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将江山传给孙权,孙权却为何将他生前亲重之人全都排斥?

新波聊历史 2024-08-25 17:10:39

隐秘的三国(62)主笔:朱晖(闲乐生)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决定从东向西,平定混乱的丹杨郡,于是命大将徐琨与吕范率所部兵马攻打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袁胤战败逃回寿春,孙策便命徐琨取而代之,暂领丹杨太守。吴景回来后又让吴景代替徐琨担任太守,徐琨与吕范则率领部队返回吴郡大本营,增强总部大军的实力。

当然,吴景掌管的丹杨只有宛陵以东的地盘,宛陵以西的六县却还在山越的手中。所以袁术也学陈瑀那一招,派出几路“钦差大臣”到丹杨各大山寨中,给宗帅们金银财宝,并封官许愿,要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孙策。

其他山越头领,孙策倒不看在眼里,只是太史慈、祖郎这两个老对头着实厉害,不可掉以轻心。于是命孙贲之弟、扬武校尉孙辅西屯历阳以拒袁术,并招诱余民,纠合遗散;同时亲自率领大军,与太史慈大战于泾县的勇里,太史慈终究不是孙策的对手,兵败被擒。

孙策再次见到太史慈,大起英雄相惜之意,赶紧下席亲自为他松绑,赔礼道歉,并握住他的手,开玩笑道:“宁识神亭相战之时邪?若卿获我,会如何?”太史慈也开玩笑道:“未可量也。”孙策朗声大笑:“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说着将太史慈请入帐中,恭请上座,自屈下位,以兄礼事之,这一年,孙策24岁,太史慈33岁,孙策这一声大哥,叫的太史慈心里暖洋洋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策又虚心向太史慈请教平定江东之策,太史慈摆手辞谢道:“破军之将,不足与论事。”

孙策忙道:“听闻大哥曾为母赴文举(孔融字),请诣玄德,皆有烈义,但所托未得其人。昔齐桓射钩,古人不嫌。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昔韩信定计於广武(即广武君李左车),今策决疑於仁者,卿何辞焉?”

太史慈听了这话,心中亦不由生出万分知己之感。不错,太史慈一生,最注重“烈义”二字,所以对孔融、刘繇这样的烂领导,太史慈都要坚守道义,为他们出生入死。如今,孙策又如此厚待于他,让他感动万分,忍不住想要最后考验孙策一次,于是道:“州军新破,兵众四散。慈欲自往宣恩安集以助明公,不识尊意如何?”

诸将全都跳了起来,要孙策不要答应太史慈。毕竟,这个强大的对手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好不容易抓来,岂能轻易放虎归山?主公,您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啊!

然而,孙策却不听诸将苦劝,只笑对太史慈,长跪谢之:“此诚策所愿也。明日日中,望君来还。”

孙策知道,太史慈是被俘投降,这对于一个名节之士是非常耻辱的,所以他需要自己先放了他,给他一个自主选择投效的机会。而孙策也愿意相信太史慈,给他这个洗雪耻辱的机会,他值得这个机会!

太史慈闻言,心中顿时破防了:这世上竟有如此阔达明断、识英雄重英雄的人物,岂不比孔融刘繇之辈好上百倍!好,我太史慈就陪你这年轻人疯狂一把,将余生都交给你孙伯符驱使吧!

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占有欲太强的男朋友不能要;同理,“总有刁民想害朕”的领导不能跟。只有心心相印、彼此信任的情侣与君臣,才能真正走到最后。

于是,太史慈也不客气,一拱手,转身扬长而去。诸将望着太史慈潇洒的背影,都担忧的说道:“太史慈此去恐不来矣。”孙策却负手而立,自信满满的说道“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必不背我。”

诸将皆叫:我不信。

孙策皱眉: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不信可立竿见影。

于是,第二天,孙策在营中大摆筵席,宴请诸将,并在营门设一竹竿,以候日影。等到日中,竿下无影之时,太史慈果然带着两千兵众准时出现了营门口。孙策大喜,忙迎之入席饮宴,尽欢而散。此后,孙策便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将帅帐下负责军中执法的都督),跟从自己讨伐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向孙策军叫骂,并以手挽著城楼上的柱子,相当嚣张。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竟然贯穿手腕,将其牢牢钉在楼柱上,战场上敌我万人见了,无不赞叹。麻保贼遂被平定。

接来下,就轮到目前正屯驻在西面陵阳(今安徽青阳县)的山越大帅祖郎了。这正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孙策还是一定要亲自出马,而且要冲在队伍的最前列,张纮谏道:“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孙策这个人一向从善如流,唯独对这件事儿听不进意见,只推脱道:“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仍是带上老搭档程普,冲锋陷阵去也。

结果,孙策这次又吃亏了,因为地形不熟,他和程普等数十人又与大部队失散,被山越军围困于一山谷之中,好在那程普也是一个不怕死之人,竟用身体挡在孙策之前,驱马疾呼,以矛突贼,共同杀出一条血路,奔回本营。另外一边,孙辅却因孙策吸引了敌人大部分主力,而得以轻松攻入敌营,生擒了祖郎。孙策闻信大喜,忙传召祖郎,祖郎本以为必有一番羞辱,不料孙策开心的上前给他松绑,还说:“尔昔袭击孤,斫孤马鞍,今创军立事,除弃宿恨,惟取能用,与天下通耳。汝莫恐怖。”如此大度,“待豪杰如一体,用降兵如故人”(注1),祖郎真是服了,忙叩头谢罪。孙策让祖郎跟董袭一起担任门下贼曹,专讨各地山贼。山贼头头讨起了山贼,当然势如破竹,没多久,自宣城以西,包括泾县、安吴、陵阳、春谷各地的山贼,要么投降,要么荡尽,整个丹杨郡,至此也算初定了。从此,孙氏集团就有了这个能够源源不断提供精兵的宝地;东吴末年,吴兵面对晋军往往一触即溃,只有丹杨太守沈莹率领的“丹杨锐卒刀楯五千”能够击败晋军,“前后屡陷坚陈”(《三国志·三嗣主传》注引干宝《晋纪》);南方多山林河流,长柄兵器在茂密的丛林与逼仄的船舱中不便挥舞,故“丹杨锐卒”大多以短刀与盾牌为兵器,近身搏斗,勇不可当!

搞定丹杨,孙策便留程普为丹杨都尉,协助太守吴景继续讨平残留山越,而自率大军从容返回吴郡,路上便由祖郎与太史慈在前导军,人以为荣。

回到吴县已是建安三年末,作为三郡(会稽郡、吴郡、丹杨郡)之主的孙策,觉得有必要再派使者去许都一趟,以获得朝廷进一步的认可,同时在中央打好关系,争取舆论支持,树立正面形象,必要时还能顺便收集一些重要情报、策反一些有志之士。另外,孙策还想趁此机会绕开曹操与皇帝取得一定的联系,关键时刻,必能起到重要作用。孙策虽然年纪轻轻,但他暗藏的野心还是很大的。

任务如此重大,那么这次特使的人选就非常重要,绝不能像上次那样随便派俩小角色去了。想来想去,这特使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学问广博,才华出众。孙策想起当年在寿春时,曾与钦差大臣太傅马日磾率领的中原士人代表团相会,中原士人以其优越感表示了对东方士人“学问不博”的遗憾。所以这次一定要派个学问最好的过去,“交见朝士,以折中国妄语儿。”(见《三国志·虞翻传》注引《江表传》)

第二:对自己绝对忠心。此行既然要派重要人物过去,他必定掌握着孙氏一方大量重要情报,万一抵挡不住诱惑,被曹操重金收买,那就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第三:智勇双全,拥有强大的口才,以及一定的地下工作能力。

要符合这么多苛责的条件,孙策目前手下这些人里,挑来挑去,也就只有虞翻和张纮两个人了。只是张纮口辩稍有不及,孙策恐其“不能结儿辈(指中原士人)舌”,所以还是希望虞翻跑一趟,但虞翻尚有老母在堂,他不愿意去,孙策表示相当可惜,虞翻却说:“翻是明府家宝,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则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喂喂喂你要搞清楚呀,我是你家里的宝贝,你却想拿去给外人瞧,万一他们把我留下不还(注2),你不是傻眼了?

孙策大笑道:“你说的也对啊!”又说:“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于是,虞翻又回到会稽,并一直在大后方替不能到任的会稽太守孙策全权处理会稽郡事务,这段期间,虞翻就像萧何那样,镇后方,抚百姓,给饷馈,统筹调度,为前方征战的孙策提供后勤保障,干的是兢兢业业、有声有色。后来孙策遇刺,一州扰动,诸长吏都想去为自己的府主赴丧,虞翻赶紧制止了大家,一面服丧一面照常处理公务,诸县效之,内外皆安。带兵驻扎在乌程的孙策堂兄、定武中郎将孙暠本想浑水摸鱼夺取会稽造反,见无机可趁,只得作罢。

顺便说一下,富春孙氏本是会稽豪强,倚靠会稽士族本是题中之义,所以孙策一拿下会稽便自领会稽太守,并对坚决抵抗的会稽周氏大肆杀戮,而对愿意合作的会稽大族虞氏、魏氏予以重用,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替孙策实际掌管会稽事务的会稽功曹虞翻、魏腾。但后来孙权上位,情况就不一样了,孙权年轻无资历,他需要提拔新人压制旧人来巩固自己的权威(注3),于是吴四姓逐渐得到重用,后来甚至成了东吴建国的核心力量(注4)。而与此同时,会稽三大家族则全都遭到了打压(周家早已因抵抗孙策而遭到灭族)。盛宪最可怜,全家被孙权所杀,“门户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魏腾则被贬斥,一路外放到他郡担任历阳、鄱阳、山阴县令。虞翻也是不断被贬官,最后被孙权流放到交州而死。

扯远了,总之虞翻不愿去许都,孙策只能将这个重任交给张纮了。张纮乃流寓江东的士人,没有虞翻的故土难离,而且他早年曾“游学京都”,有很多老相识,与汉廷的儒学泰斗孔融、王朗等人关系匪浅,在名士界比虞翻更有影响。只是口才比虞翻稍差,但可拿好人缘来弥补。

就这样,张纮身负重任来到许都,向皇帝献上奏章与贡品,规模是建安元年的两倍,并向公卿与故旧士人们大力宣传孙策“材略绝异,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大大提高了孙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搞得曹操不给孙策加官进爵都不好意思了,于是上表拜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从此孙策才得以开府建牙,与属下建立君臣关系。

然而,鉴于张纮太出风头,曹操决定把张纮留任许都,以为拉拢,同时可斩孙策一臂;于是以考绩优异为由举荐他为侍御史,高官厚禄,极力拉拢。张纮一看得,他这“无间道”估计得长期做下去了,好吧,那就做吧,最近正和孔融董承等汉朝老臣走得近,这些关系可以继续发展下去。后来,张纮果然在许都待了好几年,直到孙权掌事期间才回到东吴。在这期间,张纮始终忠于孙氏,完全没有被曹操腐蚀,足见孙策在其心中之重。

只可惜,与会稽豪族一样,张纮、太史慈等孙策最亲重之人在孙权手下也遭到了排抑。一代新人换旧人,可以理解,但只可惜了这些经世之才啊!

注1:出自袁枚《祭吴桓王庙文》,乃袁枚“年十七读吴桓王传,心感慕焉”,而于十年后27岁所作。

注2:据《三国志·虞翻传》及注引《吴书》记载,后来汉廷确实一直招揽虞翻,又是举茂才,又是召为侍御史,曹操也以司空府的名义征辟他,但虞翻全不答应,甚至表示:“强盗想用抢来的钱侮辱良家妇女吗?”竟一语说中曹操的特殊癖好,这话可真狠哪!

注3:首先,孙权任命吴郡四大家族中的朱氏朱桓为会稽郡余姚长、荡寇校尉,主管会稽军事;又任命顾氏家族的顾雍出任会稽郡丞,实际主管会稽政务。其次,为了弥合当年孙策与吴四姓之间的龃龉,孙权主动做媒,让陆家的陆逊与顾家的顾邵娶了孙策的女儿,孙策另一女,则嫁给了吴郡太守朱治的儿子朱纪。

注4:据《三国志·吴志·朱治传》记载,黄武二年(223年)也就是孙权称帝后仅两年左右,吴国已是“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

2 阅读:148
评论列表
  • 2024-11-17 09:17

    你猜为什么长孙无忌能在李世民时期第二人, 后续长孙无忌推李治上位,同时他还是李治的舅舅,却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 2024-08-25 19:37

    🙏🙏🙏🙏🙏🙏🙏🙏

  • 2024-11-02 13:30

    来,叔送你个典故“一朝天子一朝臣”[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