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走到这一步,死路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6-21 13:44:57

(蜀地风光)

公元918年,前蜀开国皇帝王建,驾崩了。

有一种说法是,王建是被其宠臣唐文庡给害死的,原因很简单,王建晚年的时候曾经把小儿子王衍立为太子,可是后来他发现王衍根本就不是干这块的料,他就想要把王衍给拿掉,改立另外一个叫做王宗杰的儿子做太子。

王建刚有这个想法,王宗杰就暴毙了,死因不明。

太子王衍的主要支持者,是宰相张格和内侍唐文庡,王宗杰一死,这两人就感觉背后有点凉。

怎么说呢,这王建人到晚年,猜忌心重,时常因为各种原因诛杀臣下,保不齐他就会把儿子暴死的这笔账算到唐文庡和张格的身上,因为这俩人和储位的变化有利害关系嘛,他们是太子党,王宗杰死了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好事儿,唐文庡一看这不能坐以待毙啊,伺候皇帝一辈子了,不能临了让皇帝给弄了,唐文庡干脆和张格,以及宫里的大徐妃小徐妃结成了政治同盟,在他们的运作之中,负责老皇帝饮食起居的下人被买通,下人在给王建吃的烧鸡中下了毒,王建吃完之后,中毒而死。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太合理,其中最不合理的一点是,王建都老病将死了,他哪儿有那么好的胃口吃烧鸡?

不过无论如何,王建死了。

从杀牛偷驴的地痞无赖,到官府追捕的亡命之徒,从护天子圣驾而直入长安,到初入蜀中的斡旋争斗。

平西川,夺东川,封蜀王,称皇帝,这漫长的人生,就这么过去了。

(江山无垠)

山环水绕树层层,金杯玉觞舞不停。

满目苍松春雨后,行人唯拜永川陵。

王建在位时,唐末五代诗人来投奔他,老皇帝知人善用,更欣赏韦庄的才华,一直把他提升为了宰相。

韦庄最为著名的作品,是《秦妇吟》,这是现存的唐朝历史上字数最多的古诗,其中名句“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更广为流传。

这两句,讲的是被黄巢洗劫和屠杀过的长安破败之景象。

当年的韦庄当然不喜欢黄巢,他出身长安京兆韦氏,是世家大族,他怎么可能会喜欢黄巢?可是后来唐朝灭亡,他入仕前蜀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也许只有世家大族反感黄巢,普通百姓倒还无所谓了,自从安史之乱过后,大唐百姓有过几天好日子?

徭役,赋税,剥削,天灾,人祸...黄巢凶悍残忍,难道唐末的黑暗对百姓来说就不残忍么?

在前蜀为宰相的日子,韦庄感叹王朝变化,治乱兴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

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罗幕绣帷鸳被,旧欢如梦里。

其实,又何止是韦庄,王建当年不也是从长安城大明宫里出来的么?

无数个午夜梦回,王建梦到自己回到了巍峨宫室,回到了和唐昭宗李晔携手相伴的日子,回到了那条疲于奔命的小路上,昭宗问他,大唐还有救吗?王建没有说话,只是坚定的点点头。

(枭雄落幕)

困乏不堪的大唐天子陡然坐下,缓缓枕在自己的腿上,沉沉睡去。

当年的神策军统领站在人生的尽头,回头望去,花已盛开,也已凋谢。

现在,王建也要睡了。

王建死,小儿子王衍顺利登基。

王衍这个人,长相非常奇特,脸很方,嘴很大,手很长,如果你让王衍保持站立姿势,他的双手自然垂下,甚至可以超过膝盖,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见到的某种猿猴。

在今天我们来说,这个长相是比较怪异的,可是在古代,往往是人越厉害,长得越怪,宦官唐文庡极力向老皇帝王建推荐王衍做太子,他拿出的很重要的一点论据就是,相书中说王衍的这种长相啊,是富贵之像,以后那是必成大器,唐文庡又拉着宰相张格鼓动王建,王建这才做出了让王衍接班这么一个拧巴的决定。

王建执政末期的时候,前蜀就已经隐隐有些颓败的架势了,可十九岁登基的王衍毫不自知,他对他父亲刀口舔血换来的江山也并不是很在乎,新一代人能轻易历代老一代人的奋斗和艰辛吗?很难。

小皇帝每天的日常帝王工作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巡游玩乐,无所事事。

新皇帝喜欢微服私访,那么他的一言一行就很容易引起民间社会的变化。

比如,五代时,蜀地的百姓喜欢带一种小帽子,这种帽子小到什么程度,几乎没有帽檐,而只能盖住头顶,戴这种帽子不是为了遮阴,而只是为了美观好看,因为往往一低头就掉了,实在没有实用价值,这种帽子还有一个雅称,名字叫做“危脑帽”。

(古代的一种帽子)

王衍到了民间之后,发现老百姓们都戴着这种小帽子,他就问呐,说这种帽子我没见过,这叫什么,百姓回答说叫危脑帽,王衍觉得这不太行,不吉利,危脑危脑,听着怎么感觉好像是脑袋瓜子很危险要搬家的意思,于是他干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任何人戴这种帽子。

王衍本身也不喜欢戴这种帽子,他是皇帝嘛,下到民间去微服私访,总要乔装打扮一番,所以他的帽子是很大的,能够把整张脸都遮住。

但是呢,这哥们微服私访,不是奔着体察民情去的,而纯粹是娱乐休闲去了,要么是去妓院,要么是去酒楼,按说你要去这种地方你得注点意吧,堂堂天子之体你往这地方跑,你让人发现也不合适啊。

王衍毕竟年轻,浮躁,不太能控制自己,无论是妓院还是酒楼都必然喝个酩酊大醉,烂醉如泥,喝多了你就睡吧,要么你睡觉,要么你回家去,王衍不,他喝多之后,喜欢在墙壁上题字,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喝多了提反诗一样,不过他题的比较简单,只有四个字:

王一来去。

王一,就是指王衍自己,来去,就是说来到过这个地方。

那么说白了,他这句话就好像如今很多没有公德心的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XXX到此一游”一样。

普通人刻上去别人也不认识他,可是王衍把自己名字都写上去了,围观群众一看,嚯,这戴着大帽子在墙上写字的原来是皇帝啊,皇帝怎么也来嫖娼啊?

坊间议论纷纷,这回谁都知道皇帝微服私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戴个大帽子,王衍很不乐意,因为他以后还要出来,还得把面目藏住,那他就还得戴上大帽子,可是大帽子都成了识别他身份的特点了,如果只有他自己戴,那么他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为此,王衍干脆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从今以后,全国各地的百姓如果要戴帽子,必须都戴大帽子,这么一来满大街都是大帽子,也就没人能发现自己了。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能看到的最直接的信息,还是王衍的好玩乐。

(纵情玩乐)

在外头王衍喜欢戴大帽子,回到宫里之后,他就不戴了,因为那玩意冬天还好,夏天的话属实是有点热,所以在宫里的时候,王衍喜欢裹头巾。

裹上头巾之后,王衍还喜欢给自己打扮打扮,化化妆,他最常化的一种妆,就是在脸颊两侧涂上红色的脂粉,使人看上去好像有些醉意,好像现在我们脸上打的腮红一样。

封建帝制时代,君王的言行都会不断的被传播,被扩大,甚至被模仿,因为皇帝就拥有教化万民的功能,他的语言和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子民,所以他在宫里化妆,蜀地的老百姓也模仿他,一时间大街小巷的老百姓的脸上都涂上了脂粉,谁看谁那小脸上都是红扑的。

宫里边待一阵,那么就要到外边玩一阵子,平衡一下,为了在民间四处巡游的时候方便一点,皇帝还命工匠给他打造了一种平底大车,四卧轴安五轮,反正轮子越多跑的越快,再用脚力上好的骏马来牵引,因此这种车的速度奇快,时人称之为“流星辇”,意思就算是流星在后头也撵不上王衍。(开玩笑)

每巡游到一处,王衍必定大办宴会,找来一群女子相伴,载歌载舞,他亲自演奏,一边演奏一边唱,皇帝最爱唱两首曲子,一首是《霓裳羽衣曲》,一首是《后庭花》。(真是倒霉催的)

《霓裳羽衣曲》,这是唐朝玄宗李隆基编写的曲子,执政后期他整日玩乐,放松政务,轻信于人,终酿安史之祸,而《玉树后庭花》更有名气了,这是南北朝时南陈的亡国之君陈叔宝的作品,陈叔宝更是个没心的主儿,大军都兵临城下了,他还在宫里和张丽华玩,因此诗人杜牧有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他如今的快乐,如今的富足,如今的潇洒,如今的自在,如今的权力和地位,几乎是平白无故零成本得来的,他当然不会珍惜。

就像刘禅虽然和赵云一样在长坂坡上七进七出,还比赵云多了半个身位,可他能理解蜀汉基业来之不易吗?

刘禅认为没必要所以就降了,王衍也认为没有必要,那就混呗。

作为一个乱世之际的割据政权帝王,王衍当然也不想要输掉,不想要要走向毁灭,可是问题,如果想要在时代面前赢下胜利,就要拼命努力。

很烦,很累。

春宵尽娱乐的王衍本身就是时间和血液的苟延残喘,但他却无法理解,岁月的高山怎样耸立,命运的江河如何奔流。

4 阅读: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