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里有乾坤:观便识健康,这些大便的秘密你知道吗?

嘉慧浏览趣事 2024-11-18 21:02:45

不同的硬度、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味道,都在无声地折射着身体内部的状况。你是否曾好奇,为何有人总是备受便秘的困扰?为何有人总是腹泻?为何有人大便总是冲不干净?大便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味道?大便黏马桶难道真是癌前征兆?

让我们一同以“屎”为镜,开启一场观便识健康的奇妙之旅,探寻大便背后的真相。民间有句老话叫“钱难挣,屎难吃”,前者毋庸置疑,而一些秉持严谨态度的朋友却对后半句产生了怀疑。这种质疑精神固然值得称赞,不过,验证这一说法的行动倒可以先放一放。先来深入了解一下大便的“前世今生”。

大便的形成之路可并非一帆风顺,它要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历经重重考验。首先是口腔,这个拥有“伶牙俐齿”的器官会像一台精密的破碎机一样,将成型的食物咀嚼成细碎的渣状,并分泌唾液对其进行分解和软化。经过口腔这一轮“加工”后的食物,会被我们吞咽下去,顺着食道进入胃部。

胃,在消化领域堪称“扛把子”,它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胃会分泌含有大量盐酸的胃液,让食物与其充分混合。同时胃部肌肉会发挥强大的搅拌作用,将食物与胃液的混合物不断翻滚搅拌,最终形成如同粥一般软烂的食糜。这些已经不能称之为食物的酸性糊状物,随后会被排入小肠,而在这里,它们将迎来一段黑暗且漫长的 “旅程”。

小肠作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阵地”,成年后其长度约为4-6米,为身体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榨取食糜中的营养成分。胰液、胆汁以及小肠自身分泌的消化液纷纷“出动”,助力身体对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化,大部分维生素也会在这里被吸收殆尽。

本以为走出小肠就能“重见天日”的食糜,却没想到遇到了比小肠还“吝啬”的结肠。结肠不仅会把剩余的水分、无机盐尽数回收,还会派出细菌在食物残渣中“搜刮”营养。最终剩下的这些物质,才可以被称之为大便。

至此并非结束。原本用于储存大便的直肠,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从大便中“搜刮”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经过整个消化道的洗礼,大便中剩余的营养成分已经所剩无几,仅剩下水、纤维素、细菌、无机盐以及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等。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理也不会有两坨完全相同的大便。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从大便中鉴别出身体是否健康呢?实际上,一坨堪称“完美”的大便,在色泽和“手感”(这里的手感当然不是真的用手触摸,而是一种如厕时的感受)方面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首先是颜色,健康的大便通常呈棕黄色,因为分泌到小肠中的胆汁会给大便着色。但如果你偶尔会拉黄色、红色或者黑色的大便,也不用过于惊慌,多数时候是因为你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某种色素。比如食用过多胡萝卜可能会导致黄色;过多蓝莓、猪血可能会导致黑色;过多番茄、红心火龙果可能会导致红色。当你更换食谱后,大便的颜色通常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棕黄色。

如果你的大便长期呈现出非棕黄色的状态,那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如果大便发灰发白,有可能是胆管因某些原因发生堵塞,导致胆汁无法顺利进入肠道。要是大便长期偏黄,甚至表面还覆盖着一层油腻的薄膜,那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的表现。若大便连续呈现黑色,则要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经过消化过程后会变成黑色。要是大便呈鲜红色,则需要考虑痔疮、肛裂等下消化道出血问题了。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建议大家及时就诊,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是大便的“手感”,当然不是去摸,而是去感受。健康的大便应该是软硬适中的,它能够成型,表面细腻光滑。如果你经常感觉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如石,那就意味着你可能正在遭受便秘的困扰。便秘主要是指长期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且大便干硬,排便过程艰难,有时候甚至需要借助特殊的指法或其他辅助手段才能完成排便。

导致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来看看常见的几种情况。首先是憋屎,直肠是储存大便的地方,当大便的储存量达到了触发排便的阈值时,排便的冲动就会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一番“考量”后,会指示肛门肌肉做出排便的动作。然而,现实情况往往并不总是那么理想,在一些不方便排便的情况下,大脑就会抑制这种便意,并让肛门肌肉用力收缩。

这时大便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仅无法排出,反而会被推回结肠。返回结肠后的大便会被重新吸收水分,从而由软变硬,由湿变干,长此以往就会堵住后来者的道路。如果经常抑制排便,可能会导致排便阈值升高,肠道的蠕动反馈机制也会受到损害,意味着直肠需要积累更多的大便才会产生便意。

其次,膳食纤维摄入过少也是导致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你的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肠道受到的刺激就会减少,粪便在结肠中前进的速度就会变慢,被吸收的水分也就更多,最终导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所以想要大便通畅,合理的饮食必不可少,“吃喝”对于排便可是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很多人会因为工作、学习的压力或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正常的排便。其实,人生就是吃喝拉撒这些平常事,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固定排便时间、改善饮食结构、放松心情、规律运动,这些方法都有助于缓解便秘。但如果这些措施都没有效果,一定要及时就医,可不能让便秘问题一直困扰自己。

除了便秘,腹泻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个“泻”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腹泻时那种“一泻千里”的状态。想象一下,如果在开会、上课或者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候突然腹泻,那种感觉简直就是从“悲愤”直接升级为 “绝望”。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尴尬又难受的情况呢?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几种原因。

大多数腹泻是由肠道感染引起的,比如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种我们通常称之为感染型腹泻,在夏秋季节较为多发。这是因为人们在这个季节容易食用一些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从而造就了一批批“喷射战士”。

其次是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对于以乳糖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很多人都存在不耐受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乳糖酶可以将牛奶等食物中的乳糖分解成容易被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和半乳糖。而中国人普遍缺乏这种乳糖酶,乳糖在小肠中无法得到有效分解,进入结肠后会被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气体。

当气体积攒到一定程度,肠道就会加快蠕动频率,将这些未完全消化的物质排出体外。当气体快速涌出的时候,一些尚未成型的大便就会以水样便的形式被“冲”出来。此外,黑莓、草莓、苹果中的山梨糖醇,口香糖中的木糖醇等,它们在小肠中都不太容易被吸收,也可能会导致类似的情况。

还有些人会因为紧张而拉肚子,这可能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结肠会相对规律地收缩和推动经过消化的食糜,以吸收剩余的营养和水分。但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说,结肠肌肉的收缩和推动就会变得紊乱,有时候推动速度过快,导致大便中的水分还没来得及被吸收就被排出体外,从而出现水样便和腹泻的症状,同时还常伴有腹胀和腹痛。这种类型的腹泻通常和压力有关,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在开会或者考试前,总是频繁地想要上厕所。

此外,食物中毒、肠道菌群紊乱、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炎症性肠病、甲亢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腹泻。如果长期存在腹泻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大便情况,那就是大便总是挂在马桶上,怎么冲都冲不干净。很多报道都将这种现象与肠癌联系在一起,比如“惊!妙龄女子大便不成形,竟是肠癌;恐!大便粘马桶竟是癌前征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过大便粘马桶的经历,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岂不是人人都有患肠癌的风险,这可真是让人惶惶不安。

缺乏膳食纤维,食用过多油腻、高蛋白的食物是导致大便变黏的主要原因。过量的油脂和蛋白质难以完全吸收,而且细菌滋生分解蛋白质会让大便的气味愈发浓重。经常熬夜、焦虑、三餐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降低身体处理大便的能力,从而使大便变得粘稠。

肠癌等疾病确实也可能存在大便粘马桶的情况,但通常还会伴有排便习惯、大便性质和大便形态的改变。所以,仅仅通过大便粘马桶这一现象,是很难确定是否患有肠癌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大便突然出现异常,在改善膳食结构后仍然没有明显改善,与其自己在家胡思乱想、担惊受怕,不如去医院做一下检查,这样才能让自己安心。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其中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每年我国新发病的大肠癌患者超过30万,而超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从肠息肉发展成大肠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这为我们提供了相对充裕的时间来进行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肠息肉。一旦发现息肉,只要在肠镜下将其切除,就可以有效防止癌变。所以说,大肠癌是为数不多我们有机会预防的癌症之一。

在这场关于大便的奇妙探索之旅中,我们从它的形成过程到如何通过其颜色、质地判断健康状况,再到便秘、腹泻、大便粘马桶等异常情况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看似有些尴尬和难以启齿的话题,实则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如同隐藏在身体内部的晴雨表。

希望我们都能摒弃对这些话题的偏见和羞涩,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大便所传达出的身体信号。毕竟,关注这些细节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健康。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到保持积极的心态,为身体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任何异常信号,当发现大便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行动,无论是调整生活方式还是寻求医疗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健康,让身体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享受轻松自在的生活,远离疾病的困扰。

文本来源 @医学科普联盟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