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自我攻击,孤立李行亮逼疯葛夕,麦琳的算计,好狠

温妤言 2024-11-22 13:42:23

熏鸡事变演变到现在目前的节目状态已经变成了:

所有人都在哄麦琳这个人,在抚慰她的情绪,大家几乎只要接近她就会忘却最初来这个节目的目的。

情绪烘托到极致,大家似乎都忘了:

这夫妻两个来这个节目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杨子当初在城墙上的时候,还在想自己会不会骂上热搜,现在看来大可不必。

因为,表演型选手在获取关注度这件事上,永远比不过天赋型选手。

体面的代价

今天的更新里,玩游戏的时候李行亮又把麦琳“惹”到了。

原因是在做问题回答的环节中,在选择“谁是六个人当中最符合完美伴侣标准的人”时,刘爽和杨子都指了自己的伴侣,而李行亮率先指向了葛夕,而后又指向了杨子。

餐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麦琳还没有有挂脸,可是回到民宿里,女生那边就又开始麦琳痛哭,黄圣依安慰麦琳,葛夕打辅助提供兴趣价值,最后问题又绕到李行亮身上的循环。

根据李行亮后边跟刘几手后边的谈话可以知道:

这已经是他跟麦琳日常相处模式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幕。

事实就像前边他说的一样:

麦麦已经越来越生活化了。

可麦琳这次这么一搞,甚至连葛夕都开始自我怀疑自己的同理心是不是太差,甚至自己都开始也去劝李行亮去哄麦琳。

这一次,李行亮自己也崩溃了。

因为这一次,不光是身边的男同胞们,还是麦琳身边的女同胞们,甚至包括观察室的嘉宾们,也都开始让他去安慰李行亮。

可是,葛夕只是跟麦琳在一起相处了七天就已经开始自我怀疑了,那么跟麦琳相处了十几年的李行亮呢?重压在他身上那么多年,不去排解发泄,他又怎么可能会不痛苦?

可事情进行到最后,李行亮一如既往地维持着某种体面,习惯性地去哄,去提供情绪价值。

于是,我们在镜头里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很痛苦,也会委屈,也会难过,却又更多人就还是让他去哄对方,去道歉,被和稀泥情绪围攻着的李行亮。

可现实世界里,就是这样一个体面人,是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才最容易受到围攻和稀泥的加害。

体面的代价,就是不断地退让,不断地付出,不断地让自己蒙受损失。

就像今年大热的《玫瑰的故事》里,玫瑰不断吃亏的点一样,因为从小深受“体面教育”的荼毒,所以在面对庄国栋的情绪压榨,和方协文的情绪勒索时,一直处于劣势,成为被加害的那个人。

换言之:

这个世界其实一直都没变,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哪怕无理取闹,哪怕无所顾忌,另一方面哪怕有理,也会变得没理成为付出的一方。

电视剧《知否》里,为什么盛竑一次又一次地偏心林噙霜,即便王若弗有理,他看到了对方的算计,也还是不管不顾?

就是因为,对方会示弱;而朱曼娘在顾廷烨面前亦是如此。

有些东西,一旦带入了情感去看,多数人会偏袒的是看起来弱势的一方,反倒是很多需要用到理性,用到强势的那一方,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恶人”。

有时候,示弱才是恶人进行攻击时最大的武器。

找妈妈的模式

李行亮和麦琳之间的亲密关系,病态且维持性很高。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李行亮跟麦琳之间的关系就是,儿子想找妈妈,妈妈想控制儿子,但儿子成长之后,又因为经济权力的扩大而想压制母亲,双方都想回到自己的舒适区,但是很不幸,他们做不到。

大家最开始同情李行亮,是觉得他这么好的人,在大众认知中是如此正常的一个人,这么受麦琳“欺负”的一个人,怎么会让人不自觉同情呢?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没有精气神,无力摆脱麦琳控制的李行亮,可大家别忘了,当初决定进入这段关系,是双方共同的结果。

有的关系就是这样,之所以能够维持,双方身上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句老话说得好:

一个被窝里睡不出两种人来。

即便李行亮清楚地知道麦琳从前或许不是这样的,可是现在眼前的这个麦琳变成这样,却是的的确确来自于他曾经无意识的纵容。

现在的李行亮对待麦琳,就像养孩子一样,只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无意间对待麦琳的方式就是一种溺爱。

所以他在意识到问题后,想要做出改变。

互相纠缠的爱

可是李行亮不清楚的是,有些东西要做出改变,必须要的狠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

《断头王后》里有句经典名言:

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放在李行亮身上,其实一样适用。

人是要为自己当初做的选择负责任,或许换一种说法,是付出代价。

早年间会看琼瑶文学《一帘幽梦》里看绿萍经常对楚濂发疯,会觉得不理解她究竟发的什么癫,看紫菱和费云帆的浪漫恋爱,会觉得很浪漫,可那都源于这种东西满足了我们当初的情绪,且当时的认知程度不够保持了单向思维。

有种爱,对于一些人来说,哪怕是病态意义上的,也是“爱”。

至少在麦琳这里,她能看到的,就是单面的人生。

再理性的人,一旦掺入了情感,那么事情就是会变成一锅粥,会让情和理,总是牵扯不清。

这两个人,如果想要得到“救赎”,那势必要其中一方先有这个勇气离开,剥皮挫骨,必须要从头再来,重新养育自己一遍;要么死死纠缠,就像母亲溺爱孩子一样包容对方,直至精疲力尽。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谁痛苦谁先改变。

可是改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阵痛,甚至有剥皮挫骨的撕扯,疯狂。

大家现在和稀泥式推着李行亮去道歉,逼着他去解决问题,甚至假装看不到他的情绪,其实就是因为:

节目走到现在这个奇怪的“哄麦琳循环”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罪责归因”。

在大家看来,李行亮带来了这个问题,那么他就要去解决她。

何况麦琳现在的状态是:

豆腐掉灰,拍不得打不得,谁沾手谁麻烦。

谁真的带着情绪表达,哪怕仅仅是表达事实的态度去分析这个事情,也会真的刺痛到她的情绪,就很容易变成下一个被她背刺的人。

观察室的嘉宾不痛不痒地点评,是因为他们知道麦琳现在身上的标签敏感,谁碰谁就会遭到围攻。

上一期黄执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犀利无比,熏鸡事变的原委摆在所有人面前,可遭到的是“爹味”的评价;同期在一起旅行的葛夕,安慰她照顾她,可是接着就遭受了麦琳的报复;黄圣依有时候会安慰几句,试探点醒麦琳,可是完全是鸡同鸭讲;李行亮是她的丈夫,中途询问身边人,询问麦麦身边的人,可是无论怎么做她都是不满意的,唯有在麦琳准备再次诉苦时回去睡觉的杨子,直接对她的这种痛苦免疫。

真正想要关心她的人都会被她的这种痛苦情绪带着走,被她拉着陷入这样的痛苦甚至陷入自我怀疑的陷阱,旁观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反倒是成了一种“人间清醒”。

麦琳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劝她,安慰她,对她一再包容,她只会变本加厉地吸取众人的情绪价值,而不是进行反思,她几乎是以一种水泼不进,针扎不进的状态在面对众人。

某种层度上,麦琳陷入了受害者心理,摆出的就是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姿态。

现在真正的痛点在于:

李行亮意识到问题,自身想要改变,也想要麦琳改变,可是这个年纪了,无论是思维还是生活方式都已经定型了,何况,人是没有那么容易被改变的。

卡尔·荣格曾说: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想法都不要有。

这个节目最初的槽点其实在杨子和黄圣依身上。

最开始麦琳给大众展现的,是家庭主妇的困境,是女性生育的难关,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所以无论是观察室还是旅行过程中其他的嘉宾,其实都对她的状态多多少少是有所包容的。

甚至各种分析她的需求和委屈,直至熏鸡事变。

熏鸡事变和买奶皮子事件中,麦琳更像是情绪周期性爆发,欺骗观众,自我洗脑,背刺葛夕,大家才真正意识到:

麦琳的问题,其实就是思维眼界受困,加上在某种程度上她被“保护”的太好,以至于出来之后还像个巨婴一样,以为周围的人就像李行亮一样会对她的做法装作看不见,都必须要哄着她,顺着她,结果碰了壁。

事实证明:

人不能一直活在虚空的镜像里,看不到真正的自己。

麦琳需要的是心理医生,不是李行亮像血包一样的供养,因为,长时间的情绪供养,包括经济供养,得不到半点有用的反馈,最终得到的都会是反噬,而不是你所期待的那一点点改变。

李行亮想要解决问题,可麦琳却显然活在一个真空状态,她不光不愿走出来,甚至还制止自己想要“出逃”的行为。

李行亮需要帮助,但是他最需要帮助转身回头的时候身边空无一人。

回想身边的亲朋好友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至少有自己的后盾,出谋划策理清头绪,即便有时候起到的作用不大,至少也能起到一个情绪价值的辅助作用。

很不幸的是,李行亮身边,并没有此类人选。

他只是随着麦琳在真空包装的世界里,慢慢耗干了自己的灵气,生命,等到他真的成长起来回过头想要走出这个世界好好看看,探索一下的时候,却发现身边除了麦琳,空无一人,他的人生,充满了无力感。

如今想要改变,也不过是死水微澜的状态,风过水面无痕,于事无补。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