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初“闯关东”,为何不去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酷寒的东北

小仔浏览厅 2024-09-04 18:04:24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寒风凛冽,黄土漫漫,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背着简陋的行囊,拖家带口,步履蹒跚,他们远离了熟悉的土地,告别了古老的村庄,踏上了漫漫北上的征程。

他们是谁?他们为何要背井离乡,远赴千里,只为寻求一线生机?答案是,他们是被迫做出选择的山东人,他们经历了那段被称为“闯关东”的苦难史。

在电视剧《闯关东》中,我们看到了他们背负的沉重与磨难,看到了他们的坚韧与希望。

而历史上真实的“闯关东”,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龙脉”的象征·】——»

你可能不知道,长白山,这座东北的圣山,在清朝统治者的眼中,可不是什么旅游胜地,而是关系着王朝命脉的“龙脉”。

在他们看来,长白山的一草一木都沾染着灵气,尤其是那珍贵的人参,更是被视为“龙脉”的象征。

为了保护这块“风水宝地”,清政府可是下了血本,不仅禁止朝鲜人等外来人员进入东北,还修建了长达1300公里的柳条边,把东北地区团团围住。

这柳条边,说白了就是一道篱笆墙,但可不是随便插几根柳条那么简单,它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边门和哨卡,还有专门的军队驻守,简直比监狱的围墙还严密。

你想啊,本来东北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正是发展的好地方,可偏偏被这道“篱笆墙”给锁住了。

老百姓不能随便进出,经济发展缓慢,整个东北地区就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成了清廷的“后花园”,只有皇室贵族才能进去打猎享乐。

——【·开放东北·】——»

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19世纪,清政府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沙俄更是贪婪地盯上了东北这块肥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下子,清政府慌了,才意识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于是,他们赶紧改变策略,放开了对东北的封禁,鼓励关内百姓移民到东北去。

要说这移民的原因,那可就多了。首先,关内人口本来就多,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尤其是1877年到1878年,山东、直隶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史称“丁戊奇荒”。

这场旱灾,饿死了上千万人,无数家庭家破人亡,景象惨不忍睹。为了活下去,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了“闯关东”的道路。

在众多“闯关东”的移民中,山东人可谓是主力军。为啥?

——【·主力军·】——»

康熙年间,山东的耕地面积就基本固定在9000万亩左右,但人口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路狂飙,从清初的800万迅速膨胀到光绪年间的3000万。

人多地少,吃饭成了头等大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更要命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渗透,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地主老财们赚得盆满钵满,而更多的农民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佃农,辛苦一年到头,却只能勉强糊口。

为了活下去,为了改变命运,山东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远方。

目光所及之处,正是那片广袤富饶的黑土地——东北。

说走就走?当然没那么简单。那时候交通不便,陆路遥远且耗时,成本高得吓人。

相比之下,水路就成了闯关东的首选。从山东半岛出发,沿着长山列岛一路向北,就能抵达辽东半岛,这条海上之路距离短、成本低,成了无数山东人踏上未知征程的起点。

当然,选择水路并不意味着就能一帆风顺。茫茫大海,风云莫测,遇到狂风暴雨,也只能在岛上苦苦等待。

对于那些变卖家产、背井离乡的山东人来说,海上航行的艰辛可想而知。

然而,是什么让山东人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充满未知和风险的道路?除了现实的困境,山东人的性格和文化基因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山东人,骨子里就透着保守和重视乡土的观念。在他们看来,种地才是最正经的营生,土地是命根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种地才是本行”、“三十六行,种地为上”,这些话在山东几乎是家喻户晓,代代相传。

山东人对土地的执着,从灶王爷的传说中就可见一斑。在他们心中,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精神的寄托。

也正是因为对土地的这份执念,才让山东人在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找到了希望。

——【·选择东北的原因·】——»

那山东人为什么选择东北呢?

这时候,东北地方大,人少,地多,关键是地还特别肥沃,号称“黑土地”,种啥长啥,简直就是农业的天堂!

东北三省的耕地加起来有3亿亩,占了全国的六分之一,这数字,想想都让人眼馋。

除了地好,东北还有其他优势。

首先是水资源丰富,降水量比华北地区多了一倍,旱灾这种事在东北几乎没听说过,种地根本不用担心天公不作美;其次是物产丰富,人参、鹿茸这些名贵药材在东北遍地都是,就算不种地,进山采药也能养活自己;再加上东北城市化发展迅速,各种商机层出不穷,去东北“淘金”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对那些想改变命运的山东人来说,无疑充满了诱惑。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闯关东”运动开始了。

无数山东人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冒着严寒,一路向北,奔向那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

对他们来说,"闯关东"不仅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更是为了改变命运,给自己和子孙后代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结·】——»

山东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开发了东北的荒原,建设了东北的家园,为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带来了山东的文化和习俗,与东北的地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时至今日,闯关东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但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却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境,中华民族从不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智慧;为了梦想,我们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参考资料:

《闯关东》中的这些桥段居然揭露了那些被埋藏的历史事实2021-01-22 14:55·头条百科图文

1300万人死于旱灾:光绪年间四年连旱的"丁戊奇荒"2019-06-28 11:19·庆阳政法

山东历史上的今天:9月30日2019-09-30 07:42·山东党史史志

冰雪丝路|谁来“闯关东”?2020-12-02 21:30·悠游吉林(吉林省文旅)

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何不去富裕的南方,而直奔寒冷的东北?2023-02-09 11:45·昌邑市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373
评论列表
  • 2024-11-03 20:36

    东北地广人稀来了就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