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坦协同与下一代主战坦克
在过去的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在作战中,总结了“步坦协同”这个战术概念。然而,在最近的表现为城市巷战情景的俄乌冲突与哈以冲突中,却少见有步坦协同的经典战例,主战坦克反倒处在了一种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或许说明,在城市巷战中,步坦协同似乎是不灵了。因为在巷战中,遍布大街小巷的楼房,被变成了战术制高点以及隐藏作战人员的分布式据点,在这种境况下,坦克和步兵的观察视角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而战术配合在这一制约下,自然要输给控制了战术制高点,并分散隐蔽在楼房内的组织防御的作战人员,楼房据点内的作战人员,反而因为态势感知优势,以及分布式协同的战术灵活性,利用步坦协同在城市巷战中的局限性,将战术防御变成了战术攻击。这就是,在新的态势感知条件下,地面作战协同战术的变化。
▲俄罗斯T-4“阿玛塔”双人制无人炮塔主战坦克。以本文的观点,还算不上第四代坦克。(图源水印)在这两场最新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主战坦克还遭遇了一种的新的挑战,那就是自杀式无人机的攻顶战术。自杀式无人机的灵活性与精确性,使得制导炮弹(如末敏弹)也相形见拙,这让对自杀式无人机攻击认知不足的主战坦克,变得被动挨打,在战斗中吃尽了苦头;乃至一时身败名裂,不得不放下颜面,干出了在车顶搭“凉棚”的无奈之举。甚至有舆论随之谣诼纷纷,扬言“主战坦克过时啦!”显得十分滑稽可笑。须知,矛与盾的对立统一,既有质的因素,还有“术”的因素。其中,质是内因,术是外因;质通过术才能起作用,而术的变化优势,使得质的性能发挥得以最大化。搞明白这个普遍原理,对于我们分析主战坦克的发展前途,很有意义。这就是说,要继续发挥主战坦克的优势,是时候研究主战坦克的装甲信息化步战战术了。我们有句俗话:以其人之道还治以其人之身。既然因无人机改变了步坦协同战术的态势,那么,为什么不能通过对主战坦克的技术升级,将无人机乃至无人步战车等新型作战平台整合到主战坦克的作战序列中来,形成新的优势呢?这,就是机坦协同战术的由来,或许也是未来新型坦克发展的契机。
▲俄罗斯双车体铰接式坦克方案之一(动力装置前置),思路清奇,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跟上智能信息化时代的思路。所谓机坦协同,就是运用信息技术乃至智能信息技术,升级主战坦克的指控系统,使之具备协同交战能力,从而融入战场网络,形成多元平台集合的一体化作战能力。这时的主战坦克,将成为步兵小队(地面杀伤链)的作战中心,以协调空中地面的无人化作战平台,对敌防御点实施立体化进攻。其作战场景是这样的:由微型隐形无人机前出实施侦查、发现、定位,乃至阻止防御时还可以充当电子哨兵角色,通过数据链将环境态势信息集成到主战坦克,由车长根据智能指挥辅助指挥系统给出的数据方案,协调无人作战平台及友邻作战分队的诸平台,对优先打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当然,微型隐形无人机只是环境态势感知的一部分,实际上,还包括各种防空雷达,乃至通过数据链与高空无人机等态势感知平台以及作战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闭环,依据威胁顺序,协调多元火力,实施优先打击。在这里,各种无人作战平台(包括空中与地面上的一切无人化火力单元),将作为主战坦克的“忠诚僚机”(或子系统),取代过去协同的步兵人员,形成主战坦克的“忠诚僚机”,从而使得的主战坦克由此成为一组人机协同的一体化的、攻守兼备的子母式作战单元。
▲西方国家设想中的未来坦克(图源水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未来的主战坦克,除了强调“火力、防护、机动”三元素之外,还应该增加“智能信息化”,即:协同交战元素,即,未来的主战坦克,应该是集“火力、防护、机动与智能信息”为一体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显然,这对当前的双人制无人炮塔概念提出了挑战。双人制无人炮塔主战坦克,走的是有人无人双体制路线,将主战坦克从未来的人机协同作战体制中分离到了“机”的类属性,而机坦协同体制,则是仍将主战坦克作为“人”(母)的类属性,而成为人机协同的中心。这就要求在设计未来主战坦克时,在融合进智能信息元素的同时,仍将人的主动性作为中心,而不是单靠智能化将主战坦克无人化。机坦协同不仅对未来的坦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作战单位,如突击营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突击营的主战装备,除了坦克、步战车、保障支援车辆之外,至少需要增加一个无人化作战平台连及专业的无人作战平台支援保障排。总之,陆军的信息化革命,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艾布拉姆斯X”主战坦克拥有更低的耗油量和行驶噪音,但是,与本文认为的第四代坦克,仍然差了一代。
一个坦克带100个机器狗、100架无人机,应该能打过任何一个单身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