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亲宝宝原创首发
喜提萌娃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每天哭哭哭”的育儿日常已悄悄拉开序幕。
每次“哇哇”哭声一响,心里就像拉起了警报,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娃抱起来。
可抱着吧,心里却很纠结:“大家都说不要急着抱,一哭就抱会宠坏,以后越来越难带!”
不抱吧,又心疼:“娃哭得撕心裂肺,怎么舍得狠心不管!再说,不会破坏安全感吧?”
于是,直击每个妈妈的灵魂拷问涌上了心头:宝宝哭了,到底抱还是不抱呢?
一、
抱不会宠坏
反而能给足安全感
这里要给你吃一颗定心丸:在宝宝6个月以前,放心大胆地去抱,完全不用担心被宠坏。因为哭,是宝宝在表达需求。试想一下:当我们身体不舒服、需要帮助的时候,会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人知道?
对,你会说出来!
可宝宝身体不舒服了,自己没有能力“说出来”,唯一的“杀手锏”就是哭,呼唤妈妈快来帮帮自己。
如果你能及时出现,给宝宝一个充满温暖和爱的抱抱,这当然不会宠坏他,反而会让他充满安全感,觉得“妈妈随时都在我身边”。
但你可能也发现了:很多时候抱起来,宝宝还是继续哇哇大哭。这是怎么回事?
很有可能,宝宝哭不是要抱抱,而是在跟你表达他的需求,如果不按需满足,这时候抱抱再温暖也不管用了。
二、
弄清楚哭声背后的需求
比「抱不抱」更重要
6个月以前,宝宝哭声背后的需求真的不多,并且有规律可循,只要认真观察找到规律,就能“对症下药”。
宝宝哭声背后的6种需求:
你看,宝宝每一次哭声的背后都有含义,需要「精准的照顾」才可以,真不是一个简单的“抱还是不抱”就能解决的。
只要满足了宝宝的需求,很快他就会不哭了。
三、
别被「抱」限制想象力
探索更多的安抚方式
虽然抱本身不会宠坏,但如果安抚宝宝「只会用抱」这一招,久而久之才可能“不抱不行”。
其实,安抚、回应的方式有很多,别让“抱”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比如,你可以摸摸宝宝的头、脸蛋、肚子或小手,让他知道“妈妈在呢,安心睡吧”;还可以给他唱唱歌、说说话。
轻柔地抚摸、暖暖的体温、柔和的声音,这些都能让他感受到你的陪伴与爱,让他充满安全感。
你可以慢慢尝试,找到你和宝宝都舒服的安抚方式,不是每一次都要用“辛苦的抱抱”来解决。
随着你和宝宝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你会越来越了解他,他的一颦一笑你都能立马知道是什么意思。你会慢慢发现:育儿路上不光有艰辛,还有很多欢声和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