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姓始祖大费(伯益)佐禹平治水土和调驯鸟兽有功,被帝舜赐嬴姓。调驯鸟兽是长期与鸟兽相处,掌握鸟兽的生育、生活、生长规律和特性,根据人类需要,加以驯化,利用鸟兽的特性特长,为人类服务的过程。驯服鸟兽对于预见和判断不同季节,安排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指导生活生产;对于保有稳定的肉食,提高人类体质;对于使用牛马等大型畜力,建设大型公共工程和远距离运输、贸易,具有重要作用。伯益驯服鸟兽对后世畜牧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因为伯益驯服鸟兽,方有《史记》记载的“相土作乘马”“胲作服牛”。王亥、相土皆为商人先公。
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家禽家畜种类就有猪、牛、狗、羊和鸡,而马骨在旧石器时代的山西峙峪遗址、山东沂源猿人化石地点、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济南龙山等文化遗址中都出土过,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已有少量的野马被驯化成家畜,直到商代墓中才有了较多马车随葬品,主要是上层社会交通的工具。之后,高级贵族的马拉车较为普遍,车兵、骑兵兴起,改变了作战样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马匹的质量和数量也成为衡量国力军力的重要指标。
1、嬴姓部族善驾驭,为商朝建立和发展功不可没。根据文献记载,夏初已有马拉战车。《尚书·甘誓》是夏朝初年夏后启讨伐有扈氏的誓师词。誓词中对军队的具体作战要求是:“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这段话反映出当时不仅有马有车,而且还进行车战。一辆战车上配备了车左、车右、御手等三名甲士,组成一个战斗单位。
夏末,伯益之后裔费昌率领族人去夏归商,为汤御,败桀于鸣条。因为嬴姓部族善于驯马和驾驭,在商灭夏战争和开疆拓土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商代时,“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伯益后裔经过夏朝的蛰伏和沉寂,在商朝依靠祖传的驯马和驾驭技能,实现了家族复兴,也成就了商王朝。
2、嬴姓部族因好马善御而在低谷中崛起。商末周初,伯益后裔遭受沉重打击,蜚廉逃亡,恶来被杀,尤其是武庚叛乱,嬴姓部族参与其中,周公东征诛杀蜚廉,其族人被迁往遥远的西域,直到西周穆王时才因为善驾驭而幸于穆王。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而蜚廉的另一支后人非子,也因为好马及畜而复兴家族。根据《史记》记载,至少从秦人先祖大骆开始,犬丘便成为大骆一支的根据地,非子作为大骆的庶子,起初也生活在犬丘(恶来生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即秦非子),后来周孝王听说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便召非子在汧渭之间主持马政,因为成效显著,受到周孝王赏识,遂被周孝王封于秦邑为附庸,并获赐嬴姓,“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此时秦族成员至少已经在西方戎狄区域生活了二百多年。
《史记·秦本纪》载:“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犬丘大骆之族被西戎灭掉,秦人力量只剩下非子一支。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在位23年),秦为捍卫周王室同西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公元前825年,秦仲奉周宣王之命讨伐西戎,但出师不利,最后自己也在公元前822年的伐戎中丧命。秦仲死后,周宣王又召秦仲的儿子庄公昆弟五人领兵七千同西戎作战。这一次取得很大胜利,夺回了被西戎占领的犬丘。犬丘曾是周孝王时秦人的居住地。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地位略高于附庸,并将原大骆地犬丘一并封给庄公,秦在周王室衰落中开始强大。
嬴姓部族好马和善御,不仅对家族复兴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西周驱逐和击败戎夷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周精锐禁卫军公戎车有强悍的战斗力,与嬴秦人好马和善御有直接关系,体现在养育优质马匹和传授善御技能,打造强大的车兵部队。
西周武装力量大体由西六师、殷八师、公戎车和诸侯部队构成。公戎车,是具有常备军性质的王室禁卫军。《周礼》云:“巾车掌公车之政令。”郑注“公犹官也。”公戎车即国家武装战车,归王室掌控,一般由天子直接指挥,或授权卿士、高级军事将领指挥。编制为“百乘,厮驭二百,徒千。”公戎车实为车兵组合,战车与徒兵协同作战。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和西周青铜器铭文记载,周厉王时期对淮夷、东夷、犬戎的战争,公戎车虽不及西六师或殷八师人数众多,但其战斗力强悍,表现神勇,是抵御外侮、镇静王廷的精锐之师。
周厉王时,鄂侯亲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至于芮国,剑指京畿。面对来势凶猛的叛军,周朝野震动,认为是上天降临的一场大灾难。
厉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讨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气愤至极的厉王动用主力部队扑伐鄂侯驭方及其叛军,并严令无论老幼,斩尽杀绝。然而,貌似威武的周师,面对强敌却惊恐万状,难以抵挡鄂侯率领的联军进攻。虽有晋侯、敔率部击敌,有所斩获,但无以左右战局。无奈,武公只得遣禹率公戎车百乘、厮驭二百、徒千人,投入战斗。公戎车,本是守卫王宫和都城之师,一般不出动对外作战,此次在西六师、殷八师伐鄂失利,形势岌岌可危的紧要关头,不得不出战。公戎车参战后,战争开始出现转机。禹指挥公戎车展开反击,对叛军穷追猛打,一直追打到鄂都(或应在随州),擒获鄂侯驭方,并将其兵民无论寿幼杀戮无遗,一举灭掉鄂国。
3、秦人在统一战争中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秦人善于养马驭马的传统和适于马匹生长的环境,使得秦人在马政管理和应用马匹于战争中的能力,都强于农耕民族。《六韬·武骑士》中言:“选骑士之法,取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弛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秦国对骑士的选拔是很严格的,骑士的素质也非常高。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在秦、赵两军僵持,久攻不下之际,秦军出动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进击赵国后方,将赵军截断为彼此孤立的两处。在赵军被分割的同时,秦军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使赵军被困,四十六日无粮,赵括率军突围中箭而死,四十万赵军被迫投降,后全部被坑杀(极少数年纪小的除外),秦国取得了统一中国的关键性胜利。
长平之战,秦国把骑兵作为奇兵,发挥骑兵的快速、灵活、多变和远程奔袭、短促冲击的独特作用,完成了秦国的军事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如实施包围、穿插分割、断绝粮道等,为秦军打破战争僵局,赢得战争主动并最终取得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赵军反应迟缓、机械呆板,骑兵无所作为,这也是赵国军队惨败的重要原因。
秦国骑兵部队的军事素养和战斗力,也可以从刘邦组建的骑兵军团上窥斑见豹。
刘邦自起兵以来,基本上依靠步兵和车兵作战,军队中没有专门的骑兵部队。彭城大战,56万联军被项羽3万骑兵突袭击溃,继而尾随追击,刘邦险些做了俘虏。骑兵的快速灵活和强大的突击能力,让刘邦大为震惊,痛感骑兵的重要,于是决定组建骑兵军团。而新组建的骑兵军团,几乎是清一色的原秦国骑兵。刘邦任命灌婴为骑将,原秦骑兵将校李必和骆甲为左右校尉,指挥骑兵军团。这支骑兵部队,在灭楚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垓下之战,楚霸王项羽为吕子童等五位原旧秦军的骑士所迫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