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下令打雀,2亿麻雀一夜消失,竟引来一场灭顶之灾

一个趣知史 2024-07-09 07:52:18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 秒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1958年,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都掀起了一阵捕雀风暴,并在不久之后迫使2亿麻雀消失殆尽。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尽管麻雀没了,街上、树上变得干干净净了,人们却并没有为之开心。

田地里的麻雀确实没有了,平日里烦人的叽叽喳喳声消失不见,可庄稼地里的害虫却逐渐多了起来,一场灭顶之灾要来了!

当年到底发生了啥?2亿麻雀一夜消失后引来的灭顶之灾又是什么?

“四害”的提出与发展

除四害运动的起因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

这一年,美国在朝鲜战争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了几种违反人道的细菌武器。

起初,我军的将士们还对美国投掷下来的空壳导弹摸不着头脑,一个个庞大的导弹到达战场后既没有火花,也没有爆炸,只是矗立在战场上,一动不动。

但考虑到有可能是敌人的阴谋诡计,我军并没有对此放下警惕,而是小心对待,我军李湘军长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更是亲上战场,一个人去试着接触这些空壳导弹。

白色的粉末洒落在导弹的周围,李湘军长很是诧异,敌人费了那么大的劲,就是为了投掷这些在战场上毫不起眼的的白色粉末么?

李湘军长思考再三,决定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靠近这些东西。

李湘军长的这个决策拯救了其他随行人员,因为回去后的李湘军长很快便病倒了。

那些空壳导弹并不是是什么没有用的东西,它们是可耻的细菌武器!

这些导弹的杀伤依托于飞蚁蚊虫,对我军将士展开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让我军在战争之外损失惨重,李湘军长也因此长眠于他乡,可悲可叹。

得知了消息后的毛主席深感痛心,在经过自身的仔细考量后立刻结合党中央发起了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的卫生运动,要求全国各地展开消灭仓鼠蚊虫等疾病、疫病传播源。

时间来到1955年末,毛主席正值杭州视察。

此时的中国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上下都在积极的参与生产运动,粮食、钢铁等产量大幅度提升。

毛主席走到粮仓后,看着地上的麻雀犯了愁,它们或两或三,或飞或走,叽叽喳喳的啄食着地上的粮食,好不热闹。

毛主席又回想起了之前下地和农民们务农的时候那些老百姓们的抱怨,这麻雀平日里可没少吃他们种的粮食,试着通过打砸赶丢的方式驱赶它们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回想起了老百姓们的抱怨,毛主席心想“怎么,新中国六万万人民还都没能吃饱,这些小麻雀却在这里偷吃粮食?”

虽然此刻新中国已经成立,但常年战争导致的民生问题还亟待解决,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民群众生活在饥饿、疾病当中。

尽管每一只麻雀吃的粮食并不算多,但麻雀的基数放在那里,一只麻雀一年可以吃掉三升的粮食,那么十只、百只、千只呢?

再回想起美国曾丢下的细菌导弹而导致的卫生安全问题,经过仔细的考量盘算后,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民不再生活在吃饱了上顿没下顿的恐惧之中,有关于“四害”的概念第一次被毛主席所提出。

所谓的四害,指的就是老鼠、蚊子、苍蝇与麻雀,它们有的传播细菌,有的惹人厌烦,还有的吃人粮食。

1956年1月,《人民日报》在其报刊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而上面的标题就是简洁明了的《除四害》,更有生物学家在《北京日报》中刊文,用专业的知识表明麻雀的害处。

到了1958年,中央下发的《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相关文件更将这一形象彻底传开,一时之间,全国各地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打雀运动。

那么,全国各地对于打雀运动是怎么做的呢?

浩浩荡荡打雀行

我们首先来看四川,当时的四川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打雀运动的应对方法上推陈出新,并在最后为全国各地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大规模兵团作战”。

他们通过对于麻雀生活习惯的调查研究,通过敲锣打鼓的方式致使麻雀受惊坠地,并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分成许多小组轮流行动,一时之间乡里到处都是敲桶敲盆的声音,混合着游击行动的火枪队,他们在一个乡镇里七天便消灭了二十多万只麻雀。

成都郊区某县记载了一场有关于打雀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全县共出动了19万人次,历史三天,用各种方式对麻雀展开了围攻,全县男女老上轮番上阵,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而在首都北京,在化用了四川的行动答卷后,更是出动了足足300万人参与,其中甚至有着钱学森、华罗庚这样的著名科学家。

在北京打雀运动总指挥的指挥下,北京城内人声鼎沸磨拳擦踵,锣鼓、火枪、弹弓,人们找到了一切所能找到用来对付麻雀的东西,在北京城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下了天罗地网,用时仅仅3天便消灭了40多万只麻雀。

拿北京天坛举例,在北京打雀运动总指挥的计划下,人们分工明确,射枪好的神射手们靠着火枪在预设好的埋伏区内响起了他们的交响曲。

其他的人民群众拿着自己的锅碗瓢盆敲打着为这首交响曲增添他们的鼓点,更有其他的群众既是乐评家又是参与者,靠着自己的双腿将这首曲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而在稍远一点的上海市地区也积极的响应,当地百姓与专家在研究了麻雀经常出没的时间与地点之后,排兵布阵,分拨分次的去埋伏在麻雀出没的区域,采取疲劳战术对麻雀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战斗,而麻雀最终也是疲惫不堪,从空中掉下被人们捕获。

在我国全体人民积极响应的行动下,仅仅八个月的时间里两亿只麻雀便消失在了田地乡镇,粮食的产量也较之前有所提高。

全国人民上下欢欣鼓舞,看着干干净净的地头树头,属实是开心。

可就是一场人们如此积极响应,效果如此显著的一场运动,却在之后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

麻雀消失害虫兴

在打雀运动的结束不久后,全国各地的粮食产量均有不小的提升,举国上下的人民都在赞叹党中央的深谋远虑。

但这种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196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相较之前突然出现了下降的情形,甚至比打雀运动兴起之前的产量还要低!

这种异常的现象很快得到了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他们通过对于麻雀生活行为的研究发现,尽管麻雀会吃人工种植的谷物,但这类食物来源在它们的粮食占比中甚至不到50%或更低,相反的是,它们更加青睐于去啄食田地里有害谷物生长的害虫。

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环环相扣,任何一环的突然变动都有可能导致其他环节出现重大问题。

再加上在打雀运动中,有的人对于麻雀的认识并不多,其他长得类似麻雀蛋的鸟蛋也被波及,一下子导致我国鸟类生物数量的锐减。

没有了天敌的影响,田地之中的害虫们一下兴起起来,数量的大幅增长让它们需要吃掉更多的食物,而生长在田地中的它们自然将谷物作为了第一选择目标。

在发现了这一现象后,有关学者专家立刻在各类报刊上刊登自己的调研结果,呼吁人们不要再去捕杀麻雀和类似鸟类。

在发现这一成果后,中科院立刻联系有关生物学鸟类专家,结合他们的意见整理出了一份有关于麻雀防害的问题报告提交给了毛主席,其中大量的数据分析、实地调研与科学解释令毛主席为之动容。

于是在1960年的3月份,毛主席重新起草了一份《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其中明确的表达到了麻雀对于田地的益处,并提出“麻雀不要再打了”。

同年4月,谭震林在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有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中也提到:“麻雀的数量已经减少的差不多了,对于田地庄稼的影响大大减轻,粮食的数量正在缓慢增加,不需要再继续打杀麻雀了。”

之后,这一份包含修正后的“除四害”《农业发展纲要》正式通过,并向全国公布,从“承受不起麻雀造成的粮食损失而轰麻雀”到“全面权衡利弊,宁可遭受粮食损失也要容忍麻雀”并表达了麻雀对于防治害虫的益处。

而当时因为过量讨伐麻雀所带来的后果已经初现问题,许多地方因害虫泛滥导致饥荒,过度的打罚也让人民群众所疲惫。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中共中央经过研究后,通过外交手段向苏联求助,大量进口了苏联西伯利亚树雀到我国,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为我国农业害虫治理产生了保障。

同时经过研究决定,党中央以臭虫代替了四害中的麻雀,取消了对于麻雀的防治工作。

结语

虽然如今的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放在当时的情形的的确确对粮食的产量有着不小的影响,这场始于人民饥饿,发展于历史变迁,终止于一场教训的打雀运动是我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笔浓墨。

尽管如今的我们已经远离了饥饿的问题,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历史的记载仍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经验,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要正视历史眼光的局限性,不能弃之不管,而是要从中总结教训,以用来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社会。



编辑:二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1] 高中伟,田向勇.新中国初期“除四害”运动社会动员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3-20.

[2] 廖灵丹,李妮.新中国初期“灭雀运动”论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08):62-64.

[3] 刘小华,莫志斌.新中国建立初期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以除“四害”为中心的考察(1950-1960)[J].求索,2013,(08):71-73.DOI:10.16059/j.cnki.cn43-1008/c.2013.08.0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