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襄《太极拳四字不传密诀》

京京聊太极 2024-09-10 20:55:26

一、以神打人的不传之秘

武氏太极拳四字不传密诀 敷:敷者,运气于已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

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使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武汝清之太极拳工劲用法:

肘宜曲,曲则能伸,则支撑得势;膝宜曲蓄,蓄而后发,则发劲有力。 至与人交手,手先着力,只听人劲。

务要知人,不要使人知己,知人则上下、前后、左右自能引劲落空,则人背我顺。

此中转关,在于松肩,主宰于腰,立跟在脚,但听命于心。

人劲将来,未能发出,我即打去,谓之打闷劲。 人劲已动,我早静待,着身便即打去,所谓打来劲。 人劲已落空,将欲换劲,我随打去,此谓之打回劲。

由此体验,留心揣摩,自能从心所欲,阶及神明焉。京武注:武汝清为武禹襄的二哥.

【解曰】

同时,《敷字诀解》又是《四字密诀》的解锁密码。

《四字密诀》“是以气言”,然运气之秘,全在用意,“敷者,包获周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明乎此则不难举一反三矣。李亦畬《五字诀》亦云:“此全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而用意既久,自能渐入神明之境。

二、十三势行功要解 武禹襄以心行气,务沉着, 乃能收敛人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 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後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三、不传之秘有真传

【原文】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典出《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可知技击的最高境界仍然是以武德为基础的,武功愈高对武德的要求也愈高,习武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暴力,制人而不伤人,“神武而不杀”(《周易·系辞上》),才能够“直养其气而无害”,练成“以气全吞而入于化”,“四体不言而喻”之技击全自动化的高功夫。

太极拳解——武禹襄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刻刻留意,方有所得。

先在心,后在身。

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视动犹静,视静犹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须要从人,不要由巳。

从人则活,由己则滞。

尚长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徵动,己先动。

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

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

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

机由己发,力从人借。

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发挥支撑。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收即是放,连而不断。

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5 阅读:233