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0世纪间,曾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汉唐盛世皆在于此,但是为什么自唐朝灭亡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王朝将都城放在长安了呢?
其实,就是因为自身优势荡然无存,导致自唐朝灭亡以后,曾经缔造了无数辉煌了长安就此淡出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
长安的优势是什么?
“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作为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形胜之地”,关中外有山河阻隔、易守难攻,内有沃野千里、足以自给自足;而且,关中地区自古武力强盛、民风尚武,因此有着“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
所以,纵观古代最辉煌的王朝,如周、秦、西汉、隋、唐,无一不是依托关中、从长安(在不同时期名字不同,但地方差不多)走向制霸全国之路。
不过,从唐朝的安史之乱起,上述优势就逐渐被消磨殆尽。
首先,经济、人口等基本资源被毁了。
唐玄宗的开元年间,唐朝达到极盛,作为大唐帝国的中心,关中地区尤其以富庶知名:“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但随着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就此陷入了战乱不断的境地,身为都城的长安首当其冲,成了战争的最大受害者,甚至发生了“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悲剧。
公元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吐蕃军队却趁着唐军在外的机会突袭关中,并首次杀进长安城;
公元783年,唐德宗发动平藩战争期间,路过长安的泾原军将士发动兵变、占领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的起义军攻下潼关,杀进长安;
公元885年,宦官田令孜指挥的神策军与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等藩镇爆发混战,长安沦陷;
公元904年,朱温攻克长安,随后胁迫唐昭宗东迁洛阳。
无论任何军队攻进长安,干的同一件事就是烧杀抢掠。
当初唐玄宗李隆基逃出长安后,不少人趁机在长安打家劫舍,随后安禄山部队到来,更是“大索三日,民间财赀尽掠之”;
吐蕃人自不消说,跟唐朝打仗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财物、人口,他们在长安城还“大掠士、女、百工”,人口也不放过;
而泾原兵变的主要诱因,就是军人不满朝廷给予的待遇,他们造反的动机就是为了钱、物;
黄巢占领长安后,起初还是秋毫无犯,甚至还给贫民赠送衣物;但没几天,他们就将长安洗劫一空,甚至还“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后来被赶走之际,他们更是“焚长安宫室而去”;
随后唐朝廷收服长安,仅仅修葺了1/10左右,藩镇混战爆发,各方在长安争相掠夺,“复为乱兵焚掠,无孑遗矣”。
而朱温则更绝,他把长安城内所有官员百姓都强行迁徙到洛阳,随后把一切建筑(包括民房)悉数拆毁,获得的物料通过渭水运到洛阳,史称:“长安自此遂丘墟矣”。
因此,五代十国期间,长安基本成了一片荒芜之地,诺大的关中地区,竟然从没诞生过一个割据势力,其虚弱、残破可想而知,而与之相对应,东方、尤其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优势则日益明显,仅仅一个南唐地方政权的成就即可傲视中原,政治中心不得不随之东移。
其次,曾经的四塞之地不再安全。
无论周、秦、汉,统治核心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草原,内部则是山东(崤山以东)地区的其他势力,如周王室之于殷商、秦帝国对阵山东六国、西汉朝廷对七大藩国。关中凭借山河险固之利,进可攻退可守,优势尽显无疑。
从西汉开始,随着中原王朝拿下河西、控制西域,辽阔的西部成了关中的又一面屏障,长安身为帝国枢纽,既掌握了西边强盛的武力基因,又能从东便源源不断汲取物质与文化资源,能够创造强盛帝国并非毫无缘由。
唐代立国以来,更是致力于向西部拓边。到了开元年间,先后设置了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节度使镇守,史书称:“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供糗粮,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一派欣欣向荣的强盛气象。
但随着安史之乱爆发,西北驻军悉数东调勤王,剩下的兵力惨被吐蕃扫平,“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失去了屏障的长安,竟然被吐蕃一战攻破,从五代十国直到宋朝,长安以西的河陇地区被党项族控制。
最后,环境的恶化。
过去肥沃的关中慢慢变成了贫瘠的土地,从前长安有九水,有泾渭分明,但到了北宋时期,这些都不复存在了。
土地的贫瘠进一步导致粮食产量不足,需要大量从地方运输粮食,而在古代陆地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漕运的地位就十分重要了,而长安那时非常缺水,运河根本无法运输到长安,其实不用说长安,就连通向洛阳的运河段都以干涸。
关中渭河平原环境不断恶化,黄河也水患不断沦为地上河丧失漕运能力,长安再无供养首都人口的条件。
因此,在上述情况的左右下,长安城显然失去了成为都城的可能。
五代十国期间,仅仅自诩唐帝国衣钵继承者的后唐定都于洛阳,其他的全部选择了更东边的汴梁(开封)。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东移渐成趋势,到了其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关中更是与政治中心无缘,联想到汉唐的强盛气象,属实让人叹息!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汉唐梦,起于龙主亡于李唐
唐以后,宋就不用说了,都没一统,根本定不了西安,元更不用说了,打了那么多地方,自然不会在内陆定都,明朝初期西安还属于边关,在朱元璋后期是有迁都北方的想法,朱标考察了西安,但是回来没多久就死了,迁都就放下了,朱棣咔咔一顿砍,最后迁都自己的封地合情合理,清朝就更不用说了,起源于关外,最开始定都北京就是想出问题了能跑回关外,所以唐以后西安都没有定都的基础,反观北京,少数民族占了幽云十六州可以俯瞰中原,随时能打到长江边,汉人占据幽云十六州,又能快速的出兵漠北、蒙古,遏制游牧民族的发展,所以在古代北京才是最适合定都的地方
因为长安有过两个强盛王朝定都耗尽了龙气。
1.关陇集团的分流南迁/北迁,开枝散叶。 2.粮食不易支撑发展。 3.西北游牧民族袭挠威胁长安政权。 4.气候。
气候变冷,原来江南湿热,变成了冬暖夏凉的鱼米之乡。加上晚唐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以前的天府之国说的是关中,到了唐朝,天子都跑到东都就食,关中农业已经无法支持帝都了。
土地都沙化了,前几年去了咸阳几个月,看到修路挖出来的土全是沙子
主要是气候崩了,别的都是次要的
气候是主要问题。同唐一起灭亡的还有吐蕃,而且吐蕃也是再也无法崛起,其实就是冷了。人口随温暖迁移就不会回去了。
其实就是南方崛起。晚唐以后,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崛起后传统陇西氏族在五代十国时期彻底泯灭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和经济全部往南方转移。所以长安随着唐王朝的灭亡,而彻底告别了帝都的行列。
第三点才说到重点,采伐修建,水土流失,气候崩了。隋朝时就已经开始东迁,到玄宗已经是最后的辉煌了。不过这些年随着西部的绿化治沙,气候慢慢开始湿润了,最近这三四年特明显,夏天甚至开始类似南方梅雨季节那种潮热了。
气候才是主因
十四朝古都,世界都城天花扳,登峰造极。给别的地方分几朝。胸怀宽宏的西安城走自己的路,同时,也给别的地点留条路。
因为人多了,地大了,疆土往东南方向扩张了,长安的位置就显得偏了。
气候变迁
长安世界第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
半个字不提北宋到元朝关中经济秒杀所谓“盛唐”,唐代就算是最巅峰时期关中的经济数据都比不上我们印象中经济很烂的元朝……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什么关中地力已尽完全就是唐朝自己搞经济太烂了而已,唐朝史学家杜佑曾痛斥唐朝关中农业崩溃,权贵圈地占田霸占水源,关中田地还不到前代一半。说个你们可能都不信的事实,宋初开封靠吃关中粮食度日,宋朝刚平定的太平兴国四年(980年)关中人口就已经恢复到了中唐时代的数据,宋代巅峰更是远远甩开了所谓“盛唐”…
唐以后 西北自然环境就不行了才是主因
建都时间最长的还是北京,而不是西安;以秦统一六国为分界线,从西周至战国800多年,西安建都时间为300年(西周都城),而北京做为燕国(从周武王分封72诸侯算起)则有800多年;而从秦统一六国后至今2200多年里,西安做为都城的历史满打满算超不过600年,而北京做为都城至今已有700多年并还在延续。从历史统计分析,北京建都史至今將近1600年,而西方建都史不到1000年。
因为那不是个建都的好地方
不是主要是被龐勋和黄巢搞怕了,定都长安容易断粮,最好的地点还是在洛阳
土地沙漠化,牧场北迁后来王朝没有马匹开拓更远的北方土地长安成为一个咽喉位,经济权力中心南迁
到了唐代宗时期,洛阳已经超过长安
因为还可以往南跑
唐、宋朝之后,所有中国都城都建都北京,至今北京还是中国的首都,自此奠定了北京、西安、南京华夏历史三大古都的历史地位,但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最长的古都!
就相当于现在的凶宅,谁还敢买?[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国力强盛,像汉唐才能把首都放在长安,要知道都城这种配套设施,长安周围那点地是满足不了需求的,很多粮食都需要逆流而上送到长安的,隋朝杨坚统治时关中发生旱灾,杨坚鼓励百姓去河东粮仓那里领救济粮,而关中的粮仓却不开放,因为关中粮太贵了舍不得给百姓。长安作为都城就像心脏一样需要抽血河东和江南作为供给,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盛朝是做不到的。 至于“国都六陷,天子九逃”,虽然充满了讽刺,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唐的强盛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历史上国都陷落还能再拿回来的有几个朝代?汉献帝被挟天子以令诸侯,宋朝就不用说了,迁都南下再也没有回到原来的地方,没多久就被灭了。只有唐在首都沦陷后还能数次收复,刚开始的神策军也能威慑藩镇,晚唐,看着摇摇欲坠,还能延续百来年。要不是朱温不讲武德,把唐皇室杀绝,说不定都没有五代十国
紫气东移!龙脉汇聚在京都,最后定都必然是北京。
想建的没本事建,不想的没眼光建
项羽开了一个头, 火烧咸阳阿房宫, 以至于后来的长安多次被火烧,
生产力发生更化了,生产体制跟不上,淘汰了呗!
开发过度,经济重心南移
土鳖虫懒汉太多,皇帝老子都摇头带不动[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
历史证明四塞之地都是笑话,没有攻不破的关隘,强大的王朝都是进攻型的,可以取天下物资所用,利用关中物产而制霸天下终究会成为关中王朝,山东江南基本都会失控。但是位于洛阳的东汉却是可以取江南物资使用,控制东西南北也很便利。
唐朝要不是李世民的坚持和努力 一样会迁都
宋没统一,元朝不懂治理,明朝疆域没西域,
北周是定都开封吧?赵大黄袍加身,后来打了四周一圈,也想过搬家,找个有天险之地迁都,赵二义正言辞的拒绝这个提议,他对赵大说:江山在德不在险。赵大无言以对,放弃迁都。明朝讲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气节这一块拿捏得满满的,洪武大帝定都金陵本身就没错,金陵是地理位置差还是城防差了啊?北上又方便,南下也有水旱两路,只是对西边掌控力度低了点,朱棣迁都燕京那是人家大本营,他是篡位来的,不在自己大本营能放心吗?清就不清楚了,明清历史太多出入,比明目张胆修改的宋史可信度都低。
开篇三个“最”会招来“神都“洛某地的律师函滴[捂脸哭]低调、低调[捂脸哭]
因为唐以后的舞台成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舞台,重中之重是防范北方
人口多了,土地不够,养不起。
晦气
主要是没水运
怕断子绝孙[笑着哭]李唐灭国,一个种都没留下[呲牙笑]
因为北方战乱主要原因,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唐末宋初已经完成转移3分之2,南宋完成。
过度的开发和战乱。
受教了
地下水被污染了,无法获取干净的地下水。
水
过度开发,周围全是光秃秃山
关中西连西域商路东制中原,西钱东产双向交汇要一个统一的政权才能运仃!唐认后什么情况?!一个字乱!到后期海权兴行路权势微长安更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