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高手入国展,他们用了这一招

四海易文字 2024-10-20 03:44:59

国展创作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写得很纯正,纯正的像字帖一样;另一条就是走融合之道,创作出来的作品,笔墨融合之下1+1大于2或1+1+1大于3,表达出了另一种新意。这两种路径没有好坏之分,根据国展入展的数据统计,走纯正路线的入展率要少很多,另90%以上的书友走的融合出新创作思话。

融合出新是个大话题,五种书体各不相同,取法谁为主?谁为次?是笔法字法脉络相近去兼容还是非系统进行杂融?这是一个大的研究方向,笔者认为把这五种书体相融的原理说清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能清楚表达80%,我相信也是一篇很好的论文。

(以上属于四海易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错误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下面三件国展入选作品,很具有代表性,细细剖析他们的创作思路,对比自己的学书方向,去借鉴去参考。作品以楷书为主基调,分别加了隶书的“养分”,融合中写出了新意。

这件作品是山东的单建华老师创作,以魏碑为主基调,八尺巨制,单字12公分,魏碑是国展中的主打“产品”,占有很大的份额,投魏楷的人很多,竞争是很大。单老师将魏楷加入了《石门颂》的笔意,拉大字距进行排列也是隶书常用的风格,近些年魏楷的创作越来越倾向于小巧均匀,作者故意打破常规,把魏碑书风进行隶化。《石门颂》的特点很鲜明,既有隶意也有篆意,融合之中把整篇魏楷呈现出新的气象,笔法、字法、章法跳出了传统魏碑的框架,艺术语言更为丰富。

上面这件作品是广东谢海宾老师创作的,李白《古风诗选》,同样的是楷书加隶书为主要的技法表达,传统的唐楷颜体融入了《好大王》的笔意,憨厚中透露出变化,打破了楷书的大小相近,端庄平正。颜体融入的《好大王》,保留了颜体的宽礴中正,加了空间变化,颜的篆籀线条加上《好大王》聚散对比,写出了特有的自然天真。

上面这件作品是湖南易志斌老师自撰联,是一件魏楷大对联,作品的主基调是《张猛龙》,30公分的单字撑起整体的气场,《张猛龙》用笔很实、方笔居多,易老师在碑的基础上添加了《石门颂》的圆融,融入了很强的强烈的篆隶趣味,楷中带隶,楷中带行;厚重的笔力,明快的节奏,书写的心境应对着楹联的意境,体现书者的自然书写的能力。

小结:

上面三位作者,书写过程中故意的拉大字距,这些空间元素主要来自于篆隶,散淡中显得更加静谧。楷书创作时字距的大空间让整篇的气息显现得更加通畅,杨凝式《韮花帖》就是“玩弄”空间的高手。空间越大对比就会越强,字势的开合欹正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样的处理方式,打破了传统楷书的格式化,从端庄中正过渡到自由奔放,这是这三位高手的共性。

第二个共性就是意欲跳出原来的技法束缚,以主体楷法为基础,借用了隶书的技巧,1+1进行融合,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让整件作品更丰富更具有内涵。优秀的作者往往善于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元素,大胆的尝试,创的心态,长久的磨合之下,写出1+1大于“2”的作品。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1 阅读:80
评论列表
  • 2024-11-03 12:18

    0 不好好写字而已!好好写字就是馆阁体。什么逻辑,什么认知水平?当代书坛那些有话语权的装叉人,也就这么浅的见识。他们浮躁不堪,不要指望有什么真知灼见。只不过能忽悠一下浅薄的学书者或者书法学士硕士博士。所谓博士,也都是模范铸出来的,多数也是平庸者。

  • 2024-11-03 12:17

    不好好写字而已!好好写字就是馆阁体。什么逻辑,什么认知水平?当代书坛那些有话语权的装叉人,也就这么浅的见识。他们浮躁不堪,不要指望有什么真知灼见。只不过能忽悠一下浅薄的学书者或者书法学士硕士博士。所谓博士,也都是模范铸出来的,一般般。他们多数也是平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