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刚开始,欧盟就有点招架不住,德国损失300亿,意大利受波及

初八没烦恼 2024-10-30 15:22:11

近段时间欧盟对于中国可没少挑事,先是在税务上挑衅中国,而后又在台湾问题上惹怒中国,他们选择惹怒中国当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可中国刚刚打响反制的第一枪,欧盟就已经坐不住了,德国损失300亿,意大利也受到波及。

那么欧盟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中国?中国又是如何反制的呢?

中欧电动车战局

德国这个欧洲工业的引擎,最近却笼罩在一股不安的氛围中,两家大型动力电池工厂的建设项目突然叫停,复工时间遥遥无期300亿的投资仿佛石沉大海。

消息一出,整个欧洲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都为之震动,因为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关系到欧洲能否在未来掌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命脉,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欧盟自己。

这场风暴的中心,是中欧之间日益紧张的电动汽车贸易关系,欧盟委员会近期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起了反补贴的大棒,声称要保护欧洲本土企业,却在谈判桌上耍起了花招,最终引火烧身,让德国和意大利率先尝到了苦果。

事情还要从今年10月初说起,欧盟委员会不顾中方的一再反对,执意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草案。

尽管欧盟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缓兵之计,在随后的八轮谈判中,欧盟方面始终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不断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试图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逼到墙角。

中方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欧盟能够制定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对所有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一视同仁,然而欧盟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坚持认为,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价格标准,甚至连同一品牌下的不同车型都要区别对待。

这种“区别对待”的背后,是欧盟想要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各个击破的险恶用心,他们试图利用中国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通过“私聊”的方式,逐个与中国企业谈判,迫使他们接受欧盟提出的不平等条件。

这种做法,不仅严重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更是对中国企业的一种侮辱和挑衅,欧盟委员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不惜采取“绕开”中国官方谈判代表的方式,直接与部分中国企业进行“私聊”,这种背地里搞小动作的行为,被中国媒体称为“耍阴招”。

中国外交部对此事高度关注,并明确表示,欧盟的行为不利于谈判的进行,希望欧方能够充分展现诚意,认真对待业界的核心关切,在当前磋商的基础上尽早达成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然而欧盟方面似乎并没有将中方的警告放在心上,据中国机电商会透露欧盟委员会不仅拒绝了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方案,还继续与个别中国企业进行单独接触,试图以“私下交易”的方式瓦解中方的谈判筹码。

中国机电商会作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代表,在此次谈判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8月24日,中国机电商会就代表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向欧盟提出了价格承诺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欧方的诉求,并展现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然而却遭到了欧盟的无理拒绝。

欧盟的“偷袭”行为,最终激怒了中方,中国政府果断叫停了所有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建厂和扩充项目,甚至连品牌宣传工作也一并叫停,这一反制措施犹如一记重拳,狠狠地打在了欧盟的软肋上,那就是德国!

德国受到的反制

一直以来德国都是欧洲汽车工业的领头羊,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德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被削弱,为了应对挑战,德国政府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将其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德国自身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德国企业纷纷寻求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此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德国企业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计划在德国投资建设大型动力电池工厂。

这些合作项目,原本被视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强心针”,然而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却给这些合作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中方叫停在欧投资的消息传来德国企业顿时慌了神,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德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当然了这次受到牵连的也不止是德国,意大利也受到了波及。

受波及的意大利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在今年7月访华期间,主动邀请中国车企前往意大利投资建厂,以绕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壁垒,当时中意双方就此事进行了深入的磋商,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仅仅过了一个月,意大利却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中投下了赞成票。

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对意大利的信任,中方随即宣布,暂停所有中国车企在意大利的建厂计划,消息一出意大利汽车行业一片哗然。

意大利汽车工业近年来发展缓慢,急需外来投资来帮助,中国车企的投资,原本被视为意大利汽车工业的“救命稻草”,意大利政府的短视行为,却亲手葬送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双方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以更加务实高效的行动,共同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

回到这场电动汽车战局,中方已明确释放信号,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底线也绝不容触碰,欧盟是时候认真思考,究竟是选择合作共赢,还是继续沉迷于零和博弈,毕竟在这场关乎未来的较量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信源:环球网--“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

0 阅读:248
评论列表
  • 2024-11-03 18:44

    是怕中企的专利。欧在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