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兵:不能落地执行的战略,只是纸上谈兵

绩效咱得细细谈 2024-06-14 07:08:48

作者编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战略与执行的脱节常常成为最大的痛点,表现为战略难以找到落脚点,而执行又无法明确方向。战略和执行的高效契合,乃是企业家务必具备的思维与能力。这种思维本身便要求我们持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不断增进自己的管理实践水准,提升“知行合一”的层次。

战略和执行脱节的深层原因?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范畴中,存在着两个彼此对应且高频出现的词汇:其一为“战略”,其二为“执行”。

然而,在真实的管理情境里,战略与执行的脱节往往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痛点,即战略难以寻得落脚点,执行难以明确方向。这是我在众多企业中的发现,也包括我自身过往在管理实践中时常遭遇的问题。

1.以为自己很重视战略

战略极为重要,但常常呈现出“提起千斤,放下四两”的状况。没有哪个老板会承认自己不重视战略,然而,许多老板对战略的重视往往仅有一天,例如在年底召开大会时提及一下,或者在年底举行战略研讨会等等。

可当战略制定完毕后,在一整年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很难寻觅到战略的踪迹,没有战略的支撑,经营常常就演变成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战略无法替代执行,执行本身的成功也不能全然归因于战略的成功,战略与执行乃是企业成长的两大关键支柱,而两者的有效连接,则是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将这二者有效地融合起来。

2.知行的分离:我知、你行

将战略与执行高效融合的过程亦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倘若我们把知行合一划分成“知”与“行”这两个层面来论述,那么战略便对应“知”,执行则对应“行”。

许多企业把“知行合一”当作价值观写成标语,也有许多老板经常对员工讲要“知行合一”,但老板的潜在台词实则是:“你们要好好执行!”殊不知,“我知”、“你行”这也是知行的分离。

3.轻易地制定出战略,实际是知难行易

当下许多企业都在学习华为,但实际上却极少有企业能够成为华为。为何做不到?因为我们与任正非的认知水平相差甚远,而且华为不仅有任正非个人的认知,还有华为公司的群体认知,群体认知水平高,执行的水平也就高。倘若我们自身的认知都很低,想要“行”到华为那般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做企业实则是“知难行易”,因为首要困难之处在于“知”,“知”并非知识,不是知道,而是认知,人与人之间最为重要的差别恐怕就在于认知的差别。

战略和执行的高效契合,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思维和能力。这种契合本身并非静态的,今天契合了,过段时间随着环境的变化或许又不再契合。

知到切实笃行之处便是行,行到明觉精察之处便是知。这种思维本身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反复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再实践、再总结,提升“知行合一”的层次,这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习惯。

打通战略到执行,关键在绩效管理

从战略层面来看,绩效管理能够将宏观的战略目标分解细化为具体可衡量的指标,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例如,一家科技公司制定了提升市场份额的战略,那么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将这一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如研发部门需要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销售部门需要提高销售业绩等。

在执行层面,绩效管理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反馈机制。员工知道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绩效水平,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他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

同时,有效的绩效管理还能激励员工发挥更大的潜力。当员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认可,并且与薪酬、晋升等直接挂钩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此外,绩效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并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对绩效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进展情况,找出影响战略执行的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绩效管理是打通战略到执行的关键桥梁,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绩效增长:人人成为经营者

由我主讲的《绩效增长》就是一套打通战略到执行的增长系统,以战略为中心,用“目标-措施-评估-激励”四大步骤把战略落地转化为大道至简、通俗易懂的四句话:

1.目标:围绕公司战略,我要干什么?

2.措施:为了达成目标,我要怎么干?

3.评估:干了没有,干得怎么样?

4.激励:干好干坏有什么说法?

这套至为简单的逻辑,让企业从上至下,包括众多基层员工也能具备战略执行思维。

绩效增长,让企业从“能人管理”走向“系统管理”,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建立循环往复的增长系统、激发团队员工的潜力、实现企业利润增长和员工收入增长的双赢。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