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作品,往往都在写心。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曾侧面写过自己对长子自杀的痛苦,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这段话被写就时,金庸的长子査传侠刚刚自杀半年。
一句“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直把他痛失长子的苦痛,完全地呈现了出来。
失去19岁长子査传侠对金庸而言是极大的痛苦,长子的离去,也让金庸感觉到:此生,将无人能继承他的文笔了。
的确,在金庸的4个子女中,长子査传侠是唯一一个有极高文学天赋的孩子,某种程度上,他的天赋甚至要高于金庸。
査传侠是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所生,朱玫是金庸三个妻子中,唯一为他生下子女者,且一连生了四个。
朱玫和金庸在一起时,金庸和第一任妻子尚未分开,朱玫是他们的第三者。通常,在婚姻中,以第三者方式出现的男女,终究也会因第三者而结束。朱玫和金庸的婚姻,也没能逃离这个怪圈。
金庸与第一任妻子杜治芬
朱玫和金庸起先很恩爱,两人刚在一起时,金庸正在创业,他创办的明报一度很惨淡,销量仅能到几千张,入不敷出,濒临破产。关键时刻,是朱玫将自己的积蓄拿出、首饰变卖,才支撑丈夫维持住局面。
金庸创业期间,朱玫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金庸的饮食起居。那时候,两人的感情非常牢固。尤其,长子査传侠的出色,更是让金庸倍感欣慰。
金庸与朱玫
査传侠自小聪慧,金庸很喜欢这个长相酷似自己,且还机敏的孩子。一得空,他便抱着小小的査传侠学知识,他亲自教长子国学经典。
在金庸的悉心教导下,年3岁时,金庸就会背《三字经》,6岁时,他就能条理清晰地和人讨论《增广贤文》了。入学后,他的成绩更是非常优异。
11岁时,査传侠就在媒体上发表文章了,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这孩子最让金庸惊喜的地方还在于:他极其爱书,没事就看书,除了看书,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爱好。以至于,周围人,都爱怜地叫他“书痴”。
金庸一回家看到査传侠就高兴,他确定:这个孩子是继承自己衣钵的最佳人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还将超越自己。能超越金庸的人,是金庸的儿子,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酷似金庸的査传侠
所有有天赋的人,尤其艺术上有天赋者,多半都是人格分类中的“抑郁质”,这群人敏感、细心,想象力非常丰富,在生活中,他们容易情绪化,尤其容易看到负面事物。也因此,他们往往不擅长人际交往,且有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特点。
金庸早已发现儿子的这个特点,但他并不觉得这是坏事。相反,他认为儿子的这些特点,将更加有利于他的文学创作。
大约12岁时,广泛开卷的査传侠就开始学宗教经典了,他还将书里的内容应用到了文章里。金庸看到后,并未觉得有任何不妥。相反,他更加确定儿子能继承自己衣钵了,是啊,得要怎样的天赋和悟性才能将这些禅意深深的文字,融到到文章里啊!
14那年,査传侠写出了一篇有着出世意味的文章。金庸看了觉得很满意,还将儿子的文章拿给朋友看。此时的金庸完全沉浸在喜悦中,可朋友却提醒他说:
“传侠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该如朝阳般欣欣向荣的年纪,写出这种悲苦觉离的文章恐非善兆,你是不是要多留意一下,并帮他纠正一下。”
金庸听了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这是早慧,他人几十岁才能看透的东西,他十几岁就看透了。没什么不好的。”
早慧的查传侠极其敏感,所以,金庸和妻子朱玫感情出了问题后,他第一时间知晓了。没办法,敏感的孩子,总善于从细枝末节中发现问题。
金庸的明报慢慢有了起色后,他恋上了明星夏梦。好在夏梦有自己的意中人,她并未回应金庸。可金庸不甘心,他为她写剧本,为她排忧解难,试图打动她。
金庸对夏梦的感情,很快被朱玫察觉到了,她对丈夫非常失望,两人的感情也开始出现裂痕。
好在,夏梦忠于丈夫,终未与金庸有任何不轨之举,两人的缘分也随着夏梦的离开结束了。这之后,金庸将心力放在了事业上。
金庸的事业越来越成功,可事业成功后的金庸,并不念妻子朱玫的好。他反而在外头养起了情人,这个情人,正是他后来的第三任妻子:酒吧女出身的招待林乐怡。
林乐怡实际并不比朱玫漂亮,可她年轻啊,她比金庸小了整整29岁。
朱玫发现丈夫背着自己养了情人后,与他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事情发展到此,长子査传侠不可能不知道。
少年,尤其如査传侠这样敏感、恋家的少年,对父母的感情是极关注的。知道父亲出轨后,眼见母亲终日以泪洗面,査传侠心里极其不是滋味。
尤其,当査传侠知道父亲的情人仅仅只大自己4岁时,他心里更加难以接受了。
被感情冲昏头脑的金庸,却并未把儿子的反应放在眼里,他责备朱玫让孩子知道这些事。后期,儿子带着责备和他聊这些事时,他更为不悦了。
好在,儿子很快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金庸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和朱玫单独处理感情的事了。
沉浸在感情纠葛中的金庸忽略了一件事:此时的儿子正只身在美国留学,人生地不熟,且还正经历人生第一次懵懂爱情。这些都将意味着:本就敏感的他,进入了最敏感的阶段。
査传侠和母亲朱玫关系极好,遭受背叛的朱玫不可避免地在与儿子聊天时,和儿子倾诉痛苦。得知母亲想要离婚后,査传侠非常着急,没有一个爱家的孩子希望看到家庭破碎。
为了挽回父母的婚姻,査传侠经常给父亲打电话。金庸察觉到儿子明显偏袒朱玫后,就不愿意接他的电话了。
此时,査传侠自己的感情也出了问题,他喜欢的女孩和他产生了隔阂。一种巨大“无助”感包裹着他的周身。而父亲的拒接电话,更是让他感觉到绝望。
金庸与十几岁的査传侠
少年最需呵护,其最大原因在于:他们还没有真正经历过社会的历练。未经世事的人,容易把小事看大,而一旦遇到大事,他们将因无法承受,而出现极端行为。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朱玫与金庸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他们开始讨论离婚事宜了。朱玫是个好强的女人,她根本不要财产,只要求那个女招待做绝育手术。显然,她是在为自己的孩子们争取利益。她说:
“只要你让她做绝育,我们马上可以离婚,你们马上就可以结婚!”
最终,林乐怡真的做了绝育,朱玫也与金庸离了婚。
金庸与林乐怡
得知两人离婚的消息后,査传侠震惊了。想到女友也离他而去,如今,家也已经破碎了,万念俱灰的他选择了上吊自杀。
査传侠的自杀,给了金庸和朱玫以巨大打击。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接到儿子噩耗时,他差点因为无法接受事实而倒下。
最痛的是朱玫,他将儿子的死记在了前夫身上,从此更加地怨恨金庸。
査传侠死后,金庸终日长吁短叹,他明白:此后,他的文笔将无人能继承。他放眼望向自己的另外三个孩子,他们要么根本不是读书的料,要么有残疾……
金庸的二儿子查传倜成绩非常差,他对读书全无兴趣。相比哥哥的敏感,他则有一种“油皮”感,似乎一切都于他没什么所谓。金庸一提到二儿子就头疼,因他实在不读书又好吃懒做,金庸不得已将他送到英国“混文凭”,所谓“混文凭”,实际就是学几年会计。
学成归国后,金庸将二儿子安排在自己出版社做过副经理。此时的金庸还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儿子能写点东西。可查传倜只对美食感兴趣,金庸无奈就让他写食评。
可写作本就不是查传倜的爱好,干了没多久,忍无可忍的查传倜就直接跑去做餐饮了。谁知道,餐饮开得好好地,他竟闹出了一个偷唱片当场被抓的事,直把金庸的脸都丢尽了。
到此,金庸想让二儿子继承衣钵的愿望,算是彻底泡汤了。
金庸与众人合影
金庸的两个女儿,和二儿子一样,都不喜欢读书。长女查传诗还因幼年水土不服被误用抗生素,而双耳失聪。因她是聋子,又是金庸的女儿,她长大后在报社做小职员时,同事都叫她“小聋女”。
查传诗后来喜欢上了《明报》的总编辑赵国安,金庸不喜长女嫁二婚男,于是阻止两人往来。他没想到的是,两人竟为了爱情与他决裂了。
长女是完全指望不上了,更指望不上的是小女儿查传讷。查传讷从小不喜读书,而只对绘画感兴趣,她甚至还打心眼里鄙视父亲的创作。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为何不继承父亲衣钵从事文学创作时,她竟大言不惭地说:
“我爸爸写小说要写几百页才能写完一个故事,而我用一幅画就能表达千言万语,这样不是比他更厉害吗?”
金庸与女儿査传讷
金庸听到这番话,估计能气到吐血。可他吐血又如何,唯一能继承其衣钵的长子査传侠早在19岁时,就自杀身亡了。而且,他的死,多少还是自己一手造就的结果。
晚年的金庸是痛苦的,也因此,他才感叹:“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无疑,儿子的自杀,为他的晚年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
金庸一生,其事业之成功,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其整个人生却未必能被定义为“成功”,可以说:他既非好父亲,亦非好丈夫。
可叹,世人总是更多地用事业成功与否来定义人,而非经营家庭的成败。
若让金庸重活一次,让他在家庭成功和事业成功中二选一,他是否依旧会选第二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