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排长神秘失踪,妻子寻找61年,8旬改嫁才知:对方就是丈夫

蓝江聊历史文化 2024-11-10 22:38:57

引言:

1936年的四川,战火纷飞。21岁的邱大明刚升任排长,与17岁的李德芳喜结连理。谁知婚后仅4个月,邱大明便因军令离开,从此杳无音信。李德芳在漫长的等待中从青春少女变成白发老妪,却始终未放弃寻找丈夫的踪迹。61年间,她走过四川、重庆的大街小巷,经历了第二次婚姻,改过名字,收养了两个孩子。直到1997年,年近八旬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下,竟发现自己即将再婚的对象正是失踪多年的丈夫邱大明。这段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寻夫之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这对老人重逢时,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命运为何要让他们兜如此大的圈子才重逢?

一、战火中的姻缘(1936)

1936年春末,川军第二十四军驻扎在四川成都郊外的军营里。这支部队刚从泸州调防而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21岁的邱大明在部队里刚升任排长,他身材挺拔,面容坚毅,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军官。

部队驻扎期间,军需处的司务长张德高发现邱大明不仅军事才能出众,为人也十分正直。恰巧张德高的姑姑家住在成都西门街,有一个17岁的女儿李德芳。李家在当地经营着一间布庄,生意虽不大,但也能维持生计。

那时的成都,虽然战事尚未波及,但已经能感受到战争的阴云。街面上不时能看到军队调动的景象,各家各户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李德芳虽然没有机会上学堂,但在家中跟随母亲学习女红,也识得一些字,更重要的是性格温婉贤淑。

六月初的一个午后,张德高特意安排了一场不期而遇。他带着姑姑和李德芳到军营附近的茶馆用茶,而邱大明正好带队路过。这一次偶遇让李德芳的母亲对邱大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张德高便开始着手撮合这门亲事。他先是托人打听了邱大明在军中的表现,又让人暗中打探了邱家在重庆的家世。得知邱家虽不富裕但为人正直后,张德高便向姑姑推荐起这门亲事。

在那个年代,军人的婚事往往都比较仓促。邱大明与李德芳的婚礼就在六月底举行。因为军令所限,邱家人无法从重庆赶来。婚礼在李家的布庄后院举行,摆了三桌酒席。李德芳穿着一身大红喜袍,按照当地习俗,新人先是拜过天地,又给李家父母敬了茶。

婚后小两口租住在西门街的一间小院里。邱大明每天出操训练,李德芳则在家里操持家务,偶尔也帮衬布庄的生意。虽然生活简单,但年轻夫妻倒也其乐融融。李德芳常常会给丈夫熬些姜汤,为他缓解训练后的疲劳。

这段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全国局势的变化,川军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整编。九月底,邱大明接到军令,部队即将调往湘西。临行前,邱大明将自己的一些随身物品和一块怀表交给了李德芳保管,承诺待战事平定就回来接她。

二、生离死别(1936-1941)

1936年10月,邱大明随部队离开四川时,正值秋收季节。部队先是向东开进,经过重庆时,邱大明托战友带了一封信回家,告知父母自己已完婚的消息。随后部队转向南行,经过贵州直奔湖南。

当时的湖南形势紧张,日军频频在长江沿岸活动。邱大明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第九战区,驻扎在长沙北郊。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正式开始。邱大明的部队被派往长沙城外设防,准备迎击日军南下的可能进攻。

1938年初,日军开始了对武汉的进攻。为了配合武汉会战,邱大明所在的部队在长沙城外与日军展开激战。在一次阻击战中,邱大明带领排里的弟兄们守卫一处战略要地。日军的炮火猛烈,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

就在这次战斗中,一发迫击炮弹在邱大明身边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腿和后背。在战友的掩护下,重伤的邱大明被送往后方的野战医院。由于伤势严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邱大明在医院里躺了整整三个月。

等到伤势稍好,邱大明却发现自己的左腿落下了残疾,不能再继续担任前线作战任务。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便将他调往湖南省的水上公安部门工作。这一调动使得邱大明失去了与四川老家和李德芳联系的渠道。

1939年底,长沙会战爆发。战火使得邱大明所在的水上公安部门被迫南迁。在撤退的混乱中,邱大明随身携带的通讯册遗失,里面记载着李德芳在四川的详细地址。此后,他虽然多次托人打听四川的消息,但战乱频繁,消息难以传递。

1940年春天,邱大明终于有机会派人回四川打探消息。然而战事频繁,道路被封锁,信使在途中遭遇空袭,未能抵达目的地。这次失败的联络之后,邱大明又陆续尝试过几次,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1941年初,日军对长江流域发起新一轮进攻。邱大明所在的水上公安部门再次被迫转移。这一次,他们撤退到了更偏远的地区。通讯设施几乎完全中断,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邱大明不得不暂时放弃了与家乡联系的尝试。

那时的湖南,已经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每天都有大量的难民从北方南下,军队的调动也十分频繁。邱大明虽然已经不在前线作战,但水上公安的工作同样危险而繁重。他们要负责维持水上交通秩序,打击敌特分子的渗透活动,协助军队运送物资。

三、艰难寻夫路(1941-1954)

1941年春天,李德芳开始了漫长的寻夫之路。战争年代的四川,每天都有大量的军队调动消息。她先是在成都城内打听,每天清晨就带着邱大明留下的怀表,在军营附近守候,希望能遇到熟悉的战友。

同年夏天,一位从湖南返回的军医告诉她,曾在长沙的野战医院见过邱大明。这个消息让李德芳决定前往湖南寻找。她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件值钱物件,千里迢迢赶往长沙。然而到达时,战事已经过去,野战医院早已搬迁。

1942年,李德芳回到重庆,在邱家的老宅前守候了整整一个月。但邱家人也已经因战乱搬迁,只剩下一户邻居告诉她,邱家去了江津。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江津,却扑了个空。

为了维持生计,李德芳在重庆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店铺就开在码头附近,方便打听过往军人的消息。1943年,她加入了当地的寻亲志愿者团队,一边帮助其他寻亲的人,一边继续打探丈夫的下落。

1944年冬天,李德芳在重庆街头突发急病,被路过的况明送到医院。况明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战争中失去家人的受害者。他主动帮助李德芳料理店铺,渐渐地两人建立了感情。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德芳参与了地方民兵组织的工作。这个组织主要负责协助退伍军人返乡,她希望能从中找到邱大明的线索。同时,她还在重庆《团结报》上刊登寻人启事,但始终没有收到回应。

1947年,李德芳在街边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她将孩子抱回家收养,取名小芹。两年后,她又收养了一个男婴,取名小明。况明对她的善举十分支持,主动承担起抚养两个孩子的责任。

1950年,在多位街坊邻居的劝说下,已经34岁的李德芳与况明成婚。婚后,她仍继续经营着杂货店,店里专门设有一个记事本,记录着过往军人提供的各种消息。

1952年,李德芳加入了重庆市新成立的退伍军人家属互助会。通过这个组织,她认识了许多与她有着相似经历的妇女。她们互相帮助,共同寻找失散的亲人。

1954年初,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了李德芳保存多年的书信和照片。这次打击之后,她将杂货店转让,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了重庆郊区。在那里,她开始了新的生活,但从未放弃打探邱大明的消息。每个月,她都会抽时间去城里的退伍军人服务站询问,盼望能得到一点线索。

四、命运转折(1954-1997)

1954年后,邱大明在湖南定居下来,在岳阳水上公安局担任文书工作。因为左腿落下残疾,组织上给他安排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每天整理文件、记录航运日志,偶尔也参与接待退伍军人的工作。

1956年,邱大明通过单位介绍认识了同在水上公安局工作的通讯员张秀英。张秀英的丈夫在抗战中牺牲,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两人都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组建了新的家庭。

1960年代初,邱大明开始在长江沿岸各个港口轮岗工作。从岳阳到武汉,再到重庆,他走遍了长江中下游的主要港口。每到一处,他都会打听四川老家和李德芳的消息,但战后的社会变迁太大,很多地方都已经面目全非。

1970年,邱大明调任重庆港务处办公室主任。这是他时隔多年后第一次回到重庆工作。他曾去过西门街寻找,但那里早已改造成新的街区。他打听过李家的布庄,却发现那条街上的店铺都已经易主,昔日的街坊邻居也都搬走了。

1980年,张秀英因病去世。邱大明独自抚养继女长大,直到她考上大学。此后,他退休在家,经常去江边钓鱼,与一群退休的老伙计们聊天。在闲谈中,他偶尔会提起年轻时在四川的经历。

1990年,重庆老年活动中心成立,邱大明成为常客。他每周都去那里下棋,认识了不少老年朋友。其中有一位姓王的退休教师,听说他的经历后,建议他在老年活动中心的布告栏上贴寻人启事。

1995年,邱大明的继女从北京调回重庆工作,希望父亲能搬去和她同住。但他习惯了在江边的生活,婉拒了女儿的建议,仍在原来的家中居住。每天清晨,他都会去江边散步,看着来往的船只。

1997年春天,重庆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联谊活动。邱大明在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同样独居的老太太。两人聊起往事,发现都有过相似的经历。这位老太太说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丈夫是一名川军军官。

一次闲聊中,老太太提到自己保存着一块旧怀表。当她拿出怀表时,邱大明仔细端详,发现表背刻着"邱"字。这块怀表正是他在1936年离开时交给李德芳保管的。而这位老太太,就是他分别六十一年的发妻李德芳。

这次偶遇犹如天意安排。当年的青年军官如今已是白发老人,当初的少女新娘也已年近古稀。命运让他们在相隔一甲子后重逢,就在他们最初相识的重庆。

五、重逢晚年(1997-2005)

1997年春天的重逢后,邱大明和李德芳开始频繁见面。他们常在江边的长椅上坐着,讲述这六十多年来各自的经历。邱大明说起了在湖南的水上公安工作,李德芳则讲述了她在重庆开杂货店的日子。

1998年夏天,两位老人决定补办一场婚礼。他们的子女都支持这个决定。邱大明的继女特地从北京请假回来,李德芳收养的小芹和小明也都到场祝福。婚礼在重庆老年活动中心举行,来参加的都是相熟多年的老年朋友。

1999年,邱大明搬到了李德芳居住的小区。两位老人开始了新的生活。每天清晨,他们一起去江边散步,傍晚则在家里翻看各自保存的老照片。李德芳收藏的那些军队通讯薄和邱大明的工作记录本,成了他们重温往事的珍贵资料。

2000年,邱大明的老战友王铁生来重庆探望。这位曾经和邱大明并肩作战的老兵,当年亲眼目睹了邱大明负伤的场景。通过王铁生的讲述,李德芳终于知道了丈夫在战场上负伤的详细经过。

2001年,重庆电视台得知了两位老人的故事,特地来做了一期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年轻人写信给电视台,表示被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姻缘所感动。

2002年,邱大明和李德芳被评为"重庆市模范老年夫妻"。在领奖现场,主持人请他们讲述相识、分离到重逢的经历。这段故事被《重庆晚报》整理成专题报道,在当地传为佳话。

2003年,两位老人决定将自己保存的历史资料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这些资料包括军队通讯册、工作日志、老照片等,成为了见证那个特殊年代的珍贵史料。博物馆还专门为这些物件设立了"战争与团圆"专题展区。

2004年春节,邱大明和李德芳的五个子女齐聚一堂。邱大明的继女带着外孙来看望,李德芳收养的两个子女也带着家人前来团聚。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听两位老人讲述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2005年初,邱大明因病住院。在医院期间,李德芳一直守在床前照料。他们的子女轮流前来探望,医院的医护人员也被这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所打动。那块见证了他们重逢的老怀表,一直被李德芳贴身收藏,成为了他们之间最特别的信物。

2005年5月,邱大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安详离世,享年89岁。临终前,他将那块记载着两人情缘的老怀表交给了李德芳,嘱咐她好好保管。这块怀表见证了他们年轻时的相识、中年时的分离,也见证了晚年时的重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