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安全问题日渐受到重视。在芯片补贴等政策推动下,各地区逐渐加强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欧美是两大典型代表,二者希望吸引大型芯片制造商在当地建厂。不过,它们能得偿所愿,改变全球半导体产能格局中亚洲独大的局面吗?
即使欧美产能增加
亚洲仍是半导体产业中心?
对于上述问题,近期ASM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 Fouquet给出了他的答案。
Christophe Fouquet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他此前参加了台积电在德国德勒斯登的动土典礼。他认为,欧洲和美国不仅需要建立有补贴的芯片厂,还要对产业的形态产生真正影响,长期必须解决成本与弹性问题,才能真正发展生态系统。
Fouquet认为,欧美若要成功,必须改善半导体制造的经济模式,不能以更高成本生产非常不可行的东西,补贴政策是短暂的,是为了创造时间与空间,根本解决更具结构性的问题。欧洲在半导体的主要优势在于优秀的人才和可再生能源。
Christophe Fouquet认为,西方国家芯片产能增加,不太可能改变半导体产业势力的平衡。即使欧美在补贴政策下扶植新的半导体厂,Fouquet认为芯片产能成长步伐仍将放缓,亚洲在未来许多年仍是主要制造领导地区。
据业界透露,造晶圆厂扩充产能面临极大成本难题。晶圆厂成本构成主要涉及土地与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运营和维护等,一座现代化的晶圆厂成本数以百亿美元计算;不同地区的晶圆厂建设成本也存在差异。欧美地区,由于需要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完善产业链等,晶圆厂的建设成本可能更高。
与之相比,亚洲市场由于产业链完善、人才储备丰富、政策支持等因素,晶圆厂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亚洲芯片工厂,风景独好?
得益于部分市场需求复苏,加上全球各地芯片补贴利好政策推动,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值持续增长。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9月调查显示, 受AI布局加上供应链库存改善影响,2025年晶圆代工产值将年增20%,优于2024年的16%。
另据业界透露,各地区半导体产能布局中,亚洲发展一枝独秀。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主要市场每月产能名列前茅,之后才是欧美市场。
除了主流市场外,近年亚洲还涌现了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为代表的半导体制造新势力。
新加坡是东南亚半导体生产重镇,具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材料、分销等各个环节的半导体完整产业链,包括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美光、格芯、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日月光等许多半导体企业纷纷在新加坡开设分公司或扩大工厂。其中,晶圆代工领就有台积电、格芯、联电、世界先进在此建厂,涉及8英寸以及12英寸工厂。
马来西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封测端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球半导体观察不完全统计,约50家半导体企业先后在马来西亚布局后道封测厂,包括英特尔、美光、德州仪器、恩智浦、日月光、安世半导体、英飞凌、华天科技、通富微电、苏州固锝、瑞萨电子、安森美、安靠、意法半导体等。
目前,越南已经吸引了英特尔、日月光、三星电子、安靠、高通、安森美、瑞萨、TI、NXP、美满、新思科技、恒诺微电子、安培等外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半导体产业是越南9个国家级产品之一,已被列入越南未来30~50年国家发展重点之一。按照规划,在2040年-2050年,越南将形成至少300家设计企业、3家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厂、20家半导体产品封装测试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