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新陈代谢变慢,意味着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真是一个尴尬的年纪,明明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以为自己在职场上应该游刃有余了,结果却发现,这居然成了找工作的“硬伤”。一走进面试间,HR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是不是有点太贵了?”或者更糟糕的是:“你能不能跟得上年轻人的步伐?”明明自己还能拼,还能学,却总感觉自己像是被贴上了“过时”的标签。
35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工作上的瓶颈、家庭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这一切仿佛在一夜之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这个年纪,一切所都已经定型,无法再有大的突破?但内心深处,那个曾经充满梦想和激情的我,不甘心就此沉沦。于是,我决定重新审视自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稀缺资产。
何为稀缺?在经济学里,稀缺资产大概是指那些数量有限且难以复制的资源。而在个人发展领域,稀缺资产则指你所拥有独特技能、丰富经验和卓越品质。
35岁的我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如何通过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市场上不可替代的稀缺资产呢?
一、 认知力:重塑思维,洞见未来
35岁的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新人。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知识,但也逐渐陷入了一种“舒适区”思维。每天的工作似乎变得机械化,不再有新鲜感。要想突破现状,必须从认知上进行改变。
作家何思平在《把自己变成稀缺资产》一书中说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正是因为自己提升认知得来的。当年智能手机刚风靡,手机里都有一个应用商店,有些厂家有广告资源却不知如何变现,他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遇,代理了手机应用商店的资源,再卖出去,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从0到亿的收入。他感叹,如果没有对互联网的认知,他不会赚到藏在里面的钱。所以,财富和学识的增长,更体现了认知的积累。
记得有次下班,我在地铁上偶遇了一位老朋友,他现在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我们聊起了各自的近况,他分享了自己创业的艰辛和喜悦。他说:“认知决定高度,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我的内心。
从那天起,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新的知识。我读了许多思维方面、心理学还有经济类管理类的书,报了几门线上的培训课。每晚,我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拿起书本翻阅,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视野真的变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化。
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是灵魂的窗户,打开它,你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二、行动力:勇于尝试,不断迭代
有了新的认知,接下来就是行动。
35岁,虽然不再年轻,但依然充满活力。我知道,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
当年,很多电商网站都想模仿某宝和某东,试图超越它们,但却没有成功的。而拼DD却别出心裁,用拼团的办法切入,结果大获成功,快速在电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我决定从一个小项目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事物。于是报名参加了一个创业比赛,尽管最初的表现并不理想,但我并没有放弃,每次失败后,我都会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调整策略,再重新制定计划。慢慢地,我的项目开始有了起色,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马云说:“行动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
三、生命力:保持激情,拥抱变化
前段时间同事考证没通过,大晚上的找我哭诉。她说:“太难了,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家庭还要兼顾工作,除此之外还得挤出时间给职场充电,为了考这个证,她花了一年时间去备考,断了所有的社交活动,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像挤牛奶一样挤时间学习,没想到结果却差强人意,如今又要再来一次感觉自己已没有精力了。
可不是么,每天都分身乏术,哪里来的精力支撑。就像开车在路上,油箱空了,如何继续前行?
再设想一下,当你怀揣着梦想开一家公司,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可很快你就会发现,日常事务太多太多,从租办公室到办理营业执照,从订一桶水到规划业务,从沟通到成交,每一步都不可或缺,于是你会发现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到了身心俱疲的地步;
精力和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考验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更要考验如何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要找到平衡点。如果都OK,就会激发个人的潜能,保持充沛的活力,才能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职业生涯中的挑战和机遇。
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平时除了工作以外,我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当我们带着一箱箱物资,驱车前往偏远的山区时,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通过公益,我不仅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鲁迅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35岁,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龄。通过提升认知力、增强行动力和保持生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稀缺资产,成为社会和市场中的不可替代者。记住,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最终实现梦想。
我是米米,一个热爱生活的80后小姐姐,喜欢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成长感悟,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