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4日返回地球,返回过程历时50分钟,黑障区最凶险!

风云圈科学 2024-11-03 17:20:51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即将上演“星际归家”大戏,你准备好了吗?

当星辰不再只是夜空中遥不可及的梦,而是被勇敢的探索者亲手触摸,那份震撼与激动,是不是比任何科幻大片都要来得更加真实、更加扣人心弦?

没错,就在11月4日,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们即将结束他们长达193天的太空之旅,带着满满的宇宙故事和科学宝藏,向着地球母亲的怀抱——“东风着陆场”全速冲刺!

这可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了确保这几位太空英雄能够安全、舒适地“回家”,东风着陆场可是提前做足了功课,上演了一场“星际搜救大演练”。

从10月31日晚到11月1日凌晨,所有搜救力量齐上阵,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宇宙级别的“真人CS”,只不过这次的目标是确保搜救任务万无一失,让航天员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说起来,这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可是创下了新纪录,他们在轨飞行的天数高达193天,简直就是太空版的“马拉松冠军”!而航天员叶光富更是厉害,他在太空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简直就是“太空钉子户”嘛!

为了迎接这些太空勇士,东风着陆场可是下了血本,组建了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地面三支搜救分队,还有民兵分队助阵,简直就是“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在着陆场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他们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部件都严丝合缝,准备迎接最后的挑战。

不过,这次搜救任务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神舟十八号的返回舱要在凌晨着陆,而那时候的东风着陆场,气温可是低得能冻掉下巴!据统计,11月上旬凌晨的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14.4摄氏度,而且那时候基本没有月光,简直就是“暗夜+低温”的双重考验!

但咱们的搜救团队可不怕,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策略。比如,为了让救援现场亮如白昼,他们筹措了各种照明器材。为了让航天员们在寒冷的夜晚感受到温暖,他们还准备了睡袋、盖毯等御寒物资,并且对医监医保车进行了精心维护,确保在低温条件下也能为航天员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的医监医保场所。

不仅如此,为了熟悉搜救环境,空中分队和地面分队也是拼了!他们进行了多次飞行训练和地毯式勘察,对着陆区内的各种地形地貌、危险物进行了普查和标记,就像是在给太空英雄绘制一张“回家地图”。他们还开展了沙漠驾驶、夜间搜索、夜间处置回收等专项训练,简直就是“全能战士”的养成计划!

现在,东风着陆场的各搜救力量和装备设备都已经处于最佳状态,就像是一群蓄势待发的猎豹,随时准备迎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的归来。

同时间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们也已经做好了撤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但神舟十八号的回家之路,也并不平坦,而是充满荆棘。

神舟十八号飞船以及神舟十八号乘组,得经历分离、制动、再入、减速、着陆缓冲等5个阶段。这些阶段啊,每一个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

就说这分离阶段吧,飞船得跟空间站组合体分开,然后再飞几圈才能进入到返回地面的过程。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得精确到秒的计算和操控才行。

制动阶段返回舱和推进舱得通过制动变轨,从近400公里的圆形轨道变成近地点低于100公里的椭圆轨。这就像是开车下高速一样,得慢慢减速才能安全到达出口。

接着就是再入阶段了,这时候飞船会跟大气层剧烈摩擦,形成包裹住返回舱的等离子区,造成地面与舱体之间信号中断。这段时间被称为“黑障区”,就像是进入了盲区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也听不见。这时候,就得全靠飞船自己处理了。

等到飞船基本脱离“黑障区”后,就进入到了减速阶段。这时候,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控制器会开始工作,通过测量大气压力来判断所处高度。当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就会相继打开。这就像是打开了降落伞一样,让飞船能够缓缓下降。

最后就是着陆缓冲阶段了。这时候,飞船的防热大底和侧壁的防热材料就像是一层铠甲一样保护着飞船。等主伞完全打开后不久,“铠甲”就会被抛掉,然后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通过发射伽马射线实时测量距地高度。当距离地面1米高度时,底部的反推发动机就会点火,让返回舱稳稳地落在地面上。同时,航天员座椅上的缓冲装置也会开始工作,确保航天员落地的舒适性。

怎么样?整个过程听起来是不是既刺激又惊险?但对于我们中国的航天员和航天技术来说,这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次神舟十八号的返回任务一定会圆满成功!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