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位置那么好,为什么历代王朝没有定都在山东?

秋珊说文化 2025-01-01 09:10:38

在我国的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从秦朝开始算,定都时间最长的是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也是定都时间比较长的城市,可如果你细看的话,会发现山东除了那些割据政权以外,好像就没有王朝在山东定都。要知道山东的发展很早,从春秋时期的齐国开始,山东就是东海之滨,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庶。

当时齐国的国都临淄城是七国最繁华的城市,直到五国伐齐,临淄城受到五国联军的洗劫,可田单复齐后,临淄虽不如以前,可还是快速发展起来了。而随着秦朝统一天下后,山东的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北通燕云、南御吴越、东临大海、西面又背靠中原。在山东境内,平原和河流交错,等到了隋唐之后,京杭大运河又通过山东沟通南北,坐拥漕运之利。可是可以看到,秦朝统一天下后,后面的朝代除了那些割据一地的政权才很少会定都山东。

山东除了有优势外,它也有很大的劣势。你可以看到在历史上的割据政权,在山东定都的,很难进入中原大舞台中。耳熟能详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宋,可春秋战国时期太早,大一统思想没有深入人心,主要还是国家太多。一个诸侯占据的地盘有限,本来最多只有一省之地,不定都在那个省,定都在哪?后面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有条件的,也不会定都在山东,根本原因还是地形平坦,无险可守。山东虽然是丘陵地带,可丘陵的高度太低,古代行军很容易跨越。

而且看到山东的地形后,你可以看到山东只有西边一面依靠中原,这在古代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如果敌人从西边平原长驱直入。在山东的割据政权就没有了后路,毕竟后面是大海,很容易就亡国。具体可以看到战国中期的五国伐齐,五国伐齐时的齐国,刚刚灭亡宋国,是当时跟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却在诸侯攻下济水防线后就无计可施,最终灭亡。与之相反的是秦国的关中地区,秦国在关中平原上,东边是函谷关,与诸侯通过黄河相望。关中平原后方还有着大片的腹地,你可以看到历史上几次合纵伐秦,都以失败告终。就算孟尝君曾攻下过秦国的函谷关,可还是让秦国度过了危难。

山东独特的地形,表明它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景,如果你统治的地区包括中原和山东地区,那么你也不会把国都定在山东,肯定是要向外发展。定居在中原可以将领土向河南河北,乃至江淮地区发展,成为北方之王,而你蜗居在山东,运气好的话也就是北方王,可如果你衰落之后,连个大后方都没有,等待你的只能是灭亡。

可如果你说我不想统一天下,只想要偏安一方,定都在山东行吗?

肯定也是不行的,从历史上的经验来看,你想要长时间割据一方就要有一块安稳的基本盘,典型的代表就是南京和成都,占据了南京,你就拥有了长江天险,坐拥南京,你就可以跟北方割据的政权有一战之力,你可以参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伐宋,当时拓跋焘多次击败刘宋,可也只能饮马长江,不能前进一步。可这就有人说了,你为什么不定都在山东,通过山东来守卫整个江南,只能说理想很好,可现实很骨感。你的基本盘在江南,可你却定都在山东。危险很大,可以参考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难。

朱棣在跟建文帝争夺天下时,铁铉和盛庸就守住了山东,让燕军不能前进一步。可结果呢,人家直接绕开你,从苏北进攻南京,你倒是天子守国门了,可你剩的只有一个国门。而成都自不用多说,位于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你守住重要关隘,就可以偏安一时,而江南和川蜀这些地方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地势和人口优势,可以跟北方政权抗衡。而山东还是因为没有腹地,如果是大一统王朝就更不会考虑山东了,山东无险就不用多说了,山东的耕地不足以供养一个大帝国。还是得从别的地方运粮食,无险还没有资源的地方,谁会定都在此。

山东这块地方不足以辐射到南方和北方,而我国大一统王朝,从秦朝始,甚至连占据多地的割据政权都没有选择山东,是他们早就看到了山东的不足之处,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历代王朝来纵向对比一下。

从秦朝开始,定都在咸阳,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是秦国的基本盘,关中地区背靠秦国的大粮仓巴蜀之地,定都咸阳,可以向东压制关东六国,巴蜀之地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补充,更不用说关中平原是秦人经营了近600年的地盘,有庞大的人员基础。而且还有崤函之险,可以在王朝衰落时作为缓冲。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胡亥会继承皇位,在加上赵高的辅佐,天下皆乱,关中的地势也救不了秦朝。

秦朝之后就是汉朝,刘邦不是六国的贵族,所以没有对六国的归属感,相反,刘邦在入关中时,约法三章,受到了秦人的拥戴。在统一天下后,定都关中是最好的选择,而反观刘邦的对手项羽,他是楚国贵族,定都在楚国故地在当时是对的,可定都在彭城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彭城是山东的邻居,也没有多大的腹地,所以你可以看到楚汉相争中,彭城被刘邦攻破后,等待项羽的只能是垓下之围。所以楚汉相争中,刘邦输了很多次都没失败,而项羽输了一次就身死国灭。

而西汉王莽篡汉后,东汉建立,刘秀没有定都在长安的原因是,他是被河北的地方豪强拥立,定都在洛阳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从此刻开始长安、洛阳就成为了一体。以长安为腹地,洛阳为桥头堡,保证腹地纵深的广阔。三国魏时期,曹操在击败袁绍后,将大本营从山东搬到了邺城,邺城处于河北地区,虽然富庶,可无险可守。直到曹操的儿子将国都重新搬到洛阳告终,可邺城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后面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朝鲜卑氏是游牧民族,他们将国都设立在靠近草原的平原是不错的选择,可孝文帝将国都搬到洛阳后, 北魏失去了跟草原的联系,而邺城在北魏分裂后,成为了东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隋唐起源于关中的关陇贵族,将国都定在长安自然不用多说,可自唐太宗开始,皇帝就想要斩断关陇贵族对朝政的妨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皇帝多次居住在洛阳。隋唐之后,宋朝将首都定在开封是巨大的错误,开封成为首都从朱温开始,在五代时期,首都定在开封实在是无奈之举,开封交通便利,便于朝廷的征战。赵匡胤在基本统一全国后,其实是看到了开封的不足,当时宋朝的敌人主要就是北方的辽,开封处于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所以就需要大量的重兵驻守,可赵匡胤还没有完成迁都就去世了,继位的赵光义基本盘就在开封,也不会在迁都了。而宋朝也为自己的这个选择付出了代价,靖康之耻,北宋甚至没有像样的抵抗就灭国了。

而宋朝之后,就是北京的天下。随着蒙古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中原内部的整合完毕,北京作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处,就显得格外重要,少数民族政权占领北京,可以辐射到中原,中原王朝定都北京可以更好的抵御外敌。封建社会的前1000年,基本上就是内部整合时期,作为内部的斗争,关中和洛阳地区的争夺尤为重要。中间的1000年,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南部地区的发展高于北方地区,国都在天下之中也就可以辐射到南北。后1000年,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跟中原王朝的民族大融合。北京的地位就尤为重要,只能皇帝将中央定在北京,因为北京这么一块地方如果交给他人驻守。就会出现第二个安禄山,手握重兵对中央造成威胁。而北京的时代来临后,山东本就不在国都的首选,只会在不会被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山东的经济从古至今自然是十分可观的,在南方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代,山东的文化和经济都是不可比拟的。可它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也表明了他不会在国都的道路上走的太远。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