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旭东:孙禄堂武学因材施教闻见录(二)

京京聊太极 2024-08-31 18:32:35

2、师徒有缘与有教无类

孙禄堂武学,就其目标而言,有最基本的目标,也有高远的目标。最基本的目的是复人本来之性体,志之所期力足赴之,让你成为你自己。最高目标是以成就为一个全知全能之完人为目的,【1】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是难以实现的,但不妨作为一个方向。本文所谈内容针对的目标对象是,让你成为你自己。

了解了孙禄堂武学的这个特征,就理解了为什么孙禄堂早年教出的那些老徒弟,他们的功夫差不多是一人一个样。因为他们每个人的性体不同,自然最终成就的武艺也就不同。所以作为培养嫡传弟子的个性化教学与为了普及大众的普及式教学,其教法与结果必然是不同的。孙剑云老师晚年多次感慨,当年她的一些老师兄们的功夫出手不凡。

那么个性化教学是个怎样的教法呢?

孙剑云老师讲:“三年之内不可一日无师。”

实际上,一般是要跟老师吃住在一起的。当年孙禄堂先生就跟在郭云深先生(生于1822年——逝于1898年)身边近8年。【2】

程廷华先生是在白西园先生处见到孙禄堂先生的,经过一段交往相互投缘。所以程廷华先生主动劝说孙禄堂先生跟自己学练八卦拳。【3】

个性化教学,需要师徒有缘。有个既是师选徒,也是徒选师的过程。

这方面有个例子,孙禄堂先生早年收的老徒弟有些是本乡本土的,相互本来就有一定的了解,这个过程一般不需要专门去建立。但对于外乡前来投师的人,就需要建立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

李老香本名李振山,宣统元年(1909年)后改称李如兰,字香圃。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二月初二,卒于公元1952年农历二月二十六日。李老香是乡人对他的称呼。

李振山是孙禄堂先生早年收的弟子之一,其武功造诣虽不及齐公博、裘德元、孙振川、孙振岱、崔老玉等神奇,但亦属难得之列。

李振山自幼习武,曾随满城方顺桥的赵旭忠学少林拳。数年后,李振山经其师推荐欲拜孙禄堂先生为师。由其师带着李振山投拜孙禄堂先生。

初,孙禄堂先生未允其请,后见李振山态度极为诚恳,答应李振山可以以帮工的身份留下干些零活,但对外不许称弟子。若想放弃,随时可以走人。经过一年观察,某日孙禄堂先生对李振山说,要出去访友,要李振山备马。李振山送走孙禄堂先生后,过了一会儿忽听一阵马蹄声响,抬头一看,孙禄堂先生返回。李振山赶忙上前准备去接孙禄堂先生手中缰绳。这时孙禄堂先生已骑马来到大门洞内,见孙禄堂先生双手一扒大门上槛,双腿一夹马肚子,竟把一匹大马吊得四蹄离了地面。李振山大惊,原来孙禄堂先生竟有如此神力。从此李振山结束了帮工,开始正式习武。《近今北方健者传》记载孙禄堂“体不及五尺,貌清癯,骨如柴,腹如饿状,无努张之致,而力无穷也。” 【4】此说并非孤证。

从孙禄堂先生习武三年后,李振山的武功大进,时蔚州镖局来到孙禄堂先生处聘请镖师,孙禄堂先生向蔚州镖局推荐了李振山。由此李振山正式出山。

李振山行镖路线是由蔚州到洛阳,这千余里的行镖路线险象环生,然而,李振山凭借自身的武功和孙禄堂先生的威名,行镖数年未曾一次丢镖失誉。据李氏族谱记载:李之“镖旗指处,盗匪敛迹”。后来李振山又在北京北部的独石口任镇守军的基层将官,在单木诺尔盟保护盐道,民国10年,李振山在直隶省立河北大学任武术教师。

由李振山的经历可知,李振山能够拜在孙禄堂先生门下得到传授,正是通过第一年李振山在孙禄堂先生家帮零活这个过程,这就是一个师选徒和徒选师的过程。

以上是以李振山为例,介绍昔日练习武术师徒之间有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由此确定缘分。

民国后,孙禄堂先生教授国术的对象更为多元,大致有五个群体,其一,军政高层,如民国国会两院议员。其二,武术界各派同道,如去中华武士会讲学。其三,职业军人,如在总统府校尉处教授国务院卫队等。其四,文化金融界人士,如中国银行、法政学校等。其五,家中入室弟子等。

孙禄堂针对不同的受教群体,讲授的内容与教授方法自然是不同的,其间差异甚大。如对于入室弟子,在技击对抗强度上比其他弟子要高出很多。孙剑云老师讲,当年家里每日都准备两锅药,一个是治疗外伤,一个是治疗内伤。因为虽是师兄弟之间的技击对抗训练,但有时不意间真劲相向,踢打摔拿各技无所不用,因此容易受伤,需要事先准备治疗药物并及时治愈。至于具体练法,在我以前的文章中透露过一些,本文就不赘述了。

而孙禄堂先生对于那些文人弟子,因为他们多是为了强身健体、修心养性而来,所以教授的内容也是以强身健体为主,当练到一定程度时也会教一些防身之艺。

如胡席圃、雷师墨等是中国银行的高级职员(据说胡席圃是襄理),他们本是为了强身健体从学于孙禄堂先生,但后来也练出了不俗的技击造诣。他们对孙氏三拳、三剑、雪片刀、抖大杆子、空手破枪、空手破白刃等皆有一定的掌握。其中胡席圃不仅掌握了点穴、空手夺枪等技艺,且掌功不凡,练出了揉豆裂石的暗劲功夫。【5】雷师墨即使到了晚年也坚持每日抖大杆子。【6】孙禄堂先生教授的这些文人弟子不是让他们成为职业技击家,也不是让他们参加擂台比赛,而是让他们掌握一些简易的技击功夫用以防身。所以进行这种技击训练时一般不会让人受伤。

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对上述这五个群体当年受教的情况不一一介绍了。

1928年4月,孙禄堂应中央国术馆之聘南下讲授武学,主要是以普及武术为主。普及教拳是另外的路数。重点不是培养自己的传人,而是让学习武术者能得到武术体用的一般性原理。虽然都是以普及教学为主,但在江苏省国术馆内也有两种教法,在上海两处教拳又是一种教法。

当时在国术馆有两种不同的教法,其一是针对江苏省国术馆开办的师范讲习所的教学,因该师范讲习所培养的是教授国术的师资,因此进入师范讲习所的学员要求有一定的武功基础,须考试通过才能进入该所学习。所以要求规格高一些。如孙氏拳入门功夫三体式,师范讲习所练的是近乎临界态的孙氏三体式(见下图1)。但因师范讲习所一年毕业,因此,也不得不降低一些要求,从昔日一般要站三年三体式才开拳,降低为站三个月三体式后,进入劈拳练习。这个三体式,当代习形意拳者很少有人会站。

江苏省国术馆师范讲习所学员练习孙氏三体式

此外,还有民众班,民众班以普及国术为宗旨,一般半年毕业,要求规格也低,孙禄堂为此把三体式的难度又进一步降低(见下图2)。

《形意拳学》(第四版,1929年出版)孙禄堂先生示范三体式

而上海中华体育会和俭德储蓄会更是以普及为主,其技术要求甚至低于江苏省国术馆民众班的规格。时中华体育会总务主任章启东制作的形意拳五行拳挂图,【7】图中三体式的规格比江苏省国术馆民众班练的三体式的难度更低。

由于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都是以三体式筑基,练习三体式对于一般民众既枯燥又艰苦,一般业余练习者很难坚持。但若不练三体式,练孙氏三拳就失去了根本,其练习成效与练其他的拳难有效能上的区别。所以,作为一种为了普及民众的同时也能产生相对突出成效的办法就是适当的降低三体式的规格。

所以当年孙禄堂先生教拳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在规格与要求上都是有的放矢的。如当年中华体育会的国术教学虽然以普及国术为主,但对个别有武功基础的学员,也会进行个别的教授。张熙堂曾随肖格清和孙存周习武,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因此,张熙堂得到了孙禄堂先生的专门传授,使张熙堂的技击功夫得到快速提升。年余后,张熙堂在上海国术大赛上获得第三名。【8】

有人说张熙堂是张长义,这是错误的。1928年6月张长义受张之江之聘已经成为国术研究馆(即中央国术馆)的教习,而张熙堂在上海从中华体育会教师肖格清习艺。

有人问:你在《意动形随——形随容易吗》一文中讲:“民国时期习孙氏拳不过一二年者在浙江、上海两次全国性擂台比赛中即名列前茅。”这些人习孙氏拳只有一二年,他们具体都练些什么呢?

据我所知首先他们大都是带艺投师,在学习孙氏拳之前,他们已经练过多年的其他门派的功夫。所以他们本来就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至于他们投在孙禄堂先生门下都练些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这要看每个人的需求是什么。一般而言,在技击的基础层面,多要补足三个方面的功夫:知劲路、趾掌功夫、十字用法。这三个方面的功夫,似乎人人皆知,各派皆有,但多浮于浅表或囿于陋域。

如,一般知劲路的训练多囿于推手或搭手试力这种近乎静态的弱对抗的陋域,一旦进入到散手强对抗境域,他们这种知劲路的功夫就丧失了。这是当时杨、武、吴等派太极拳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孙氏拳则通过“飞九宫”和“走八门”的训练方法,能够将知劲路这种效能拓展到无限制格斗的境域。

“飞九宫”是一人单练,“走八门”是两人对练,开始需要有明师引领。“飞九宫”、 “走八门”不仅是练习身步法,更是建立在相对运动与作用中的时空关系,通过恰当的位置变化,我快而彼慢,即不仅是意在彼先,身亦在彼先,造成在这一瞬间我有打击距离,而彼无距离。彼刚一动亦或不动,我皆能知其死门而利用之,或抢而夺之,或诱而据之,这是散手中能够知彼劲路的基础。相关战例甚多,因涉及一些名拳师,本文中暂不进行披露。有兴趣者可参见《绝顶出青云——武者武学 武道》一书。【9】

在散手中知彼劲路且能利用之,需要有高超的趾掌功夫。如此结合“走八门”之艺才能稳操胜券。否则,意虽到而身未至。有关趾掌功夫的一些基本功练习,我在《意动形随——形随容易吗》【10】一文中有过介绍,这里不赘述。可笑的是,某人竟然说这是虚假理论,我笑笑,你没有听过见过的,你可以认为都是虚假的。否则,哪还有什么夏虫、井蛙?

十字用法,既涉及到劲力的品质,也涉及到合理的用法。恕我卖个关子,这里就不介绍了。否则,过不了多久又成为其他门派祖上传下的东西了。在历史上,孙禄堂先生在武学上的无私贡献太多了,当年得益者的一些后人们反噬孙门。这个沉痛的教训我们这些孙门后人不得不记。

以上简要介绍了当年孙禄堂先生因材施教的几例子,当今传授、学习武术者鉴之矣。

注:

【1】《八卦拳学》孙禄堂自序手稿残本,写于1916年4月,《八卦拳学》出版时未用该自序,但该自序中所言其武学之旨是成就全知全能之完人的思想与《八卦拳学》第23章之意相通。

【2】《孙禄堂武学录》“孙禄堂先生大事记”孙剑云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又据《拳意述真》陈微明序,1924年3月出版。

【3】同【1】。

【4】《近今北方健者传》杨明漪编著,济南含英斋1923年出版。

【5】《邢台老沙河城胡氏家族补遗》胡顺安撰。

【6】据雷师墨之孙雷世泰回忆。

【7】该挂图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8】1930年1月7日《申报》“国术比赛大会总决赛之结果”。

【9】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繁体版,2022年10月出版简体版。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