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起义,引发了一场波及半个天下的灭佛运动

刘涛慢叙历史 2024-05-27 18:44:46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中国古代有一个源自商朝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活跃在中原的西北部,是商朝诸多方国之中的“卢方国”。

从秦汉以来,不断的吸收其他部族的加入,匈奴、月氏、杂胡、羯、氐、羌等等,东汉时候,朝廷这个部族的首领为“汉卢水仟长”,多次征召他们参加对西域和对匈奴的大小战争,这个部族就被称为“卢水胡”。

卢水胡在南北朝时期,迎来了部族的巅峰期,他们称帝建国,首领沮渠蒙逊建立了北凉,称雄西北。

不过北凉仅仅持续了两代,就被北魏灭亡。好不容易建立的政权被灭亡,卢水胡的贵族们自然对北魏是满心满腹的不满,而北魏统一北方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压榨百姓,也加剧了卢水胡等诸多部族的怨恨,尤其是陇右、关中这片后来被占领的地盘,更是遭受到北魏的残酷剥削,大量百姓逃离家乡,当地人口锐减,田地荒废,留下来的百姓则要面临更加沉重的赋税,社会矛盾日益激烈。

当时有传言,说能灭亡魏国的,是一个叫“吴”的人。

于是,卢水胡中,一个叫盖吴的人,决定揭竿起义。

445年9月,盖吴和大批不堪忍受北魏统治的百姓,在杏城(现在陕西省黄陵县)聚众起义,关陇地区的各族百姓纷纷主动加入,不到一个月时间,盖吴手下起义军,就有数万之众。

10月,驻扎在长安的北魏宗室大将拓跋纥带兵前去镇压起义,拓跋纥头上有“高凉王”的爵位,担任长安镇副都大将,是北魏在关中的头几号人物之一。当时北魏横扫北方,拓跋纥往下的将士们都不把盖吴这一帮子农民放在眼里,大模大样的直奔杏城。

盖吴提前部署好军队,待拓跋纥的军队到来,便四面杀出。拓跋纥奋勇作战,可他带的兵不过多,寡不敌众之下,北魏官军全军覆没,拓跋纥当场阵亡。

临阵斩杀北魏大王的战绩,让盖吴声势大盛,大批百姓翻山越岭前来投奔,他麾下军队很快就突破了十万大关!

北魏朝廷也被拓跋纥的战死震动,拓跋焘忙征调高平敕勒部落的骑兵奔赴长安,再调遣将军统领三州兵马驻扎在渭水北岸,抵挡盖吴大军。

盖吴一边分派大将白广平攻打新平(陕西彬县)和安定(甘肃泾川),一边分兵攻打往东攻打临晋(陕西大荔),他自己则领兵向西直扑长安。

三路大军声势浩大,效果则并不算好,往临晋方向的军队被北魏军击败,阵亡者不计其数,光溺死在黄河之中的就有三万余人。盖吴自己率领的这一路,也在渡河时,被渭北的北魏军击败,又阵亡了三万人。只有白广平进展相对顺利,得到了安定地区的胡人部落群起响应。

不过盖吴的多路出击,也扩大了起义军的势头,让很多人蠢蠢欲动。

有一个姓薛的家族,原本是蜀人,后来迁居河东地区,势力颇大,还出了一个担任都统的猛将薛安都。薛家的族长薛永宗认为盖吴的起义很可能成事,便在450年年底,趁着关中主力部队都调去渭北等地阻击盖吴时,联合了薛安都一起,攻打闻喜县城,劫走战马上千,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随后引军驻扎在汾曲一带,派人向西与盖吴取得了联系。

北魏朝廷忙派秦州刺史领兵镇压薛永宗,薛永宗已经修建了大量的堡垒,他凭借堡垒与北魏官军周旋,拉锯多日后,以骑兵突然出击,击溃了北魏官军,同时薛安都也领兵攻占了弘农。

一个盖吴,一个薛永宗,互相应和,让几乎整个关中陷入动荡之中。盖吴自称为“天台王”,设置文武百官,俨然要跟北魏分庭抗礼。

拓跋焘坐不住了,他委派殿中尚书元处真领骑兵两万攻打薛永宗,殿中尚书乙拔领骑兵三万攻打盖吴。但这两路兵马没有能够一口气覆灭起义军,拓跋焘就索性亲自出马,并调兵列营在黄河两岸,阻断盖吴和薛永宗两路起义军的联系。

446年正月,拓跋焘领着精锐兵马抵达东雍州,将薛永宗的营垒团团围住。薛永宗不知道拓跋焘就在对面阵中,贸然的杀出营垒,想要给北魏官军一个下马威,但拓跋焘可是北魏建国后的头号战神,在他的指挥坐镇下,北魏军击溃了出营的起义军,随后对着营垒发动了猛攻,营垒中的起义军没见过北魏官军这般凶猛的攻势,士气大降,局面岌岌可危。

正月还没过去,起义军顶不住北魏军的攻击,薛永宗自知大势已去,带着全家投汾水自尽。弘农的薛安都知道不是拓跋焘的对手,便丢弃了弘农,南下投奔刘宋。

击破薛永宗后,拓跋焘一路往西,盖吴尽力的收拢了各地的部队,在杏城集结准备决战,并还派人南下到建康,联络刘宋,希望能得到南方朝廷的支援。

这时刘宋朝廷正在谋划着第二次元嘉北伐,见到敌人后方有人主动投奔,颇为开心,加封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郡公,并让雍州和梁州的军队向边境靠拢,牵扯拓跋焘的兵力,声援盖吴。

这些小动作并没有干扰到拓跋焘,他继续按照计划行军,同时大开杀戒,经过的戏水、陈仓、雍城等城池,但凡是查出来与盖吴有关的,统统砍掉脑袋。

446年2月,盖吴在杏城与北魏官军决战,惨遭失利,但他运气不错,逃出了重围。

446年5月,盖吴再次在杏城举起了大旗,自称“秦地王”,又有数以万计的民众前来投奔,声势复振。

拓跋焘以拓跋那(最早被杀的拓跋纥的老爹)为主帅,统领长安以北的各路兵马征讨盖吴,又调动了冀、相、定三州的两万军队屯扎在长安南边,再调动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修筑京畿外围长达千里的长垒,以免盖吴再次逃逸。

面对北魏倾国之力的围剿,盖吴又坚持了三个多月。

446年8月,拓跋那击败了盖吴的大军,俘虏了盖吴的两个叔叔,又将他们释放,不久盖吴被自己的叔叔杀死。

同时,北魏永昌王拓跋仁也击败了白广平这一路起义军,盖吴起义宣告失败。

盖吴起义不仅动摇了北魏在关中统治的基础,还引发了一场波及半个天下的宗教大事,即“太武灭佛”。

拓跋焘亲征关中时,在长安的一座寺庙里搜出了大量的兵器,拓跋焘认为这是寺庙暗中与盖吴勾结,为起义军提供后勤的铁证,便下诏诛杀了整个寺庙所有的僧人,抄没了寺庙的财产。

抄没财产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寺庙里的财物不光是和尚们自己的,还有关中各地地方官和富人们藏匿于此的巨量金银财宝。

在这之前,拓跋焘就因为北魏境内数量众多的寺庙,拥有大批僧侣和大片田地,导致国家赋税和徭役受损之事,对佛教不满,长安寺庙寄藏兵器和财物的事情,越发让拓跋焘对佛教恼怒,认为这是士大夫阶层向佛教靠拢的证据。佛教有了士大夫的支持,有了足够的僧人,有了大量财物,岂不是随时都可能聚众造反,随时都可能掀翻鲜卑族的统治?

在崇信道教厌恶佛教的崔浩的推动下,拓跋焘下诏让军队进驻整个长安的所有佛寺,焚烧经卷,处死僧人,毁坏佛像。

这一过程中,北魏的国库得到了极大的充实,拓跋焘索性扩大规模,将这场灭佛运动推向了北魏全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上至下的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1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