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刘少奇探望大姐,进屋看见一口棺材,才知大姐有多苦

史海任我行 2024-07-07 20:40:37

从1920年参加革命以后,刘少奇就很少回自己的故乡了,期间他只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后返乡接母亲到长沙会面,此后直到1961年他才二度回乡。

屈指一算,故乡一别竟然有四十余年了,这对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遗憾。

最让刘少奇难受的是,当年回乡后他见到了自己的姐姐刘绍德,那时他才知道这些年姐姐过得有多苦。

刘少奇回湖南

古人常说要荣归故里,但对新中国的领导人们来说却好像不是这回事,因为他们鲜有人在立国之初就急匆匆地返乡省亲。

以毛主席来说,他老人家是在1959年才回到韶山冲,那时距离建国都过去十年了,距离他上次回家也已经过去了三十二年。

刘少奇同志也是如此,正如我们开篇所说,他是在1961年才返乡的,如果不算那次潜回老家接走母亲,距离他上次回家也已经过去了四十一年。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好奇,为什么领导人们会在建国十年后才想起回家看看呢?应该来说,1961年的刘少奇返乡也是临时起意,他是因为工作需要才回到长沙,然后顺便回了一趟家。

1961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中央领导人并没有聚在一起与人民共同庆祝节日,而是分散在各地。

当时毛主席去了上海,周总理去了邯郸,朱老总去了成都,而刘少奇来到了长沙。分散各地可不是为了散心,而是进行基层情况调查,为下一阶段的工作积累资料。

刘少奇是在当年的4月1日回到长沙的,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回家看看,而是首先来到了宁乡县王家湾生产队。在王家湾,刘少奇一共待了一个礼拜,期间他一直住在养猪场的一间旧平房里。

走访的过程中,刘少奇注意到山坡草丛里有一堆已经风干的人粪,他毫不顾忌地用棍子扒拉了几下,然后眉头就皱了起来,半晌才说:“你们看,这里面全是粗纤维,一点臭味都没有,说明吃的粮食很少,都是野菜。”

之后刘少奇再次来到一户人家,正好赶上阿婆在炒菜,揭开锅盖一看果然炒的是野菜,而且半点油腥都没有,一旁的油盐坛子也是空空如也。

见此情景,刘少奇的鼻头一酸,再度感慨地说:“油盐坛子名不副实了。”说罢,他让随行的秘书给了阿婆一些钱去用。

在离开王家湾后,刘少奇也还是没有着急回家,尽管这里距离他的故居所在地只有几十公里,但刘少奇还是决定驱车前往长沙县,到广福公社的天华大队视察。

与上次一样,为了不干扰大队正常工作,刘少奇还是没有入住招待所,而是住到了一间又破又小的民居里。对于刘少奇来说,革命年代那样艰苦的环境都熬过来了,现在又有什么好挑挑拣拣的呢。

得知刘少奇来视察后,大队还是十分重视,特意让伙房师傅到河里抓泥鳅,给刘少奇做了一盘泥鳅炖。

而当这道菜端到刘少奇面前,他却说:“不要搞特别,那样会造成坏的影响,你把这个给病人送过去。”

大队书记还想劝一劝,就说:“您是首长,来我们这里视察,我们应该尽到礼节。”

刘少奇仍旧不买账,他坚持说:“这道菜送给病人,使民众生活愉快,这就是对我最大的礼节!”

工作人员的做法肯定是合适的,不过站在刘少奇同志的角度来想,这一路上看到老百姓生活还很艰苦,又让他怎么能将这道泥鳅炖吃出滋味来,倒不如送给病人来得好受。

之后,刘少奇在天华大队一共住了十八天,访问了百户人家,也是在完成这些工作后,刘少奇的心里才终于升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四十年来初相逢

在五一劳动节过后的第二天,刘少奇终于坐上了去往花明楼的汽车。这一路上,刘少奇的心里又是激动又是忐忑,激动的是自己终于可以见到阔别这么多年的老家了,忐忑的是不知道老家的亲人怎么样了。

当天下午,吉普车开进了宁乡县委大院,一身布衣布鞋的刘少奇和王光美一起下了车,然后来到了众人的面前。

此时,县委大院里站着迎接的干部们都面面相觑,甚至有些紧张,丝毫没有迎接刘少奇的热情样子。

之所以这样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眼力见,而是他们不认识面前的人,不知道来人究竟是不是刘少奇同志。在来之前,就已经有人给宁乡县委打过电话了,所以众人才会在这里迎接。

但在这些基层干部的认知里,国家领导下乡就算不是前呼后拥,但也不至于就来一辆吉普车,而且面前的这个人穿着也很朴素,一点也不气派,怎么看也不像是刘少奇,该不会是打前站的省委同志吧?

就在众人瞎琢磨的时候,终于有人认出了王光美同志,然后大家才一拍脑壳醒悟过来赶紧上前迎接。

因为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刘少奇当天肯定是赶不回去了,所以县委的同志就为他安排了招待所和办公室,一行人在这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才再度出发前往花明楼的炭子冲。所谓“冲”是湖南方言中,指的是丘陵地形下山间的一个个小盆地,而刘少奇的故居就坐落在这样一个冲里。

在一座低矮的山丘下,依偎着一池碧水,有着一座土木结构的建筑群,这是刘家几代人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刘少奇留下童年记忆的地方。

再度回到这里,刘少奇的情绪立即开始翻滚,他注视着故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努力地回忆着当年的场景,不经意间热泪已经湿润了他的眼眶。

不过,进屋后刘少奇还是感到了陌生感,因为这里已经不再是家的样子,而被改造成了“刘少奇同志旧居纪念馆”,成了人们参观旅游的地方,这一点他事先是不知道的,所以有点不高兴。

可即便如此,还是让刘少奇十分感慨,他对夫人说:“想当年离家的时候我也还是个青年人,如今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

相比于刘少奇,王光美自然对其故居没什么感情,她同时觉得这里的氛围怪怪的,可能是太久没有人住了。

转了一会儿,王光美在里屋看到了一副挽联,上面写着:“你是我幼年时期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这让她十分好奇。

刘少奇解释说这是二哥刘云庭的房子,而二哥对他的革命思想启迪帮助很大,后来二哥去世了,刘少奇就写下了这幅挽联。

从刘少奇的目光里,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他对二哥的感激和追思。等他们走到母亲的房间,其神色明显更为动容,乃至于刘少奇在注视良久后说:“今晚就住这吧。”

刘少奇的母亲鲁氏是一个很伟大的女性,丈夫早亡后,她独自拉扯六个孩子长大,还供四个孩子读了私塾,甚至刘家的家业还在她的手里得到了发展,田产屋舍都有增加。

刘母氏这样了不起的一位女性,也难怪能培养出一位人杰,又怎能不让刘少奇深深怀念。

5月7日这一天,刘少奇想去为母亲扫墓,但却已经找不到母亲的坟茔所在。这也不怪他,因为鲁氏在1931年去世的时候,刘少奇刚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家人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找他,刘少奇也是在几年后才得知噩耗。

在山上转了一圈没找到,刘少奇不得不求助于公安厅厅长李强,拜托他四处打听,这才找到了坟茔所在。那是一座低矮的小坟包,用石头简单垒了一下,然后立了一块小石碑。

众人注意到,墓碑的署名中有一个人叫“绍选”,而那正是刘少奇在族谱中的名字,说明哥哥们在立碑的时候也考虑了他。

为母亲祭扫的过程中,刘少奇始终表情很严肃,一句话也没有说,也没有跪拜,只是伫立良久后深深鞠了三躬,然后递上一束采来的松枝。可就是这样简单的仪式,仍然让人感到了深情与肃穆。

刘少奇大姐也艰难

刘少奇在扫墓结束后下了山,但他并没有回家,而是准备去看望自己的大姐刘绍德。刘少奇有两个姐姐,其中二姐刘少意已经和儿女去了北京定居,只有大姐刘绍德一直留在老家,他们也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面了。

有人提议把刘绍德接过来会面,但刘少奇拒绝了,他说:“哪有姐姐来看弟弟的。只有十几里地,咱们走着去,就当是散步了。”说罢,刘少奇就带着王光美等人走着前往十几里地之外的赵家冲。

这段路说远不远,但也绝对不近,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绝对是个挑战。但刘少奇一路上脚步轻快,兴致也很高,可见他想见到大姐的心情十分急切。

终于走到了赵家冲,一行人直奔刘绍德家,而刘少奇在进家门的第一时间就认出了自己的姐姐,他激动地大步上前,然后一把握住刘绍德的手喊:“六姐!”

刘绍德在家族里排行老六,所以刘少奇称呼她为六姐,但对方显然没有认出他来,甚至反应显得十分迟钝。

刘绍德在年纪上要大刘少奇九岁,如今已经七十三岁了,垂暮之年的她同时患上了老年痴呆,再加上几十年没再见过弟弟,认不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好在刘少奇的外甥女鲁新秀闻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她一下子就认出了自己的舅舅和舅妈,赶紧招呼众人进屋。

在进屋的一刻刘少奇愣住了,他分明看到堂屋里摆着一口棺材。倒不是说刘绍德家里有人去世,这其实是老人为自己准备的寿材。这件事本身很正常,那个时候的农村向来如此,只是看在刘少奇的眼里还是挺让人心酸的。

在随后与大姐一家的交谈中,刘少奇才知道了他们的难处。原来,刘绍德在嫁给鲁家之后日子其实过得还可以,他们家里有十几亩水田,而鲁氏宗族又把一些族产交给他们管理,这又是一笔收入。

早些时候,刘绍德自己都不用种地,只需要收租就可以过好日子。在新中国以后,鲁家被划定为富农,田产就被分走了很大一部分,从此日子就开始紧张起来。

这些情况刘少奇并非完全不知道,早在两年前大姐夫就给他写过信,说是刘绍德生病了但没钱治,于是刘少奇就寄了一百元回来。

也正是这一百元,刘绍德没舍得给自己治病,而是拿去买了一口棺材。据鲁新秀说,那段时间刘绍德每天起床后都要摸一摸自己的寿材,看起来很是满足。

在前一年的家庭生活困难,大姐夫再次给刘少奇写过信,于是刘少奇又寄了六十元回来。

可惜的是,大姐夫拿着钱买了肉和点心大吃了一顿,肠胃一下子受不了,后来去世了,那以后刘绍德的生活就更加孤苦了。

听着这些往事,刘少奇的心里愈发不是滋味,他也只能安慰大姐:“现在只是暂时困难,你的日子艰难,大家都艰难,咬牙挺过去,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让刘少奇稍有安慰的是,随行的同志给刘绍德带了礼物,包括一些大米、饼干、糖果、咸蛋和猪油。

当然,刘少奇并没有心安理得的让公家为自己做事,他随后让秘书按市价支付了钱款,这些东西就算是自己买给姐姐的见面礼。

在结束了对姐姐的探访后,刘少奇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赵家冲,这一路上他都在想:在当今的中国,受穷的远不止自己姐姐一家,自己作为国家领导人,解决不了他们的困难,又怎能不感到羞愧呢?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想法,刘少奇在结束湖南之行后也没有停歇,后面的日子他继续四处考察,始终奔波在第一线。

结语

人们很少注意到,从1959年开始刘少奇就是国家主席了,可尽管如此,刘少奇始终保持了谦逊朴素、认真实干的作风,这一点从他1961年的故乡之行就可以看出来。

刘少奇并非是为了所谓“衣锦还乡”,而是实实在在地来为群众解决问题,顺路造访与自己分别几十年的亲人。

也是通过对故乡景象以及亲人生活的考察,这些都是他随后开展工作的依据,他的这种爱民风范将长留人民之中。

15 阅读: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