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齐明帝萧鸾是一位比较典型的南朝皇帝,他的篡位过程和当皇帝时期的种种表现,堪称南朝恶劣的政治环境里的一面镜子。
但另一方面,他又和南朝其他皇帝不一样,因为他是南朝极少数勤于吏事的帝王,反腐倡廉,刷新吏治方面大概也就后世的雍正可以和他相比。
齐明帝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最重视吏治的皇帝
先看看齐明帝是如何篡位的。
萧鸾自幼父母早逝,被三叔萧道成抚养长大,对于这个侄子,萧道成可是当亲儿子一样养,也给了萧鸾极大的权力,但始终游离于南齐的核心权力阶层。
萧道成皇帝只当了三年,皇位传给了儿子齐武帝萧赜。
萧赜见惯了南朝的腥风血雨,对于自己的兄弟们异常的防备和猜忌,甚至对太子萧长懋异常的猜忌,好在萧长懋早逝,这才避免了南朝再一次出现父子纷争的乱局。
萧长懋死了,太子之位空悬,但萧赜绕过自己的儿子们直接立嫡长孙萧昭业为储君,深怕再出现另一个萧长懋。
但萧赜只考虑了皇权却没考虑到这位大孙子根基太浅,更要命的是自己居然病入膏肓了。
萧道成的南齐只有二十四年
显然没时间帮助萧昭业建立起稳固的班底了,而萧昭业刚被立为储君半年,萧赜就去世了。
去世前安排嫡次子萧子良辅政,又怕萧子良篡了孙子的江山,最终将旁系的萧鸾列入辅政大臣之一,就这样萧鸾进入了南齐的权力核心层
萧鸾和萧子良同掌大权的同时又互相牵制,加上萧赜自己安排的士族和寒门势力,确保孙子萧昭业日后可以顺利掌权。
但萧昭业根基实在太浅了,要不是萧道成还在世的儿子武陵王萧晔和掌管禁军的萧鸾鼎力支持,萧子良怕是直接上位了。
南朝的宗室的确不靠谱
而在帮助萧昭业稳定皇位的同时,萧鸾也获得了其他的权力,甚至拉拢了不少人,篡位之心愈发地深厚。
巧的是,萧昭业登基还未半年的时候,萧子良和萧晔又先后去世,再也无人阻挡萧鸾的篡位。
建武元年(494年)十月二十二日,萧鸾以萧道成第三子的身份继位,成为南齐第五位皇帝。
但萧鸾毕竟是旁系上位的,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对于还在世的齐武帝和齐高帝的子孙,萧鸾几乎屠戮了个干净,堪称皇室清理大师。
而伴随萧鸾掌权的同时,他也开始了南北朝罕见的反腐风暴,大量官员先后落马。
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 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 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梁书.江淹传》
其实从西晋开始,朝廷官员的腐败问题就很严重了,到了南齐时期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而这种反腐的力度在善政几乎没有的南齐一朝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混乱的南北朝
此后萧鸾下令节俭,停止地方向朝廷的进献,停止一些不必要的工程,罢免齐武帝萧赜所建的新林苑,将土地还给百姓,又废除萧长懋建立的太子东田,将其卖出等等。
当然这次刷新吏治或许和篡位之际的权力斗争有关,但萧鸾在位期间,南齐的廉洁程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和水平。
就连和萧鸾有血海深仇的南梁史官萧子显在写南齐书的时候都对他大加赞扬,萧子显是萧道成孙子,自己兄弟几乎被萧鸾屠戮了,而他居然能够赞扬萧鸾的吏治,可见萧鸾的魄力。
自刘宋元嘉末年之后,南朝在财政和行政能力都萎靡不振,贪污腐败横行,南朝遇到萧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王朝和百姓的幸运。
不过南朝是乱世,乱世里不仅仅需要一位精明吏治的君王,更需要有着合格的军事才能抵御北魏,而这一点,恰恰是萧鸾欠缺的地方。
魏晋南北朝以来,各个篡位者想要上位都得走积攒军功的路子,但萧鸾篡位前军功基本为负,唯一打仗的经历还是抵抗庶族起义。
这次起义不过四百余人,但负责镇压的萧鸾却带着几千大军落荒而逃,遭到徐孝嗣的弹劾,可以说萧鸾的军事能力基本是没有。
除了自身军事能力不足的问题外,萧鸾因为是篡位,始终无法建立一支既忠诚又有战斗力的军队。
和刘宋相比,南齐丢失了不少疆域
刘宋疆域
毕竟南朝畸形的政治体制和地缘结构决定了朝廷主管的禁军始终无法形成气候,真正有战斗力的反而是边军,而这些边军又是地方大吏和本土豪族部曲结合为主,辅以外围寒门武将。
比如萧道成靠的是青州和徐州的豪族,萧衍是荆州和雍州的豪族,陈霸先靠的是广州的豪族。
至于萧鸾,他能够成事靠的就是对建康禁军的掌握,和地方豪强的结合远没有上述几位帝王那么深。
虽然之前在豫州主政的时候得到豫州部分豪族的支持,但因为篡位,豫州的另一豪族夏侯氏却没有明确投靠萧鸾。
至于帮助萧道成称帝的青州、徐州豪族,萧鸾不仅不能依靠,反而要持续打压,毕竟他们和齐武帝、齐高帝一系关系匪浅,为了稳固权势,萧鸾必须压制他们的权力。
登基后不久就诛杀了荀伯玉和垣崇祖,这两位将领被誉为南齐时期的韩信和白起。
而帮助自己的禁军,萧鸾也异常的忌惮,甚至对前朝的寒门武将亦是如此,比如作战经验丰富的王敬则和陈显达等等,前者被逼造反,后者则在沔阳五郡沦陷后才重新被重用。
那么萧鸾还能依靠谁抵御北魏的入侵呢?眼下只有崔慧景、裴叔业这些少数可以仰仗的大将了。
但事实证明,萧鸾和裴叔业的组合根本无力抵御北魏的入侵,彻底让南齐丢失了沔水一带大片战略要地。
萧鸾和裴叔业的组合根本无力抵御北魏的入侵
而沔阳五郡的丢失,也让萧鸾此前改善吏治为南朝固有的财政困局带来转机的局面彻底回到登基之前的模样。
虽然此前北魏多次入侵,但入侵终究还是会回去的,但萧鸾统治时期,北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孝文帝改革,并且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又加强步兵建设和粮草运输,这也暗示着北魏不在以骚扰南方为目的了,他们的目标是一统天下,并且开始积极准备。
以往南朝相对于北朝的一个优势就是文化方面,但这个优势也在孝文帝改革后逐渐被削弱,汉化的改革不仅使北方民族矛盾消融,更直接提高了北魏政权对南朝势力的吸引力。
因而在孝文帝改革的大背景下,南朝在文化建树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而和军事能力一样,萧鸾自身文学素养也高不到哪里去,远不如日后的萧衍,更为致命的是萧鸾篡位前第一步就是打压萧子良。
萧子良和身边的竟陵八友是南齐文化永明文学的主要产出者,而萧鸾最先除掉的就是萧子良的嫡系,竟陵八友之一王融。
竟陵八友
萧鸾本身文化水平本来就比较低,现在又对南齐这些文化人打压,最终导致萧鸾一朝,儒学始终不兴的局面。
文不成武不就下,萧鸾还大肆屠戮宗室,南齐还能如何抵挡北魏的入侵?如何还能走的长远?
永泰元年(498年)七月三十日,在位四年多的萧鸾去世,留给儿子的是一个早已被屠戮殆尽的南齐宗室和一个君臣之间离心离德的南齐朝堂,外有北魏,内有觊觎皇位的野心家,局面被萧昭业还烂,这完全不是十六岁的萧宝卷可以掌控的。
果然萧鸾死了四年之后,南齐就被竟陵八友之一的萧衍给篡了,而南齐的崩溃,萧鸾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说实话,萧鸾如果在大一统王朝,靠着自己的铁腕反腐,勤政治国,或许会成为另一个雍正。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确实有点像雍正,比如都精于吏治,军事能力相对薄弱,猜忌心比较重,甚至都有得位不正之议论。
但可惜萧鸾身在乱世的南北朝时期,在北有强敌的情况下,善治只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