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新样层出不穷,畅销全球,如“外贸新三样”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如“家居新三样”的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和智能门锁,如“出海四大神器”的电动汽车、智能手机、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
本文说说扫地机器人。
智能扫地机器人(图源网络,侵删)
一、“鼻祖”的跌落
美国企业iRobot被称为扫地机器人的“鼻祖”。iRobot成立于1990年,具有军工背景,曾做过太空探索机器人、排雷机器人和战术移动机器人。
iRobot美国总部(图源网络,侵删)
2002年,iRobot推出了第一款随机碰撞式扫地机器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销售额一直霸榜全球,处于断层式领先地位。到2014年,iRobot的扫地机器人占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在北美市场占有率逼近90%。
以致在2015年,iRobot的创始人立下豪言:
-除了美国以外,未来5年,中国将成为iRobot第二大市场。
不过现实非常打脸。
2022年,iRobot扫地机器人在我国线上市场销售份额中,仅为0.4%,把线下市场销售份额算在内,也不足1%。
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Euromonitor数据,iRobot全球销量市占率已从2012 年的83%降至2023年的27.9%。而2023年,我国品牌的扫地机器人已经占据海外市场近50%的份额,其中东盟和欧洲市场分别占到68%和55%。
根据IDC近期报告数据,2024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511.7万台(同比增长15.7%),在出货量TOP10的企业中,中国公司或中资控股公司占有9席。
2024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排名(图源IDC,侵删)
在iRobot大本营的美国市场,通过亚马逊搜索“扫地机器人”发现,销量排行榜前十的品牌中有8个来自中国。
也就是说,作为扫地机器人“鼻祖”的iRobot,不仅没有成功拓展中国市场,还逐步丧失了全球市场,更是没有守住本土市场。
最糟糕的还不止如此。
2021年iRobot首次出现亏损,为110万美元;2022年亏损扩大,达到2.86亿美元;2023年亏损3.4亿美元,经营陷入困境。以致亚马逊抛出14亿美元,对iRobot发出了收购邀约(没有获得欧盟监管部门批准)。
再换句话说,作为扫地机器人“鼻祖”的iRobot,不仅丢失阵地,还丢盔弃甲,甚至到了自身难保的境地。
那么,“鼻祖”是怎么跌下神坛的呢?
二、弯道超车+复合迭代
iRobot的扫地机器人采用的是视觉导航技术,通过对扫地机器人植入摄像头来识别物体和规划路线。这种技术方案有个弊端,就是对光线和环境依赖较大,经常在清扫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无法有效处理。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摄像头既能做定位,又能做识别,还可以避障,iRobot在技术上算是做到了极致,并以此建立了专利壁垒。该技术壁垒,给了iRobot近20年的市场红利。
中企玩家如何突围呢?
如果正面跟iRobot硬刚视觉导航技术,难有出头之日,那么就绕开专利壁垒,抄其后院。
于是,中企玩家选择了激光雷达技术,也就是采用“激光导航+各类传感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虽然成本较高,但在精确性和反应速度上优势明显。
在国货扫地机器人“四小龙”(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追觅)的引领下,中企玩家起步虽晚,但很快把激光雷达做成了扫地机器人的技术主流。
此外,中企玩家在功能复合与技术迭代方面,构筑起了护城河。这一点与iRobot有极大区别。
iRobot的思考逻辑是线性的,扭住“扫拖分离”的理念不放,分别推出了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和擦地机器人,这对于国人来说,很难接受同时有3个机器人干活,太麻烦。同时,iRobot的产品技术升级换代太慢,两三年才更新一次产品。
相比“鼻祖”,有国货扫地机器人“一哥”之称的科沃斯,曾是iRobot的代工厂,两者形成了巨大反差。
科沃斯机器人(Ecovacs)(图源网络,侵删)
自2014年起,科沃斯推出了扫拖一体机器人,2015年首次将智能路径规划与扫拖一体相结合。到2019年,科沃斯又植入AI人工智能和视觉识别技术,同时引领了全能基站的发展,使扫地机器人不仅能够清扫,还能自己处理垃圾和清洗自身。
2021年,科沃斯推出的X1 Omni迅速打入欧美市场,销量超100万台。近期,科沃斯又推出X8 Pro Plus恒压活水洗地机器人,该产品结合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功能,配备16个喷水口,每分钟200次的超高转速及恒压刮条,保证拖布始终干净。这款机器人的4000帕超高压力,使其不仅能清扫灰尘,还能处理顽固污渍,拖地后不留水渍,适用于各类地面。
2024年9月,在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上,科沃斯发布的新品地宝X8 PRO PLUS,斩获两项2024 IFA产品技术创新奖,即“家庭清洁机器人品牌奖”与“家居清洁解决方案金奖”。
科沃斯地宝X8 PRO PLUS(图源网络,侵删)
科沃斯可视为中国在消费电子领域与欧美国际巨头PK的典型代表。实际上,在我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现已形成了“一超”(科沃斯)“多强”(石头/云鲸/追觅/小米/美的/海尔)”的发展格局。
基于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大数据,中企玩家在扫地机器人领域的功能复合与技术迭代效率惊人,国内厂商每隔8到12个月就进行一次迭代。而反观iRobot,其在技术端上已经没有优势了。
正如诺基亚首席执行官所说:“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不知何故,我们输了。”对被称为扫地机器人“鼻祖”的iRobot,又何尝不是如此?
三、从“卷国内”到“卷世界”
总体看,相比美国,中企玩家进入扫地机器人领域的时间是很晚的。在扫地机器人“四小龙”中,科沃斯起步最早,2006年推出首款扫地机器人,石头、云鲸和追觅则分别成立于2014年、2016年、2017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国产扫地机器人迅速收复国内市场,然后抢滩欧洲市场,角逐北美市场,乃至横扫全球市场,成为中国的国货之光,原因何在?
除了竞争对手的失策和“傲慢”,除了企业技术路线选择、产品功能复合与更新迭代外,“内卷产生竞争力”或许也是一个重要附加因素。
2016年,扫地机器人的国内市场出货量为174万台,2017年暴涨至422万台,从2018年到2020年,出货量分别是613万台、628万台、654万台,趋于见顶。
此时,国内基本形成“一超”(科沃斯)“多强”(石头/云鲸/追觅/小米/美的/海尔)”竞争格局。“内卷”格局形成后,“外卷”格局开始向全球范围内递延。
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全球范围内的递延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打破了传统,国外品牌的扫地机器人大都定价在300美元上下,而中国品牌的高端产品可卖到1000美元以上,但依然在海外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内卷产生竞争力”,折射的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全系统配套新质生产力。
2023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为1852万台,中企玩家拿下了一半,约900万台。据IDC预测,到2028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2500万台。
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预测(图源IDC,侵删)
届时,中企玩家能否给外国厂商留一口汤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