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强调思辨
一直认为能体现思辨色彩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它不是在审题上给你限制门槛,而是材料中的二元或者三元思辨,给人很多的参考:
(2024新高考1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里其实是在互联网的普及下,人工智能的应用下,我们的问题是越多还是越少问题的思辨,人工智能背景下,我们的问题的是多还是少,其实我们的问题并不会因为这些的出现而变得少,你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其实还在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人工智能让人变得思维的懒惰,大量的失业,当然人工智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你这世上最大的不变就是一切时时变化,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它让人焦虑,让人无所适从,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其实是更多了,另外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便捷,广州配合使用智能化的设备监考,这让考试更加公平和透明,问题的多少一直都有,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出现,在给人们提供更便捷的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总之,机遇与挑战共存,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但也同样会有更多的问题出来,这社会并未因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变得问题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多。
人工智能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在倒逼人们创新,而且创新迭代升级的速度一直在加快。
解决问题和产生新问题一直都在,如何从容面对,这就考验了高中生的思维弹性和韧性。
这同2020年江苏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似,如:
(2020年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同质化也存在很多的利和弊一样的道理,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考察,对防止学生套作有较大的作用。
二、更加与现实生活关联
记得chatgpt的出现当时就给人很大的触动,当时某地一高中生就说学习有什么用?再学好像人都赶不上人工智能钻研的速度,瞬间生出一种迷茫感,到了Sora,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更让人产生了更大的恐慌,人类的技术可以先进到这个程度,会不会有更多的行业失业,这一波冲击给了更多人震撼,我们会思考,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难道我们就要匍匐在人工智能技术脚下,而无所作为了吗?难道一切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吗?
今年河南卫视春晚有一个节目《我家AI觉醒了》,`我当时看了感触颇深,当时小品中“人工智能要取代我们了?”在小品中一直出现,各种各样,人工智能抢夺了父爱,人工智能灌鸡汤,直到让机器人写一首超越李白的诗,它才写不出来。
最后小品的收尾这样说:
、
也许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人类在智能机器无用的说法,比如现在写个文章,端午节它可以直接给你出个文案,甚至它利用网络大数据比我们自己找到的更新奇,更符合大众的兴趣,原创的作品都会被逼迫到一个逼仄的空间。
我们的情感在人工智能的飓风中飘摇,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可以适当借助人工智能辅助,但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原创,而这原创也是品牌的竞争力和生存力。不管我们写得多么粗糙,多么蹩脚,也请不要忽略原创这片净土,就像小品中机器人所说的,这也许是我们所能坚守的最后的领地了吧。
与人工智能共舞,但不要忘记,我们是那个主角。
在频繁的享受人工智能给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永远不要放弃我们自身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敏感,才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不要做物化的人,我们要做鲜活的人。
所以这再次提醒考生和我自己,接下来提醒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因为每一个社会热点,都极有可能是下一道高考作文题。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强调内心的平静是需要的,我们高中生要时时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才更容易把高考文章写得更深入。当然思辨也是因为更多的关注,才能思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