀利的评论。

这些观点与她不谋而合,她被这个男人的思想所吸引。

但是慢慢地她发现,丈夫不仅仅是讨厌那一位明星,

他几乎能够挑剔出所有明星,甚至身边所有人的缺点,也没有一部能让他满意的电影作品。

在他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时刻,她不再感到崇拜,而是觉得厌恶,觉得跟他毫无沟通的欲望。

还有他的勤快体贴,也都是有代价的。

的确,在她生病的时候,丈夫端茶倒水无微不至,可是他却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她明明是列出了清淡的菜单,甚至给出了详细的食谱,丈夫偏要说不会做没做过,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饭。

哪怕下班晚了六点菜到家,也要在炒完五个菜后,再煲一个汤。

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和心烦。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竟然开始讨厌自己的丈夫,讨厌他的一举一动。

他们共同看的每一部电影、共同度过的每一个晚上,不再是相互理解的桥梁,反而成了彼此分歧的催化剂。

这个故事并不仅仅关于一段婚姻的起起落落,更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在情感世界中的成长和自我发现。

喜欢与讨厌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为什么爱与厌是婚姻的一体两面,为什么婚姻会让一个人面目全非?

或许只有在围城中经历的人,才懂得其中的滋味。

“讨厌伴侣的时候,

我也讨厌自己”

当我们对伴侣厌恶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爱与感激消失了?

不是的。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妻子,她依然觉得丈夫有很多优点。

他做事细心,有些家电她觉得不好用,丈夫就认真研究使用方法,联系售后,直到她学会了怎么使用。

他这个人很较真,也很袒护她,基本上不会让她吃亏,更不会让别人欺负她。

提到这些细节,洋溢在话语里的爱意也是油然而生的。

爱是真的,当然,讨厌也是真的。

伴侣还是那个伴侣,为什么我们会时而讨厌,时而喜欢呢?

在她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遍现象的具体表现:

当她开始对丈夫表示出越来越多的不满和批评时,实际上,这些情绪的源头并非完全来自伴侣本身。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她对自身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她说:我这个人很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而他总是在雷区蹦迪。

细细思索,这位妻子对丈夫厌恶的那些点,背后其实都有一些共通之处——他没有认可我,他没有乖乖听话,他想控制我。

她在换睡衣的时候,刚脱下来衣服准备拿睡衣,丈夫就在旁边催促:快点穿上睡衣,小心着凉。

这个小细节在满眼是爱的人眼中,这就是甜宠剧情。

但是如果对当下的生活不满意,你讨厌被人盯住,被人指手画脚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人、这些关心令人厌烦。

心理学有一个“悖论”,与我们的认知相反。

我们总以为,是先发生了一件事,我们才有了一些感受。

但是实际上,我们往往是内心先有了一个认知,然后再去印证。

一旦开始了这样的验证,“证据”也就越来越多了起来。

当我们无法直面自身的问题和挑战时,往往会将这些内在的负面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

伴侣的每一次小瑕疵和不完美的行为,都会被我们放大解读,最终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在每一个不愉快的事件中寻找证据,以证实自己生活的不如意,证实伴侣的令人厌恶。

“没错,

我依然期待从老公身上得到超额关爱”

我们讨厌伴侣,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是我们期待太高了。

或者说,我们把婚姻中所有的情感需求,都指望能够靠老公调节和消化。

我有一位闺蜜,几乎我们每一次聚会,都是她老公的“吐槽大会”。

她总是嫌弃老公不求上进,每天躺平还挺乐呵。工作成绩一般,还能优哉游哉的。

用她的话说就是:“大男人整天慢慢悠悠的,挣钱挣钱不行,带孩子带孩子不行,要他有什么用。”

我们问她,你期待的老公是什么样子呢?

她说,

要么每天挑灯夜读,多考几个证,

要么在家看孩子,做个超级奶爸,

要么多多赚钱,哪怕摆摊卖煎饼果子呢!

事实上,闺蜜和老公都有着稳定体面的工作,收入不算很多但也不算少,可是她却总想“鸡”老公。

尤其是看到老公拿着手机斗地主,或者准备去钓鱼的时候,她会觉得一股无名怒火从脚底窜到头顶。

我们经常寻求伴侣的超额关爱,希望他们能弥补我们内心的不足,给予我们无限的支持和理解。

然而,这种期待往往会与现实发生冲突。

无论伴侣多么完美,他们终究无法完全满足我们每一个情感的深渊。

我这位闺蜜的情感深渊,大概来源于她的原生家庭。

在她十多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去世了。

爸爸很爱她,对她也很好,为了她也没有再娶妻。

也正是因为爸爸的爱,为了让爸爸省心,她从小就很坚强独立,不愿意依赖别人。

可是内心深处,谁还不是个小女孩呢?

在步入婚姻的时候,她渴望安定,渴望安全感,而老公的稳重,松弛,就给了她这种感觉。

但是这些感觉并不足以填满她的情感深渊,她会期待老公给她更强大的依靠,从经济、精神的角度,都让她拥有做小女孩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婚姻愿景,我们总会在没有如愿的时候,就觉得伴侣不尽如人意,令人厌烦。

在婚姻中,我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寻求被理解和被满足。 然而,当我们过分依赖伴侣来实现这些需求时,我们可能会陷入一种情感的困境。

那些厌恶伴侣的时刻,其实是在索爱:你为什么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为什么不能一直满足我!

婚姻里没有永远的喜欢,

也不该有永远的讨厌

婚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状态,它是由许多不同阶段组成的动态过程,包括爱、矛盾、质疑甚至失望。

最近一段时间,我也察觉出自己对老公的“小厌恶”。

我会讨厌他的强势与逼迫。

春节期间有很多需要送礼走动的人,但是我作为一个社恐,这些事情对于我来说很艰难。

他总是一遍遍催促我:

人家谁谁谁帮了你这么大的忙,你过年不去走动吗?

还有谁谁谁将来可能会帮到你的,你一定要去串串门!

他咄咄逼人的时刻,我真的很讨厌他。

婚姻,不是永远的喜欢。相信那些偶像剧里永远的甜,才是我们服下的毒药。

但是,婚姻也不会是永远的讨厌。

在老公一边埋怨我一边帮我准备好礼品,然后定好时间陪我去的时候,我又觉得他太帅了。

“讨厌——质疑——放弃——重新爱上”,一次又一次,这才是婚姻的常态。

一直喜欢,那是童话。一直讨厌,那是自虐。

在两者之间平衡,在两者之间思考与成长,才是生活。

一、间歇性讨厌伴侣,到底是不是罪大恶极?

当我们感到对伴侣的讨厌时,首先需要做的是客观地评估这些感受背后的具体原因。

不时地,我们会发现这些讨厌的源头并非罪大恶极,而是一些小矛盾或误解。

例如,伴侣的某些小习惯或偶然的言行可能会触发我们的不满,但在大局上看,这些并不足以定义整个关系。

这种认识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宽容的角度看待伴侣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情感紧张。

二、剖析自己的婚姻愿景,是不是过于期待改造对方。

反思自己的婚姻愿景对于维持一个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问自己:

我对婚姻和伴侣的期望是否合理?

我是否期望伴侣改变,以符合我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例如,期望伴侣从一个安静的人变成社交达人,或者希望他们放弃个人爱好以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些期望可能不仅不切实际,也不尊重伴侣的个性和需求。

通过调整这些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可以避免在关系中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和失望。

三、把自己和伴侣,都当成普通人。

在婚姻中,我们往往容易将伴侣神化或者妖魔化。

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伴侣,都是普通的、有缺点的人。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我们的婚姻同样充满了不完美。

我们会对他们产生讨厌的情绪,他们也会对我们感到厌烦。

我们满怀期望地看向他们,他们也会在某些时刻让我们失望。

这些情感的波动,这些期待与现实的碰撞,构成了婚姻最真实的样貌。

在我们共同的生活旅程中,我们学会了接受这些不完美。

我们学会了,在爱与不爱之间找到平衡,在期待与失望之间找到和谐。

这不是一种妥协,而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接受。

如果你还是对婚姻有诸多的困惑,可以参与德芬老师亲自设计、授课的《3天亲密关系体验营》。

希望你能从德芬老师对亲密的关系的经验和总结中获得经营感情的方法,在提升亲密关系的基础上,也获得自我成长。

*本文由妙黛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