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将至,社会上出现了“四大反常”现象,你发现了吗?

星河故人篇 2024-12-18 14:53:0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虽然现在寒假都还没有放,但是我家读一年级的女儿,就隔天要问一次什么时候过年。我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她,马上就要到过年了。

实际上现在也马上就要进入腊月了,而这也就意味着2025年的春节就快要到了。像往年到了这个时候,也确实要开始为过年而提前做准备了。前日去镇上赶集,就看到已经有人卖春联、福字、年货等过年用的商品了,这也是在提醒着我们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然而,随着 2025年春节的临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社会上却悄然出现的“四大反常”现象,也就是和往年不太一样的现象,这又是咋回事呢?

首先,如今的年味变得很淡了,也就是小孩子还惦记着过年了,多数人对过年看得不是很重了。

记得在之前,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都会早早就提前筹备,从冬月的杀年猪就开始了,然后到了腊月更是把筹备过年推上了高潮,像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还有扫尘、贴春联、挂年画、守岁、拜年等一系列仪式,满满当当。

而如今,这些传统习俗在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冲击下,被简化甚至省略。比如在我们村里,今年没有一户人家养猪了,也就见不到杀年猪的热闹场面了。而且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更是觉得过年无非是多放几天假,不再像过去那般满心期待、郑重其事。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人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让人们在日常就能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不再具有不可替代性。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个性化,过年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使得年味在无形之中被稀释。

其次,大家都要为生计而忙碌,人情交往趋淡,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了。

在过去,到了年底的时候,很多亲戚之间都会相互走动,特别是女婿会去老丈人家,而外甥也要去舅舅家走访一下。而到了春节,更是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绝佳时机,人们会带上礼品,互相拜年,围坐在一起畅谈家常。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为了事业和家庭,忙碌奔波,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互动变得稀少。

其实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也很大,很多人虽然春节放假在家,但是也很忙碌的,许多连休息都顾不上,更别说精心安排走亲访友的行程。

即使有交流,也往往是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线上方式匆匆问候。这种人情淡薄并非是人们情感的缺失,而是现代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大家都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高速运转,难以停下脚步,所以就很难再像过去那样用心经营人际关系。

再次,农村的集市也遇冷了,商场也变得冷清了。

记得在之前,到了年底农村的集市是最热闹的地方,人们在集市上采购年货,从新衣新鞋到各种美食,从春联年画到烟花爆竹,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然而现在,随着电商的飞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的日益完善,购物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轻松选购到全国各地的商品,并且送货上门。

农村集市因此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市场商店也门可罗雀。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虽然提升了购物效率,但也让传统春节那种热闹、喜庆的集市氛围渐渐远去。

最后,回村过年人数减少,乡村吸引力下降。

以往,春节期间农村到处都是返乡的游子,村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回农村过年。

因为如今就算是在农村地区,过年也和城里区别不太大了,很多的习俗没有了,甚至连放烟花爆竹在广大农村地区也陆续禁止了。要知道过年最热闹,最有代表的就是燃放烟花爆竹了。可是现在很多地方都不允许了,也就失去了年味了,这样他们就不愿意回去了。

还有就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原因,比如取暖条件不如城市、网络信号不稳定等;也有娱乐活动匮乏的因素,城市里有各种电影院、剧院、商场等休闲场所,而农村在这方面相对欠缺。

此外,一些人在城市里已经安家立业,家人朋友都在身边,没有了强烈的返乡动机。

乡村,那个曾经承载着无数人乡愁和儿时回忆的地方,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其作为春节团聚地的地位正逐渐被削弱。

春节临近,而这“四大反常”现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虽然我们感慨年味不再如往昔浓烈,但也应看到,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冬日生活打卡季#\u0002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