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孤高傲冷,暗香沁人。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登飞来峰》等。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背景资料】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赏析:
这是一首有名的咏物言志诗。全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幽香远飘,赞美了梅花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诗人也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品格。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第二首
俊俏傲骨,谦虚脱俗。
《卜算子·咏梅》
近现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欣赏: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反用陆游同调同题词意而创作的咏物词。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全词运用逆向思维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等手法,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立春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万物复苏的标志。正如诗中所说,“风雨送春归”,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新的季节即将来临。“飞雪迎春到”,虽然严冬依然存在,但春天的脚步却越来越近了。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时光的变迁和季节的更替。
“已是悬崖百丈冰”,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考验后,梅花已经在悬崖峭壁上盛开了。“犹有花枝俏”,梅花不仅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放弃生长,反而开得更艳丽、更精神。这是对梅花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精神的赞美。
接下来,“俏也不争春”,梅花不仅美丽,而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会与其他花卉争抢春天的恩宠。“只把春来报”,它不仅开放自己美丽的花朵,还用自己的香气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最后,“待到山花烂漫时”,当春天到来,百花齐放的时候,梅花却在丛中微笑着默默奉献它的美丽和芳香。“她在丛中笑”,这不仅是梅花内心的喜悦和对春天的期待,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要勇敢面对、顽强拼搏,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一年。
第三首
饱经风霜,本色依旧。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站外,断桥边,梅花默默地盛开。傍晚至,风雨来,不惧一轮新摧残。
译文:梅花不介意风吹雨打,不在乎无人过问,不屑于同百花争艳,即使它飘零在地被碾做了泥土,它的幽清香依然如故。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人到中年几经贬谪后。他一生酷爱梅花,曾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诗句,这首《卜算子》就是他以梅花自况的一首词,词中梅花的处境,也可以理解为陆游自己的遭遇。 ♣️赏析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两首词均以梅言志,都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奋斗不息。意境却截然不同,当年更喜欢陆游的那首。随着近来深入读毛选,心境和从前发生许多变化,再读这两首词,则更喜爱毛主席词中的意境。
面对暴雪严寒,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孤独高洁、坚贞自守、矢志不渝的,宁可成泥作尘,也要保留灵魂中那缕“馨香”,敬佩之余,更多的是心痛和无奈。而毛主席笔下的梅花,不屈不挠,绽放在百丈寒冰之下,一枝独俏,笑傲严寒,梅花冰清玉洁的风骨情操和乐观主义展现无遗。
四季更迭,冬是春的序幕,百丈寒冰终会消融,山花总会烂漫盛开。
第四首
冰肌玉骨,别样清幽。
《眼儿媚·咏梅》
清代·纳兰性德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气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赏析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纳兰说,不要把雪花当做是梅的淡雅妆饰,梅自身就有着白色霓裳的美丽。雪花是天外之花,别有根芽,虽轻灵脱俗却没有梅的一缕香魂,因而这样的一种纯洁幽香、超凡脱俗的美,只有梅才有。“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在这雪花飞舞的寒冬,梅是清幽的。百花凋零,草木萧条,梅却散发幽香,灿烂微笑。不要走近东墙接近她。梅花不是什么名贵之花。它是严冬万物萧条中的一抹淡雅,因而它美得凄绝。梅花是美的,但它生性高洁,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随黄叶舞西风。李易安词巾的“故应难看梅花”和纳兰的“莫近东墙”,说的部是梅花品格的高尚纯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梅的冰清玉洁,让人心生敬仰,纳兰说它是“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梅的冰肌玉骨是上苍的恩赐。它不同于尘世中的俗花,忙着争奇斗艳:梅不屑与它们争舂,只把春来报,因而,上苍除了赐予它冰肌玉骨的风采,同时还给它孤高、寥落和凄凉。在寒冷遥远的冬夜里,清冷的炯雾和清凉的明月笼罩着它,只留一束疏散的影子横映在窗纱上。纳兰在每一个冬夜看到的都是“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的景象,纳兰没有说他看后的心境,却把整个凄冷的氛围传递给读者,让我们和他一同感受那样的情怀。
在这首词中,纳兰通篇没有写一个“梅”字,却字字句句都在写梅;通篇没写一个“人”字,却无处不见人的影子。写梅花的品格,实则是写人的品格。词中对梅骨、梅神、梅魂的咏叹和赞美。林逋因为心中有“梅妻”,所以才能写出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世芳姿,纳兰爱表妹,写出这首词。
情到深处情转薄,纳兰才有“莫近东墙”之说。他不爱春天里的万紫千红,却独爱严冬里在烟雾和冷月笼罩下的梅花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枝梅在纳兰心中独一无二。借梅花写人是纳兰的真意。冰肌玉骨是写人,别样清幽也是写人。纳兰夜夜面对梅的“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睹物思人,在寂静的夜空,遥望明月,纳兰嗅着梅的清香,度过漫漫长夜,他一夜无眠。
这首词中多化用前人的诗词,但妙笔天成,神韵自出,浑然无痕,另成意境。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二十年),明末东林书院创建人顾宪成的四世孙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纳兰容若前去相送,二人在长亭惜别之际,纳兰写了一首词赠给顾贞观,这首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寥寥数语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首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提及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历代诗人所创作的数以万计的诗词中,若论最感人的情诗,这首诗必然会上榜,而且必然名列前茅。“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给人以无限遐想,也道尽了感情世界里的心酸,仿佛就在说“我认识一个少女,她正掂量着,被冷落的初遇”。这句诗的美,在将一份感情的悲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初遇是最美的,似两道陌生的闪电交汇在一起,那光芒四射的一下触碰,足以将两片混乱的思索缠绕在一起,剪不断而理还乱,这大概就是我们能幻想到最美的遇见了,它是美好的,结局是悲伤的,所以,那一刻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纳兰容若的诗歌很美,悲伤或惆怅的美,有一种花间词的风骨,也难怪被王国维评价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第五首
幽独清高,恬淡自适。
《山园小梅》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背景:
这组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喜梅与鹤,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这首诗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首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梅花美丽与高洁的诗。全诗虽没有一个“梅”字,却句句都写梅。
首联写梅花独放。“众芳摇落”一句将百花的凋零衰败与梅花的明媚艳丽作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梅花卓尔不群的清姿。“占尽”二字,谓梅花将小园的风光全部占尽,暗含众人皆浊唯我独清之意。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历来最为人称道,集中写梅花的姿态,为读者描画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梅韵,写出了梅花倒映于清浅的水中轻波摇曳的闲适之态和黄昏时在朦胧的月色中轻轻浮动、暗香四溢的婀娜之姿。
颈联从侧面写梅花孤洁之美,用“霜禽偷眼”和“粉蝶断魂”形象传神地写出对梅花的爱慕之情。
尾联由梅花而及人,落笔在诗人对梅的亲昵上。这种一往情深的表白,既独特又真切感人。
全诗使用形象化的拟人手法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许”式的表白,更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成为写梅的名篇,“暗香疏影”也由此成为梅花的代称。
这首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
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山园小梅·其一》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
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
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
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