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去房地产泡沫,能带来其他方面的消费,但结果却不是想象的那样。
数据显示,2023年土地出让收入为5.8万亿元,相比2021年的8.7万亿元,减少了50%,减少额占到了2023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3.3%。这个占比是相当大了,现在谁还说房地产下行对财政没有影响呢?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地方财政受土地财政拖累,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借钱发工资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网上天天喊降房价,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并没享受到楼市调整、房价下行带来的成果。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自己持有的一套房子100万,现在只值60-70万了,首先给人的心理感觉就是,家庭财富缩水了,更不敢消费、随意花钱了。而且还想着多存点钱,以弥补房产财富缩水带来的损失。
其实,这跟股市是一个道理。如果你持有的股票涨了,也没有变现,但你的心情会很好,感觉反正都是赚了,你会想着去消费,今天会请三五个朋友大吃一顿,明天或者出去玩一趟等等,如果你的股票跌了,显然就没有这个想法了。
总而言之,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持续两年多的深度调整,影响是全方位的,大方向的影响是与之关联的建筑、建材、装修等数十个上下游行业,最终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当然也影响到政府钱袋子。而具体方面的影响,其实就是我们的家庭,毕竟我们96%的家庭已有城镇房产、超4成家庭有2套及以上房产。就财富而言,说到底,很多家庭在这两年白干了。
财政形势的陡然变化,自然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中央部委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是中央的明确要求,要求各级政府带头落实。说白了,不要乱花钱了。
但我们也知道,都说2023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但2024年无论面对的形势,如就业、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还是纳税大户房地产的持续调整,压力都要比2023年更难。即便如此,我们今年政府报告还是提出了与2023年一样的经济增长目标,即5%,可想而知,需要做出的努力势必要比2023年大得多。
所以,财政部回答记者的提问也很明确。是让政府机关少花钱,而民生、大事要多花钱,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该省的要省,该花的要花,而且还得大力花,说到底,要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努力。从表态来看,加上未来几年可能面临的形势,大概率都会坚持这一原则。
省就不用多说了,主要是党政机关要省,要过紧日子,还有一些不适合经济增长,不适合资源现状的就不要往里投钱了等等,比较典型的就是地铁,在新一轮城市地铁申报过程中,很多城市地铁项目都被砍了,原因很简单,一是人口下降,建了也没几个人坐,二是运营亏损,财政压力反而更大了。
而需要大力花钱的方面,其实就是国家在今年政策重点支持和真金白银投入的方面,相比去年都要相应的增加,“在积极的财政上再加力”,今年开始发行不计入赤字的超长期万亿级别国债就是例证。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们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为百姓谋福祉。基于这个逻辑,结合国家已经明确的政策,2024年开始,持有这3样东西或不慌。
第一个自然是现金。这个道理就展开了,机关在省钱,其背后也是一个一个家庭,而对大多数人而言,现在赚钱也不容易,家庭节流还是必要的。不要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并不是说说,你有钱时不在意,当没钱的时候你再去借,说不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所以,手上留一些备用金还是有必要的,以防应急之用。
第二个是孩子。用持有一说似乎不太合适,就是告诉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生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你别说经济不行,但实际用工成本都很高,且一直在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口在逐渐变少。就拿幼儿来说,表面上,2023年出生人口比2022年只少了54万,但你知道2023年幼儿园入学人数减少了多少吗?534万,几乎是前者的10倍,很显然,这是几年人口减少的综合反映,由于入学的滞后性,未来几年幼儿园关闭潮将更明显。
所以,自国家在2016年和2021年放开2孩、3孩政策以后,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早些时候国家卫健委也明确表示,国家在考虑顶层设计支持,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并将地方做得好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比如浙江、江苏等地已经推行多孩家庭每年数万元的奖励,在央地的共同支持下,相信我们的生育难度将会明显降低。
对家庭来说,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投入了一些资金来养育孩子不划算。实际上,你知道有的家庭条件虽然不好,为什么还要努力生吗?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把一个人成才的概率算作30%,生一个显然不保险,生两个就有60%,3个就接近100%,也就是坊间说的,“几个孩子总有一个有出息的”。大多数人而言,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财富,可不仅仅是亲情,还确实能带来家庭的“穷富更替”。
还有一个重点是,即便未来我们不能确定人口到底能回升多少,但一个事实摆在面前:此前多年出生人口都在1600万-1700万,我们的教育资源包括高教资源都是能满足的,只有这两年出生数量才靠近1000万甚至朝下的,如果在这个阶段生孩子,是不是要比前面的人幸福多了,毕竟人口少,以前能上211的,说不定就上985了,而且后面的就业竞争压力也会少很多。
第三个是房产,由于不少网友对当下楼市有困惑,甚至有偏见,下面简要说说这个问题。
关于楼市,其实就看一个问题,这就是政策,支持量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了,都是支持楼市企稳恢复的,但最为关键的是两个政策,一个是让银行注资房企(强化融资支持),让房企恢复造血功能,让购房者对房企有信心。
另一个行政限制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开。能放则放,这是本次政府报告释放的明确信号。如果一线城市放开限购,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放开投资客进入楼市又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江苏等地已经放开第三套房购房,不计算异地房产持有套数,若没贷款第三套房还享受首套优惠政策。楼市作为政策市,在前期政策逐步落地生效+政策预期,目前很多热点城市事实上已经进入楼市“小阳春”了,先去化库存。
不过,有网友一定会说,前面不说生育人口减少那么多吗?为何还看好房地产?其实不矛盾哈。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是第二点说的,人口负增长触及国家“底线”,国家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出生人口止跌回升,另一方面,房价的本质,其实是一个货币现象。此前文章也分析过,美、日在最近3年房价均有40%的涨幅,并不是他们的人口和经济如何,而是印钞机都开得冒烟了。只不过,我们正好遇到“三道红线”去房地产杠杆,才与他们的楼市表现背道而驰而已。
总之,无论是生孩子,还是房地产,都是今年政府报告着墨非常多的事项了,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不过,家庭生孩子的数量也要量力而行,起码要考虑上有老、下有小,在政策支持下能应付过去。而买房也不能闭眼乱买,考虑到保值属性最大化,有一个小小建议是:
尽量买改善房。原因起码有:
1.为了促进生育,国家实行“保障房”+“商品房”双规制供应政策,将加大保障房的供应,意味着普通房子越来越多;
2.生育政策倾斜让多孩家庭增多,需要改善房;
3.由于住房供求关系发生转变,住建部要求从2024年开始下力气开辟建“好房子”赛道,越来越多省份已开始降低住房容积率,在后面的土地供应中很多都要求总高不超过60米,层高还相应提高,其实就是要求楼层高度不超过18层,后面供应的宅地基本都是低容积率的改善房;
4.二十多年快速城市化累积的刚需家庭,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将陆续进入改善置换时代。
想生的时候不让生,不想生的时候又催生[???]顺应民意吧[抠鼻]生不生原本是很私人的选择[笑着哭]
继续借钱啊!继续拦车罚款啊! 我门都不出看你咋办[得瑟][得瑟][得瑟] 都网购[笑着哭][笑着哭]
满嘴喷粪
放屁
智能机器代替了人工岗位,老百姓没了工作收入拿什么消费啊
孩子不是东西,中国还没有到鼓励生孩子的时候,不要乱整!
李嘉诚先生在东莞下降%50抛售房子,排队人很多,内地为何不降%50售房呢,光忽悠,不降价,房子卖给谁去,谁也不愿当高房价接盘侠。就是一线城市取消户口,鼓励买房,也不一定有人买,现在经济形势和2000年经济形势不一样了,再玩老一套不一定有效果。
妖娥子真多?
还是想卖房子
武汉投入了超4万辆的无人驾驶滴滴,害的原本可以维持生活的那些滴滴司机瞬间失业……这都干的啥事?
走遍天涯,宏观的就看见这俩类人: 1,看得见或看不见正在“工作和服务的群体”。2,看得见或没看见正在“游乐和消费的群体”。看到风景的美化,评估着投资额。看到的房屋建筑,感悟着风土人情的生活质量。思考着经济的发展的逻辑 - 就是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吸引科技和劳动力去做或完成。那种做不完的事与同为消费群体的良性互动,就是经济的风向标,政治的总结!
挣不到钱整天都不开心,那还能去消费
小编想哄着人多生孩子?好搞笑!
大家坚持住,不生。看看最后慌的是谁
脑瓜子进水吧,脑瓜子让驴踢了啊,违心的话大谈特谈。
工厂的货款一直收不到,正愁着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都不知道怎么拿出来?![汗]
我的指标留给小编完成,祝你未来一遍风光无限吧!
这不知道啥逻辑
你村现在才通网?都来了几年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和财富多少没半毛钱关系。
别再这里忽悠了,你要多生也没人拦你[得瑟]
真是放屁不打草稿生宝宝养不起谁给钱养?
中国现在的房子五十年都卖不完,空房率太高了
一是,,二是,,,,
已经要征收房产税了、还敢买房。
生孩子完全靠自已压力大没能力,最好在等到有优惠政策时再考虑!
想叫人生孩子那先把社区免费托育机构建起来,减除后顾之忧,不会以为孩子生完往那一放就好了吧
房产哪有嫌多的?谁不想海南一套东北一套,中间城市一套?冬天住南夏天住北,不凉不热住中间城市?一年四季吃尽天下美食?缺的是钱!
这样多的收入钱都到那里去了,难都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