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如何把自己玩废的(3):太平经与五斗米的衍生

有二说四 2024-11-20 17:48:42

在西汉成帝那个时候(前 32 年底前 7 年在位),有个齐地人叫甘忠可,他弄出了一本叫《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书(现在已经失传了),还说“天帝派真人赤精子下来教我这个道”(《汉书·李寻传》里有记载),而且还有徒弟夏贺良、丁广世等人。后来,甘忠可因为“欺骗皇上、迷惑众人”被抓起来,死在了监狱里,不过他的道在民间还是偷偷地流传着。

到了东汉顺帝的时候(126 年到 144 年在位),有个叫宫崇的琅邪人(琅邪的治所在今天的山东临沂),把他老师于吉(也有人写成“干吉”)得到的“神书” 170 捐献了出来,叫《太平清领书》。这本书的内容特别繁杂,应该是于吉把在民间流传的甘忠可《包元太平经》的各种不同版本收集整理出来的,后来大家就叫它《太平经》。它的主要意思是“把敬奉天地、顺应五行当作根本,也有让国家兴盛、子孙众多的办法”(《后汉书·襄楷传》里这么说),“专门谈论阴阳、好坏、灾祸这些事,有关于天的道,有关于地的道,还有关于人的道;说治理国家的人用它,可以长生不老”(葛洪的《神仙传》里这么讲)。

《太平清领书》(也就是《太平经》)后来被张角得到了。张角信奉黄老道,还根据《太平经》传教、创道、召集徒弟,这足以证明甘忠可、于吉这些人也都是黄老道的信徒。应该说,《太平经》是道教的第一部道书。在宗教信仰方面,这本书继承了殷周以来对天神、地祇、人鬼的崇拜,总结了从战国到秦汉的神仙方术的说法,宣扬天、地、人三个合在一起就能实现太平,精、气、神三个融合就能变成神仙。同时,书里还记录了好多“道术”,也就是修道的方法和途径,觉得世上的人可以通过修道积累功德登上天界,成为长生不老、永远在世的仙人。

“宗教是劳动者的叫苦呼喊。”在东汉末年,政治越来越腐败,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控权力,放纵自己,贪婪荒淫,什么坏事都干,导致“农业和蚕桑都没办法正常进行,广大百姓对着上天唉声叹气,贫穷的人在沟里死去”(仲长统《昌言》),各种社会矛盾特别尖锐。这样的情况给道教的产生创造了外在的客观条件。

在这期间,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起义的首领常常自称“南岳大师”“黑帝”“黄帝子”“真人”,而且普遍把方术以及迷信的观念当作号召和组织群众的办法……这又给道教的产生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于是,历史最终通过张陵等人,推出了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张陵(34?-156),又叫“张道陵”(这个“道”字是后人加上去的,晋代的道教徒经常在人名里加一个“道”字),是沛国丰(现在的江苏丰县)人,字辅汉;早年曾经在太学读书,对五经非常精通;汉明帝(57-75 年在位)的时候曾经担任巴郡江州(现在的四川重庆)的县令;顺帝(125-144 年在位)的时候在鹄鸣山(也叫“鹤鸣山”,在蜀郡临邛县境内,就是现在的四川大邑县西北三十里)修道,并且在巴蜀一带传教。

永和六年(141),张陵“编写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还用咒法符水给人治病,“老百姓都很信服他,把他当作老师,弟子多达好几万户”(葛洪《神仙传》),就这样创立了道派。凡是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所以世上叫它“五斗米道”。张陵后来被道徒尊称为天师,所以五斗米道在晋代被称为“天师道”;到了南北朝时期,才逐渐用“道教”作为专门的称呼。

天师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把老子当作教主,尊称为“太上老君”;把《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等当作主要的经典,《太平洞极经》有 144 卷(现在已经失传了),这是《太平经》传本中的一种,从这里就能看出五斗米道和黄老道的渊源关系。

汉安二年(143),张陵还建立了以“治”为单位的教团组织,所谓的“治”,就是五斗米道传教的地方,一共有二十四治,大部分在现在的四川境内,小部分在汉中那一带;“治”的首领叫“治头大祭酒”,教徒里的骨干分子叫“祭酒”,刚入道的人就叫“鬼卒”;还制定了教仪和教规,就是所说的“三天正法”。

张陵可能还曾经给《老子》做过注解,有《老子想尔注》2 卷(关于这本书的作者,说法不一样;比如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说“不知道是谁,有人说是张鲁,有人说是刘表。”这本书也早就失传了,只留下敦煌写本的残卷,近代人饶宗颐给它做了校笺)。《想尔注》对老子思想的发挥和引申,很多都和《太平经》相符合,而且就目前知道的情况来看,“道教”这个词最早就是在这本书里出现的。

张陵去世后,他的儿子张衡“继承了他的事业”;张衡字灵真,后来的道徒尊他为“嗣师”。张衡去世,他的儿子张鲁接着当掌教。张鲁字公祺(也有写成“公旗”的),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时候,在献帝初平二年(191)攻占了汉中,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用鬼道教化民众,自己号称‘师君’”(《三国志·魏书·张鲁传》),在这之后称霸汉中将近 30 年,影响非常大,后来的道徒尊他为“系师”。

西晋永嘉年间(307 - 312 年),张鲁的后裔带领道众搬到了江西贵溪龙虎山,代代都是教主,从这以后天师道(也就是之前的“五斗米道”)就一直延续没有断绝。

大概和张陵传道创教差不多同时,黄老道还衍生出了金丹道和太平道两个分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