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媒体再次对“喝酒能助眠、御寒?喝蜂蜜水能解酒?”等涉酒话题进行了辟谣。
尽管从结论上讲,这3个谣辟得都没错;但涉及的具体机制、原理却并不准确。
在这里,我们首先对“喝蜂蜜水能解酒”这一说法进行讨论。
醉酒后喝蜂蜜水真不能有效解酒我此前曾写过一篇标题为《所有的解酒药都是忽悠人的》的文章,介绍市面上所有的“解酒药”都是忽悠。
事实上,不仅是解酒药,坊间流传的几乎所有的解酒方法也都是忽悠,包括醉酒后喝蜂蜜水、喝高糖(50%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然而,“醉酒后喝蜂蜜水”不能解酒,却不等于蜂蜜不能解酒。
“醉酒后喝蜂蜜水”之所以无助于解酒,一方面在于,蜂蜜水所含的蜂蜜量少;另一方面,是蜂蜜摄入的时间不对。
蜂蜜又的确有解酒效力有人之所以辟谣蜂蜜不能解酒,给出的解释是,负责分解酒精的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是先天性的,蜂蜜不能增加其活性,不能增加酒精从体内消除的速率,因而解酒。
然而,科学研究证据却显示, 蜂蜜的确可以有效加快酒精从体内的消除率,缩短醉酒时间,显示一定的解酒功效。
科学研究结果与人们的认知相左,关键在于试验使用的是蜂蜜而不是蜂蜜水;而且是与酒一同服下的,而不是醉酒后才作为“解酒解药”服用。
比如,在一项自身对照临床研究中,50名年轻在校大学生首先喝下含每公斤体重0.5克酒精的酒度为20%的酒(3.13毫升);一周后再喝下相同剂量的酒,但同时加服每公斤1.25毫升的蜂蜜。
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纯喝酒相比,喝酒+蜂蜜的混合物显著增加了血液酒精消除率达30%,从而缩短了醒酒时间同样达30%;同时,蜂蜜还在一定程度上减低(4.4%)了醉酒程度(以最高血液酒精浓度表示)。
当然了,乙醇+蜂蜜的组合比单纯喝酒䦹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浓度20.8%的升高。
这表明,喝酒的同时,混合喝下相当量的蜂蜜,的确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但同时也增加了患代谢综合征的健康风险。
另一项相同类型的研究显示,蜂蜜的解酒功效更强,蜂蜜+酒组合显著提高了血液酒精清除率达68%,醒酒时间缩短了43%,同时减低了9%的醉酒程度。
总之,如果再喝酒的同时喝一定量的蜂蜜(不是稀释后的蜂蜜水),可以显著增加酒精从体内的消除率,加速醒酒的速度,缩短醒酒的时间,的确具有一定解酒作用。
蜂蜜中发挥解酒效力的是果糖我们知道,蜂蜜含糖量超过80%,其中果糖占比超过50%。
研究显示,当使用果糖替代上述试验中的蜂蜜时,显示了几乎相同的解酒效应。
比如,一项自身对照试验表明,与喝每公斤体重0.55克酒精的酒相比,喝每公斤体重0.55克酒精+0.25克果糖的组合,血液酒精消除率大大增加,在男性增加了66.7%,女性更是增加了92.3%;同时,醒酒时间则缩短了40%以上,醉酒程度降低了18%。
另一项类似的试验中,果糖+酒精组合,血液酒精消除率增加了45%,醒酒时间缩短了超过30%。
由此可以证明,蜂蜜中具有解酒效力的是其中的果糖。
果糖为什么可以解酒呢?尽管乙醇脱氢酶是酒精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但并不是影响酒精消除速度的唯一因素。
酒精在体内由乙醇到乙醛,再由乙醛到乙酸的两个过程本质上都是氧化过程,还都与氧化还原NAD +/NADH的转移耦合高度相关。
果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乙醇诱导的NADH:NAD +氧化还原转移压力,从而增加乙醇的氧化速率,加速乙醇从体内的消除率。
就是说,果糖可以加快酒精的氧化,从而起到解酒的作用。
醉酒后喝蜂蜜,解酒效力大打折扣
尽管蜂蜜的确显示一定的解酒功效,但必须是与酒同时混合服用,从酒精被吸收后“自始而终”地促进酒精的氧化来实现。
如果在醉酒后喝蜂蜜,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再醉酒后仅喝稀释后的蜂蜜水,那可能根本体现不出任何解酒效用。
现实中,有谁会在喝酒的同时混着喝下一半容量的纯蜂蜜呢?
应该没有人会如此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