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
从为人熟知的江南水乡,到掩映于油菜花中的皖南古镇,从黄土高原上的朴实无华的院落,到富贵大气的北方古城,从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到千万重青山中的川渝古村,从充满民族风情的湘黔之地的寨子,每一处美景,都会让人心驰神往。
相信很多人都有古村小镇情结,幻想着有朝一日与爱人携手,在一座隐匿于青山绿水中的、历史悠久的古村内小住几日,观熹微落霞,听蝉鸣鸟语,偶尔翻阅诗书,下棋品茶,体验带月荷锄归的田间之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因地制宜建造出自己的家园。由此,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出现了风格各异、各具风情的古镇。当你在繁忙的工作闲暇之余,如有一丝出去走走的冲动,也许这些地方,会让您有一些欣慰。
任由时光流转,古村小镇风情依在。它们静默如钟,站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体会着细碎的时光。如果能在充满风情的古村小镇里畅游一番,或花前煮酒,或穿梭小巷,或驾一叶小舟,让自己放下疲惫沉浸其中,感受时间的流淌,感受小镇的风情,也就不虚此行了。
本篇小编继续推荐一下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11-20),看看你都知道几个?,又去过几个?
(三河镇)
011:三河三河镇位于合肥市肥西县,距离合肥市区30多公里,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故有“江中之洲”之称。三河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是镶嵌在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小镇已具雏形,春秋时称鹊岸,晋以前叫鹊尾,晋后称鹊渚镇,南北朝后期称三汉河,明清置三河镇。清《安徽通志》中记载“外环两岸,中峙三洲,而三水贯其间,以桥梁相沟通”。
(三河镇)
这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古镇,其景观情调不逊于苏南的周庄。因地理原因,三河历来商贾云集,车船辐辏,素有“小南京”、“小上海”和“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这里还荟萃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巷、古桥、古城墙、古街、古民宅、古庙宇、古茶楼和古炮台。
这八古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景观。千年之前的古河,从古代流淌到今天;古河上的石桥,连接着记忆与梦想;走进古圩,让人们感受到原始的自然风光;青石板上的古街巷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形成少见的晚清建筑群;古茶楼依堤傍水,荟萃了三河饮食文化的精华;曾经十分红火的古庙台,缭绕着昔日的沧桑云烟;太平军遗下的两段城墙、则给我们留下了古战场的战火痕迹。总之,三河八古诠释着三河的古老,带给世人访古探幽的雅兴和情趣。
(三河镇)
主要景点有一人巷、望月桥、仙姑楼,其中一人巷因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而得名,紧邻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故居;望月桥又称圆梦桥,为拱形踏步石桥,全桥用厚青条石铺成,栏杆为青石浮雕栏杆;仙姑楼原地为“泾县会馆”旧址,现今的姑楼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全貌,内部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碑。
镇上很多古民居,白色的马头墙,覆盖着小青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很多建筑的梁檩椽柱上都有雕花彩绘,色泽鲜艳,刀工精巧。街上两边的店铺都挂着黑漆鎏金的匾额,门楣上都悬挂着红红的灯笼,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古风神韵,不禁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三河镇)
有人说,三河之美,美在水给这个古镇带来了灵性。2900米的小南河穿镇而过,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河上古桥横跨,水中游船荡漾,河边垂柳拂水,岸上却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群和百铺相连的古街。河岸的桃红柳绿掩映着白墙黛瓦,让三河古镇又多了一分灵气。
当然,要想感受三河古镇的水乡之美,最好是在早晨。因为去了三河,如果没有感受到三河的晨韵,就不能完整体会到皖中水乡的美。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被挡在窗外时,枕边响起的橹声就会把你包围在水的温柔之中。
(理坑)
012:理坑江西婺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首选的油菜花观赏圣地。婺源的油菜花茂盛繁多,在晨光熹微中,油菜花掩映着这里古朴的房屋建筑,十分静谧好看。其实在婺源除了油菜花还有两个“坑”,也是一直以来游客比较热衷的景点,这两个景点的名字十分相像,很多游客都分不清,也分不清。
婺源的这两个坑,一个叫李坑,一个叫理坑,名字只有一字之差还是同音字,很多游客搞不清楚,当地人为了区分这两个地方,管理坑叫大理坑,管李坑叫小李坑。这两个坑都是当地居民居住的村落,随着婺源作为旅游景区越来越多游客来此观光旅行,这两个村子也不同程度的进行开放和开发。
(理坑)
理坑是整个婺源县境内古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村子。村口有一“理源桥”,也是一座廊桥,虽然有些破旧,感觉却很有味道,桥上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字样的眉批,让人马上感觉到这个村子浓重的文化气息。进得村来,只见一条小溪贯穿而过,整个村落就沿小溪铺陈开来。
理坑虽然远处山中,但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不少达官显要,这些官宦功成名就之后少不得要在家乡大兴土木,因此造就了这一片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与县内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古建筑更有官家气派,整个村落的建筑有统一的规划,细节上也很讲究繁复。
(理坑)
漫步村中,看着两边高大的院墙和整齐的青石板小巷,感觉明显要比婺源的其他村落更严谨、更有气势。村中的主要古建筑有明代吏部尚书余懋衡修建的“天官上卿府第”、明末广州知府余自怡修建的“驾睦堂”(又叫“官厅”)、清初兵部主事余维枢修建的“司马第”以及以精美木雕著称的“九世同居楼”等,观赏这些古建筑时最好请个导游替你讲解,否则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精彩的细节。
理坑及周围的一些小村庄据说是当年秦桧的后人逃到山中所建,为求避祸,他们将“秦”姓去头,改为余姓,因此这些小村庄大都以余姓为主。这一带的村子风光都不错,值得一看。
(理坑)
其中篁村据说是当年秦氏后人最早落脚的地方,也是理坑的发源地,小村内老建筑不多,但很有灵气,布局轻盈不零乱。村口有一棵倒长的罗汉松,传说篁村的创立者初到此地时,曾将罗汉松的树枝倒插入土,以察看风水,若成活,此地才宜居住,结果罗汉松不但成活了,而且越长越茂盛,植树人的子孙也就在此地世代生息繁衍下来了。进村的路上有一座明代廊桥,简单而古朴,同样古老的还有桥畔的老树,坐在古桥上,伴着古树,远眺着古村,让人不由不发思古之幽情。
(李坑)
013:李坑李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距离婺源县城不远,中间有平坦的马路,途中可以观赏到纯粹的山间美景,青山依旧,绿水长流——这就是李坑给人的第一感受。在那里,有山有水的地方都叫“坑”,村人多姓李,所以就叫“李坑”了。
收获的季节,默默地走在李坑悠长的石板道上,可以看到一个个背着稻谷的村民,穿过小桥,往深幽的街巷走去,单薄的背影渐渐远离视线,只留下铿锵的脚步声回荡在高墙间。溪水淙淙,思念也重重,这样的景致总是让人惊讶的,不知道为什么。
(李坑)
村口有一个高挑的牌坊,顶部隽秀的“李坑”二字告诉人们,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就要到了。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农家门前自辟的小园,长着葱葱的几畦青菜,小园近旁流着淙淙的小溪,与旁边的白墙青瓦相映成趣。
村口几棵硕大的古樟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古徽州地区的百姓似乎对樟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据说婺源人家在喜得干金之后,总要在门前种一棵樟树,待到女儿长大,樟树便也成材了,可以为出嫁的女儿做嫁妆。
(李坑)
香樟的生命力很强,假如樟树长不好,那就预示着这家的“风水”不好,就没有人愿意和这家结亲家了。村子两侧青山隔溪相望,一条青石板路不知道从哪里伸出来,悠然地向村内延伸,路面的斑驳与残破,似乎在告示游人曾经承载的风月与繁华,经历的岁月与沧桑。
蜿蜒的小溪水从村中流过。溪水是李坑不能缺少的风景。小溪漫漫,坐在桥上,看着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田园清秀的小村,风光旖旎,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安详,那样的古雅,叫人都不想走了。
(李坑)
雨中的李坑别有韵味,有些苍茫,有些寂静。山峦间飘荡着层层的雾霭,山,看不见顶;房屋,隐去了清晰的面容。偶有清风拂过,黛黑的马头墙缓缓地崭露头角,墙头还有一株小草呢。浓雾笼罩下的一切都显得有点模糊,却又更富诗意,平整的石板路、马头墙、青石门、牌楼、茶亭、廊阁都是那么的有神韵,让人不知是身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里。
婺源商人是徽商的重要一支,在李坑也不乏气势恢宏的豪贵建筑。走进“大夫第”,看见门口那高贵的门槛,高啄的檐牙,屋内有梁雕、窗雕、门雕,都栩栩如生。李坑有雕刻的古宅很多,历史悠久,这一切无不显示着昔日李坑的富贵与荣耀。
(李坑)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豪门虽然富贵却不欺人,所建的房屋均削去一角,因为在徽商的心里,自家锋利的屋角会对邻里造成不利的影响,于是自动削平墙角。而且,后建屋的人总是比先建屋的后退几尺,表示礼让之意。
有着350年历史的“铜绿第”是这种徽派建筑的代表。“铜绿第”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在清代以经营化工生意起家。“文昌阁”是李坑人为保佑后人金榜题名而建的庙宇,二楼的墙上挂着李坑的18位进士的画像。“文昌阁”里,又不知多少归隐权贵文人雅客在此处品茶对弈、吟诗作画,尽显风流。
(李坑)
除了这些出名的富贵宅子,普通人家的生活也是很有韵味的。简朴的古宅里一样窗明几净,摆设虽然不多,但大多古色古香,无不流露出远古的气息,让人深刻感受到传统的民俗与文化在普通百姓中的坚守和传承。
柳暗花明地穿过小巷,集市上的闲逛才能发现李坑的真正魅力。河流从镇子中穿过,老板就在船中招揽生意,河道两旁是挂着大红灯笼的古老商铺,商铺前的青石板上人声鼎沸。在桥头上俯瞰桥旁两岸的人潮,让人想起当年这里应该也是如此,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热闹情景不亚于秦淮河上夜夜笙歌的景致。
(渔梁古镇)
014:渔梁古镇渔梁古镇和渔梁坝比起来,似乎渔梁坝的名气更大些,渔梁坝甚至被誉为“江南都江堰”。很多书,在介绍渔梁坝时,都直接说“它位于古徽州府城歙县以南一公里”,干脆不提它在渔梁古镇。
渔梁坝是古代水利工程,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常是登船在一边古镇、一边春花的江面上游览,下船上岸就是渔梁古镇。和其他一些古镇比起来,渔梁古镇低调了许多,这里的房屋几乎全保持原样,没修复过。
(渔梁古镇)
渔梁古镇的居民也都很自然地生活,并没有为了游客而特意做什么。沿街也有些卖小工艺品、杂货特产的摊子,但都很小很小。街上也有几个摊子卖小吃,这些小吃当地小孩也来买。
这样一个朴实的地方,至少让人感觉,他们不是为了旅游市场而存在,不是为了远道而来的游客而存在。走在青石街上可以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有的人家甚至会很热情地邀请你到他家的老宅子看看、坐一会儿。
(渔梁古镇)
听当地老人讲,以前古镇很繁华。歙县在明清时期为徽州府所在地,徽州与杭州、南京、上海等外界的联系全靠新安江这条唯一的水路。渔梁村因紧靠新安江,成为当时徽州最繁华的水运商埠和商业街区,曾是商人、水手、脚夫云集之处,为各类货物的中转地。这种情形保持了很久,直到高速公路贯通以后,水路才被人们所遗弃了。
来渔梁古镇的游览者可以在渔梁古镇吃一顿家常便饭,古镇虽然没有像样的豪华饭店,只有几个农家饭店,但做的当地家常菜,尤其是小河虾和笋汤,很好吃!
(许村镇)
015:许村镇许村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西北部,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有“徽州第一进士村”的美称。许村古称富资里、昉溪、任公村,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辉煌的历史为许村镇留下了一大批保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这些建筑种类多样,布局采用传统的“风水”理论,保留着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
村中的许氏族人是在唐代以后到这里定居的,明朝以后许氏子弟纷纷加入徽商行列,在家乡建了民居、祠堂、社屋、文庙、廊桥、亭阁、石碑等,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20世纪初期的古建筑100余座。
(许村镇)
许村镇傍溪而建,溪水边有一条绵延数里的古街。街两旁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错落有致,如同一座浩瀚的民俗博物馆。许村镇古建筑群构成了罕见而独特的村落景观,溪水一侧的村庄,如同屏风镶嵌在一边,蜿蜒的溪水,消逝在小树林后,构成了一幅诶里的画卷。
许村因保存建筑类型多而被评为“遍布名胜的古镇”。许村古迹较分散,最著名的高阳廊桥和大观亭是民间山水建筑的典范,此外还有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有章宅等。
(许村镇)
高阳廊桥建于元代,横卧在西溪上,起初是石墩木桥,明代改成石拱桥,桥上的木质桥廊是清嘉庆年间修建的,廊内有七间小房,桥廊开设有窗户,可凭窗观许村四周的绿水青山。石桥的奇特之处是桥墩只有两个满月形的石拱洞,在石桥建造中是比较少见的。
与廊桥相互呼应的是明嘉靖年间修建的大观亭,当地人称八角亭,第一、二层各有八个飞翘的檐角,亭内天花板上的彩绘还依稀可见。二者都临近溪流,溪两岸此起彼伏的民居建筑构成一幅别有韵味的山村风貌。
(许村镇)
桥畔还有一座双寿承恩坊,是为一对超过百岁的老夫妇建立的,另一座五马坊则是为一位州官而建。村中祠堂内保留着弥足珍贵的《云溪堂法帖》,集有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等人的书法石刻。
隐藏于山村里的许村镇,高大的牌坊、廊桥和庭院,属于那些喧闹世家的遗留,现在剩下的只有寂静和悠然漫步的游人。
(枫泾古镇)
016:枫泾枫泾古镇位于上海西南的金山区的西北部,为沪浙五市(区)十乡(镇)交界之地,素有“上海西南第一门户”之称。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榄,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
镇上画馆、古旧民居、老商铺遍布,文化气息很浓郁。农民画、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是枫泾镇最骄傲的“三画一棋”,富于地域文化特色。枫泾也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程十发祖居:程十发是一代国画大师,其祖居在枫泾镇和平街51号,这里是他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1-9岁时的住所。是一座富有江南风貌的明清式的三埭两天井的宅院。
(枫泾古镇)
枫泾三桥: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程十发和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这三座桥的旁边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而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与宋代时一位名叫陈舜俞的屯田员外郎有关。
据说他在弃官隐居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用“清风”二字命名这里的一座桥和一个阁;此外,当时还把镇名改为了清风泾。
(枫泾古镇)
丁聪陈列馆:丁聪,有着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的人,是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他以“小丁”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漫画。丁聪虽出生在上海,但他的故乡却是枫泾。
陈列馆坐落在古镇北大街421号,其主楼是五开间二层的民国时期建筑。整个陈列馆设有1个前言厅、7个展室、1处贵宾休息室,展出作品100余幅。在“人物肖像”作品展室,有沈从文、秦怡、萧干、巴金、冰心、方成、冯骥才、新凤霞、老舍、鲁迅、茅盾、黄苗子、钱钟书、夏衍、王蒙等人的肖像作品,神态皆惟妙惟肖。
(枫泾古镇)
廊棚:枫泾长廊所在的街叫做生产街,出现于清代中后期,由于当时生产街的交易繁荣,所以在街上许多店铺的门口都建起了廊棚。长廊可起到蔽风遮雨的作用。“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便是对廊棚功能的最好概括。
尤其是在夏天的梅雨期,廊棚还能确保人们的日常工作不受天气的影响。现在的廊棚就是根据过去的样式重新修复而成的,长廊的东首是古城隍庙桥,西头是枫泾三桥的景区。
(枫桥)
017:枫桥枫桥的美在于气质,它犹如一弯皎洁的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它的曲线是那么的柔和,韵律是那么的和谐,优美而又多姿,安详而又静谧。枫桥的美,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唐代天宝年间诗人张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人感受到无尽的美。正因如此,诗因桥起,桥以诗名,从此枫桥名闻天下,引得无数名人雅士竞相来访。
(枫桥)
南宋范成大在《吴郡志》里说:“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旁,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这里的枫桥,位于苏州的寒山寺北,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几经历史的变迁却风采依旧。
是唐诗的描绘使我们对她充满向往之情,而当你亲眼看到她时,会对她迷恋。因为她是那样充满诗意,古朴的景致,深邃的内涵,丰富的人文底蕴都会强烈地感染你……
(枫桥)
枫桥书场还有被称为“五古”的枫桥古镇历史古迹,都是枫桥文化的一部分。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这古香古韵的“五古”,就像它们的名字一样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那遥远的古代,使人感受到了历史脉搏跳动的韵律。
枫桥古镇,是枫桥旁自然形成的一座古老的小镇,这里民风淳朴,风情独特,古香古色。由于枫桥横跨大运河,车马行人往来比较频繁,所以枫桥边上这一小小的古镇也便繁华和热闹起来。枫桥书场位于寒山寺弄,紧靠铁铃关的一边,它的环境典雅,文化氛围浓厚。
(枫桥)
你可在这里品上一杯香茗,听上一曲吴侬软语般的当地小调,片刻的休憩,便可以使你摆脱人世间的一切琐屑烦恼,仿佛进入没有任何忧愁的人间仙境一般。近年来枫桥景区还恢复了唐灯、明清街坊、江枫草堂等旧观,而且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
如今的枫桥,在岁月质感中,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行走往来的方便,而且还带给人们很多美好的回忆。千百年来,凡是来苏州旅游的人,都要到枫桥来追寻一下枫桥的诗情画意,寻找一下当年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所感受到的那一份宇宙的空旷与寂寥。
(朱家角)
018:朱家角朱家角历史悠久,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在其附近的淀山湖底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到了宋、元两代,朱家角地区已形成集市,至明代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水乡大镇。
朱家角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多。山清水秀的地方总会有很多人才,所谓人杰地灵就是这样了。朱家角在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0多人,还不乏行业的精英,只是一般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号。
(朱家角)
有些历史的地方必有很多古老建筑,朱家角的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三泖渔庄”“王昶故居”和无数沿街明清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某个明清影视基地。水和桥恐怕是江南水乡的永恒话题,河道纵横,商船往来,在遥远的年代,船怕是朱家角百姓的唯一交通工具,河埠、缆石多也是必然了。
朱家角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其经典部分可以概括为“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其中,“一桥”为放生桥,“一街”为北大街,“一寺”为报国寺,“一庙”为城隍庙,“一厅”为席氏厅堂,“一馆”为王昶纪念馆,“二园”分别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三湾”分别为三阳湾、轿子湾和弥陀湾。
(朱家角)
荡一叶小舟,悠然地在明晃晃的河道里游走,座座拱桥从头顶而过,听撑船的老人慢慢地讲着朱家角的古老传说——水声、桨声、笑声、吴语,在耳边汇成一曲曼妙的轻歌,在这“威尼斯”小镇上空回荡……
放生桥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看到这座桥,会让人联想到电视剧《梅花三弄·水云间》中杜芊芊站在桥头望风景的镜头:一身民国装扮的妙龄少女,一片江南水乡的优雅风情,唯美至极。
(朱家角)
站在这么一座大大的古桥上,视野很开阔,这是在别的江南水乡所感受不到的。所以,朱家角虽然有36座古桥散落在河港交错之处,但最负盛名的当数放生桥。来朱家角一定要在放生桥上站一会儿,打开自己的视角,重新审视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放生桥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看到这些数据,便能想象出来这座古桥的体积了。站在桥上的最高点,等待夕阳西下,这时候景区里的游客少了许多,桥上不再熙熙攘攘,朱家角的居民开始准备晚饭,时而还能看到一缕炊烟。
(朱家角)
暖色调的晚霞染红了半壁苍穹,云彩一朵朵地向天边归去,河水上瑟瑟地流淌着落日余晖的变调,房屋、小船、岸上的行人都成了一个个或浓或淡的剪影。而在桥上,作为一个观赏者,此时也极可能成为别人的风景。
就像卞之琳先生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风景也好,赏风景的人也罢,总之成全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终究是一种享受。
(周庄)
019:周庄在众多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周庄是最负盛名的一座,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曾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乡泽国,北接白蚬湖,南通南湖,一湾活水贯穿全镇,因此在周庄的第一感觉,是这里的水质良好。
这里,因为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而闻名天下;这里,是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的故乡;这里,让三毛潸然泪下;这里,让陈逸飞妙笔生花。这就是周庄。周庄像一朵睡莲,澄湖、淀山湖、南湖和30多条大小河流围绕全镇,交错成“井”字形河道。周庄古朴幽静,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古镇水乡独特的风韵。
(周庄)
桥,是水镇的亮点。14座古桥桥桥相望、桥桥相连,贯穿了水镇的交通,更构成了周庄独有的水乡神韵。周庄最负盛名的当数双桥和富安桥。双桥联袂而筑,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像极了古代的钥匙,所以又称钥匙桥。
1984年,旅美青年画家陈逸飞将双桥画成油画,取名《故乡的回忆》,在美国展出后又被美国人购买并赠送给邓小平。1985年,双桥被联合国选为首日封图案,从此驰名中外。
(周庄)
富安桥桥楼合璧,四端各有一座飞檐垂角、装饰富丽的楼阁,为江南桥楼之冠,是目前江南水乡仅存的桥楼建筑。桥边杨柳低垂,仲春时节,柳絮在风中轻舞飞扬,飘落在船上行人的肩上。在这里,你能真正体会到古诗中“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船楫好夷游”的意韵。
周庄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时建筑。这座仅仅0.4平方千米的古镇,坐落着近百座深宅大院,回环曲折。楼在桥边,窗在水上,粉墙黛瓦,飞檐翼然,墙垣斑驳。深褐的窗棂,雕花的隔屏,玲珑幽暗中却分明透出一份宽广明丽。
(周庄)
宅院的门外,是一段段青石板路,900年来,石板早已被人们磨得平整而光滑,散发出幽幽冷冷的光,人影可鉴。下雨时,石板在雨水的冲刷下,像一面面铜镜,映着青黛的屋檐和行人晃动的衣袂。也许,这其中也有一位姑娘,撑着雨伞,带着丁香般的哀怨,梦一般穿过雨巷。
周庄,最美的应该是她的夜景了。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小镇安静了下来,水镇小河环绕,高高的拱桥是人们步行的通道,机动车根本进不了小镇,这就使得小镇有了外界难得的寂静。看夜景,最好是在河边的茶楼里。
(周庄)
沏一壶周庄的阿婆茶,临窗而坐,河风带着湿润的水汽掠过两颊。在阿婆茶的清香里,看着对面客栈旧红的灯笼在风中轻摇,而灯笼下的木窗里,有情侣相对而坐,也有友人三五笑谈,暖暖的灯光,像极了《花样年华》里的温柔。再看河水,水中倒影摇曳,错落有致,偶有小船荡过,河水便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妩媚的光线。
周庄是大自然的杰作,自然的聪慧育成了她的清秀与灵气,她像一朵睡莲,躺在明湖绿水中,吴侬软语里,恬然美梦。我想,应该感谢世俗对她的遗忘,让我们在900年后的今天,仍能看到她古典安静的睡容。
(周庄)
是的,周庄是内敛而从容的,如诗人笔下的少女,“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周庄,始终美丽着、幽静着。
而在这里的幽静从容里,你可以分明看到回忆如沙漏,一点点流人心田。那些渐行渐远的黑白回忆,也在雕花的窗棂长年射不到阳光的阴凉里,慢慢归复平静,却也慢慢鲜明芬芳,夹在湿润的河风中,氤氲在你眼前。
(锦溪)
020:锦溪锦溪是一座拥有2000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旧称陈墓,处在昆山市西南隅,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距周庄镇八千米远,其名源于此地的一条古老河流锦溪。锦溪与澄湖、淀山湖、五保湖、矾清湖、白莲湖五湖连通,曾有“清波碧浪”之称。
相传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偏爱锦溪的山水,恋不忍离,金兵南下时陈妃投湖殉节,人们将陈妃葬于五保湖中,此即为江南著名的陈妃水冢,也是锦溪最著名、风景最美的一处景观。
(锦溪)
五保湖畔的莲池禅院,为孝宗下令所建,供超度陈妃香魂。孝宗为了怀念陈妃将锦溪更名为陈墓长达八个多世纪,直到1992年才恢复古名。行至五保湖畔,陈妃墓犹如一位美丽清纯的水乡女子,娉婷立于湖中。水冢周围蒹葭苍苍,湖中沙鸥云集,游船驶过,群鸟惊飞,绕墓三匝,无枝可依,其境令人思古连翩。
锦溪镇的主要景点有中国古砖瓦博物馆、文昌阁、古莲池等,其中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位于锦溪镇清代民居“丁宅”内,收藏各类古砖瓦珍品2300件,馆内珍藏最早的一块砖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锦溪)
文昌阁又称文星阁、片云阁,临水而起,有三层之高,黄墙朱檐,风铃叮当,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全镇风貌;古莲池隶属于莲池禅院,南宋孝宗帝钦赐御造的庙宇,水榭画舫一应俱全,是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佛门圣地。
锦溪因为有了陈妃的传说,而让人觉得神秘。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睡梦中的少女”,千年的传说伴随着水底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以及全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使锦溪古镇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锦溪)
可是,锦溪真的很“老”了。东汉时期,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的练兵场;三国争雄,东吴名臣张昭亦归葬于此;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大画家顾恺之,晚年长期隐居于此……这些,都见证着锦溪的沧桑。
今天的锦溪早已金剑沉埋,皇妃香消玉殒之地亦无迹可寻,但爬满青苔的石桥,幽深的沿河小巷中所散发出的古韵分明是时间慢慢沉淀的结果。
(锦溪)
“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是锦溪古镇的特色。在锦溪,最说不完的便是桥。三十六座桥,座座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典故传说。宋元明清保存下来的桥,更具人文牵系。桥梁密度为中国之最,赢得了“桥乡”之美誉。
沿着古桥散步,静听游船飘出的江南丝竹,流连两岸的枕河人家,在那一刹那,一切的一切都如几百年前的世界,瞬间如梦……
(锦溪)
在锦溪游览,沿着曲折的河道,古朴的石桥行走,可看见那绿水中倒映着白墙黑瓦,还有沿着河廊那成串的红灯笼。湖中的陈妃墓影影绰绰,古莲禅寺的钟声沉重悠远。偶尔还能见到一只只小船划过,留下一波波水痕,还有船娘那带着乡音的甜美歌声。
每当日出时分,镇上的主妇们提着竹篮在街上行走着,而吴侬软语让讨价还价变得如此悦耳。到了华灯初上之时,一切喧嚣都已平静。沿着河廊的红灯笼都亮了,映在河中,随着水波,灯光似乎都被微风吹碎了……
结束语世间纷繁复杂,扰乱心智,内心常渴望一股清流来洗涤心灵,以此来安抚自己的浮躁和不安。所以不由地想去那些充满底蕴的古村古镇,去那里体会不紧不慢的人生。
让自己随意地穿行于狭长绵延的古巷,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木屋前驻足观赏,在缓缓漂浮的乌篷船里听雨声,在吊脚楼里看远处的青山绿水……好像不安的心灵在这里才真正得到了抚慰。
也终于能体会周作人笔下“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样的精致和优雅,原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浪漫要在这样的地方才恰到好处。
请继续关注“星说旅游”,让我们在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文字里,去感受时光的流淌,去领略更多古村小镇里时光雕琢的痕迹,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21-30)》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